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梁支撑施工作业指导书(定稿)

腰梁支撑施工作业指导书(定稿)

1、适用条件及范围 (1)
2、施工准备 (1)
2.1、内业技术准备 (1)
2.2、外业技术准备 (1)
2.3、现场准备 (1)
3、技术要求 (1)
4、工艺流程 (1)
5、施工方法 (2)
5.1、基坑开挖 (2)
5.2、凿出连续墙预埋钢筋/植筋 (2)
5.3、混凝土浇筑面平整 (2)
5.4、钢筋安装 (3)
5.5、模板安装 (3)
5.6、灌注混凝土 (3)
5.7、混凝土养护 (4)
6、安全保证措施 (4)
7、质量保证措施 (5)
8、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
腰梁支撑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条件及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施工18标】土建工程混凝土腰梁支撑施工。

2、施工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熟悉施工图纸、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方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1)基坑开挖至第二道支撑工作面,并在连续墙上找出预留钢筋位置。

2)对基坑进行监测,保证基坑安全。

2.3、现场准备
1)设置腰梁支撑钢筋加工平台,分原材堆放区、钢筋加工区、半成品堆放区,要求原材料、半成品堆放下垫上盖,垫设高度为30cm,作业完毕后对原材、半成品采用油布进行遮盖。

2)敷设临电线路及配电箱,线路做好防护措施。

3、技术要求
1)钢筋在钢筋加工平台加工成半成品,运输至作业面进行绑扎,箍筋与主筋节点处扎丝绑扎,22mm、25mm、28mm钢筋采用机械连接。

3)模板采用木模板,拼装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加固措施到位,牢固可靠。

4、工艺流程
腰梁支撑施工流程框图
5、施工方法
5.1、基坑开挖
第一道砼支撑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使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至第二道支撑面,机械开挖底标高为第二道支撑底,人工将混凝土支撑范围内土方开挖至支撑底以下5cm,并进行场地整平。

5.2、凿出连续墙预埋钢筋/植筋
(1)人工将连续墙面渣土进行清理,采用风镐将地下连续墙内预埋钢筋凿出。

开凿前使用铅锤放出预埋钢筋位置。

凿出预留钢筋后将钢筋调直,进行下道工序。

(2)连续墙未预埋钢筋处,使用电钻钻孔,采取植筋措施。

钻孔深度为30cm 以上,间距位置按原预埋钢筋位置布置。

5.3、混凝土浇筑面平整
1)开挖到第二道支撑面后,清理基坑中积水。

2)使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平整底面并浇注5cm厚砼胎膜,宽度1.2m,然后铺
设油毛毡。

油毛毡铺设前必须拉线放出斜撑中心线位置,保证油毛毡位置不偏移。

3)油毛毡铺设完成后必须涂脱模剂。

5.4、钢筋安装
支撑钢筋绑扎前应在胎膜上定出钢筋的外围轮廓线。

腰梁及支撑钢筋在钢筋加工平台集中加工,运至作业面进行绑扎。

具体实施如下:
1)钢筋安装按在腰梁顶主筋穿双肢箍并完成定位后整体套预埋钢筋方法或者先固定双肢箍再穿主筋的方法。

2)钢筋安装时,底部采用架立钢筋控制钢筋笼安装高度。

3)腰梁及支撑φ22mm及以上主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其余采用焊接,单面焊焊缝长度为10d,双面焊焊缝为5d。

4)钢筋安装完成后安装垫块,腰梁为35mm厚C30混凝土垫块,支撑为30cm 厚C30混凝土垫块,垫块安装密度为4个/m2。

5)主筋与箍筋节点处采用扎丝进行绑扎。

5.5、模板安装
1)施工用模板采用木模板,主楞采用100*100mm方木,与模板固定,间距30cm,次楞采用双拼φ48mm钢管,距离模板上、下边缘15cm左右,光管直接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或横间主楞采用方木,间距30cm,竖向次楞采用双拼φ48mm 钢管,间距1m。

2)腰梁内侧装模,外侧利用连续墙作为模板,支撑两侧装模,模板采用14mm 粗螺纹拉杆及蝴蝶扣进行对拉固定,拉杆焊接在腰梁、预埋主筋支撑主筋上。

3)模板安装前涂刷脱模剂,脱模剂与水的配合比按1:4,模板安装前不得污染模板。

4)模板拼缝必须平齐,不得错台及漏浆。

5.6、灌注混凝土
1)混凝土浇筑方式
采用自制料斗或车载泵进行混凝土浇筑。

2)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模板内的杂物、积水进行全面清理,对模板、钢筋、预埋件、钢筋计位置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位置准确。

(2)混凝土必须在无水的条件下浇筑,局部温度也不高于+40℃,否则在夜间进行浇筑。

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混凝土下落高差不大于2.0米。

(3)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浇筑,可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同时便于振捣,分层厚度为30cm。

腰梁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支撑由两端向中间浇筑。

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完毕,保证无层间冷缝发生。

(4)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和模板。

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的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

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40cm,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

(5)在浇筑过程中遇到降雨,应用彩条布遮盖承台上空,避免淋雨。

(6)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在初凝之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压收汗,以清除混凝土表面早期产生的塑性裂缝。

5.7、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初凝后,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准,养生期为7d。

养护用的水及材料不能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6、安全保证措施
1)特种作业人员应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其他人员也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2)人工搬运和绑扎钢筋时,互相配合,同步操作。

钢筋未固定完成不得在上面行走。

3)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

4)混凝土浇筑前认真检查模板加固措施,保证牢固可靠,浇筑过程分层浇筑并注意观察模板支撑体系,防止模板爆模。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在料斗下站人。

7、质量保证措施
1)胎膜地基必须平整、坚实,保证胎膜浇筑质量及无脱空现象。

2)浇筑砼前,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复核性检查,侧面垫块不少于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3)砼的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推进的方式进行,浇筑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4)砼振捣可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铁件。

5)砼浇筑完后,仔细将砼表面压实抹平,抹面时严禁洒水。

6)混凝土终凝后及时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7)连续墙墙顶超灌凿除后将渣土清理干净。

8、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标语,作业场所有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现场的施工用电设施安装规范、安全、可靠、建设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2)大型机械施工、空压机等噪音较大的施工场所,限定作业时间,保证居民有良好的休息环境。

3)每项作业完工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周转材料及时返库,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