十字花科蔬菜病害课件
防
治(control)
(1) 种子如带菌可用50℃温水浸种25分钟,冷 却晾干后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重量 0.2~0.3%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 (2)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3年。
防
治(control)
(4)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有条件的采用配方 施肥,提高菜株抗病力。 (5)发现病株及时喷洒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在黑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70%乙膦· 锰 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 锰锌可 湿性粉剂500倍液,亩喷对好的药液60—70升, 隔7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
病害控制(control)
治蚜防蚜:
1、塑料薄膜网眼育苗。 2、铝薄纸避蚜。 3、悬挂白色聚乙烯塑料袋。 4、药剂治蚜:可用10%吡虫啉WP,或3% 腚虫脒EC,或50%辟蚜雾WP,或2.5%功 夫乳油,或0.9%-1.8%阿维菌素EC等药剂 喷雾防治。
病害控制(control)
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洒20%病毒灵,2%宁南霉
素水剂,20%病毒A。1.5%植病灵。间隔10
天左右,连续喷施2-3次。
白菜霜霉病
白菜霜霉病是白菜上普遍发生的一
种病害,北方地区受害尤重。常发生在
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在黑龙江省流行 年份损失率可达50%以上。
症
状(symptom)
苗期:子叶上出现水浸状小班点,生有白色
发病规律
病菌随种子和病残体遗留在土壤内或在
采种株上越冬。 种子带菌是主要初侵染来源。病菌从幼 苗子叶叶缘的水孔或气孔侵入。 通过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及昆虫传 播。
发病规律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多雨高湿、
叶面结露、叶缘吐水均利于发病。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浇水过多病害 重。 播种过早,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施 用未腐熟带菌粪肥,害虫较多地块发 病重。
1.气候条件:T与潜伏期有关,RH与孢子囊 萌发有关.
2.栽培条件:连作发病重,秋白菜播种过早,
利于发病。种植密度过大、追肥不及时、
偏施氮肥发病重。
3.品种抗病性: a.疏心直筒品种抗病
b.圆球形、中心型品种发病重
4.病毒病影响:感染病毒病植株抵抗霜霉病 能力降低,病毒病越重的地块霜霉病也越 重。
发病初期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 500倍液,或40%多· 硫悬浮剂、50%多霉 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亩喷药液50—60 升,间隔15天左右1次,共防2~3次。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综合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消灭初侵染源,防治害 虫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 选地(实行轮作和合理安排茬):前茬选择 麦类和豆类等大田作物。 深翻起垄,促进病残体腐烂,使土壤不易积 水,促进植物生殖健壮。 适当播种。
秋后清除病残体,深翻,压埋病菌,发现病 株及时拔出。 合理施肥灌水。
2、 消灭初侵染源:种子消毒:50℃温水浸20- 25分钟,摊开冷却,再催芽播种。 3、消灭害虫
4、药剂防治: 霜霉病:40%克霉灵,75%百菌清,65%代 森锌,或25%瑞毒霉。 黑斑病: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4%杀毒 矾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在 黑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70%乙膦· 锰 锌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 锰锌可湿性粉 剂, 白斑病: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 多· 硫悬浮剂、50%多霉灵可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
牡 丹 区病
类
白菜炭疽病 十字花科白锈病
白菜软腐病
十字花科黑腐病 白菜黑斑病
十字花科根肿病
十字花科菌核病
白菜白斑病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
十字花科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抽风病, 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为三大病
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耕作与栽培管理:
1、不同生育期:7叶期前易感病,侵染越早,发病越重。 2、邻作:春夏季栽培十字花科作物种类多,面积大的 地区,尤其是靠近中、晚甘蓝和早甘蓝收获后没有及 时清除残株的地块,大白菜病毒病发病早,危害重。 3、播种期:秋菜早播,由于正遇高温干旱,蚜虫发生 多,发病重 4、肥水管理:前期肥水不足,幼苗根系发育弱,发病 重。
症
状
主要在成株期危害,病叶多从叶 缘向内形成“V”字型、黄褐色病斑, 边缘淡黄色;重病株倒瘫;湿度大时 病部油浸状湿腐、溢出黄褐色菌脓, 病株无臭味。萝卜块根受害外观不明 显,维管束变黑,内部组织黑色干腐 状严重者形成空心。多与软腐病并发。
病原
野油菜黄单胞 杆菌野油菜黑 腐致病变种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防治方法(control)
2、加强田间管理: 1)应与非十字花作物进行隔年轮作。 2 )适期播种 , 干旱年份不宜播种过早 . 秋白 菜适期晚播,使包心期避开多雨季节。 3)苗期通过间苗淘汰病苗,以压低田间最 初的病情指数。在田间,施足底肥,及时间
苗并拔除病株,生长季节及时追肥和灌水, 注意在莲座期和包心期后不可缺水缺肥。收 获后清洁田园,进行秋季深翻。
病害循环与发病因素 (disease cycle and epidemic factor)
本病发生轻重及早晚与连阴雨持续 的时间长短及品种抗性有关,多雨高 湿及温度偏低发病早而重。发病温度 范围11—24℃,适宜温度11.8~ 19.2℃,相对湿度72~85%;品种间 抗性有差异,但未见免疫品种。
病菌生物学特性
最适温度: 27-30℃ 致死温度: 50℃ 最适PH:5.3-9.3 不耐干燥和日光,病菌脱离组织在土壤 中存活15天
雨水、灌 溉水、昆 虫传播
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1.气候条件:雨水 2.虫害:昆虫 3.栽培管理 4.白菜伤口种类 5.白菜不同时期的愈伤能力 6.品种抗病性
白菜白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病斑圆形、 灰色、后呈浅灰色,边缘有深绿色晕 圈;潮湿时病部生出灰色霉层;后期 病部变薄,易穿孔。
病害循环及发病因素 (disease cycle and epidemic factor)
病菌以菌丝附着在地表的病叶上生存或 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上越冬,翌年借 雨水飞溅传播到白菜叶片上,孢子发芽 后从气孔侵入,引致初侵染。病斑形成 后又可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 多次再侵染。
害之首,此病一般发生率在3%-30%,严重
时可达80%,而且感染病毒病后易受霜霉 病和软腐病危害,损失严重。
症
状
苗期:心叶明脉、褪绿、花叶、皱缩,
重者扭曲畸形 成株期:植株矮缩,叶片上产生 黑色 小班,根系发育不良。
病原
芜菁花叶病毒(TuMV) 黄瓜花叶病毒(CMV) 烟草花叶病毒(TMV) 萝卜花叶病毒(RMV)
苜蓿花叶病毒(AMV)
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
病害循环
发病因素
气候条件:7月下旬-8月上旬苗期气温高、干旱,
病毒病发生较重。 高温少雨影响有三: (1)有利于蚜虫繁殖和迁飞, (2)有利于病毒在寄主体内增殖, (3)不利于寄主正常生长发育,抗病能力降低。 反之,大雨对蚜虫有冲刷和淹死作用。北方大白菜 播种前后,遇暴雨和阴雨连绵天气时发病轻,遇高 温干旱,地温高且持续时间长,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抗病力下降则发病重。当气温低于15度时蚜虫很少 活动,并且病害的育期延长,甚至隐症。
病害控制
1、使用无病种子:种子消毒。 温汤浸种:50度温水浸30分钟。 药剂浸种:72%农用链霉素浸种2小时。 2、加强栽培管理:与十字花科蔬菜轮作, 施用腐熟肥料,适时播种,合理施肥, 雨后及时排水,及时防虫,清除病残体, 消灭菌源。 3、药剂防治
白菜黑斑病
黑斑病是十字花科常见病害之一, 全国各地分布广泛,流行年份可减产 20%-50%,感病后蔬菜茎叶变苦,品 质下降。
病害循环及发病因素
此病对温度要求不大严格,5~28℃ 均可发病,适温11~23℃,旬均温23℃, 相对湿度高于62%即发病。 白斑病流行的气温偏低,属低温型 病害。此外,还与品种、播期、连作年 限、地势等因子有关,一般播种早、连 作年限长、下水头、缺少氮肥或基肥不 足,植株长势弱的发病重。
防 治(control)
症
状(symptom)
共同特点是:发病部位从伤口处开始,病 部呈明显水渍状,表皮下陷,有污白色细 菌溢脓。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 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 白菜和甘蓝多在包心期发生,植株外叶 萎蔫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 充满了黄色粘稠物,臭气四溢。
病原
薄壁菌门 欧文氏菌 属胡萝卜 欧文氏杆 菌胡萝卜 致病变 Erwinia carotovora
在北方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种子及冬 贮菜上越冬,翌年产生出孢子从气孔或直接 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3~5天。在春夏季, 本病辗转侵害当地油莱、菜心小白菜、甘蓝 等十字花科蔬菜,并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 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秋季传 播到大白莱上为害或形成灾害。在我国南方 的一些地区周年均可发生,辗转为害,无明 显越冬期。
防
治(control)
4.药剂防治:
时间:发生初期 时期:莲座期→定心期,莲座期开始喷药,67天一次,连续3-4 次,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 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 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
十字花科黑腐病
十字花科黑腐病俗称“半边瘫”, 各菜区均有发生,此病在不同年份间 发生程度有异,重病地区可造成严重 损失,在储藏期可继续危害,损失加 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上病斑近圆 形,灰白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纶 纹;潮湿时产生黑色霉层。
病原
病原为芸薹链格胞Alternation brassica 和芸薹生链格胞Alternaria brassic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