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

上海市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

上海市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传承人文高中特色探索创新素养培育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将以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为核心,以博雅教育理论为依据,以通才教育为目标,注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育相结合,学科知识培养与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相结合,形成复旦中学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序列,传承复旦中学“文科见长,文理相融”的个性,探索特色高中发展之路。

一、培养目标作为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培养目标在全面奠基的基础上,重在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重在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培养:1、创新意识(1)培育探索与发现的志趣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锻造并形成学生自主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形成探究与发现的思维、行为习惯;(2)能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开展文化与人生、文化与社会、文化与国家等诸多方面的小课题研究;实现“小课题、大作用”,为培育人文素养研究能力奠基。

2、人文素养(1)培育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人的内在品质;(2)开拓文化视野,在人文素养方面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探索能力积淀。

二、实验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实验主体分为三个层次:1、所有面上学生都参加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的学习;2、组建“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课程班,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申报,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笔试与面试,通过选拨的学生参加该实验班学习,选拨的标准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而是愿望、意识和综合素养;3、由教授团队通过项目探索或社会实践等形式,选拔在创新素养方面有特长的个体学生,大学教授一对一指导,实施专门培养。

三、指导思想本项目以“博雅”教育理论为核心指导思想,其理由有三(三个“一致”):1、“博雅”理念已经是世界较为成熟的教育理论,其核心思想与我们的项目追求相一致。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精英。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

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门家,而是成为有文化的人。

本项目培育具有创新素养、广博知识、优雅气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复旦中学作为历史名校的时代担当,这和复旦一百年来“文科见长”的学校特质是一致的。

2、“博雅”教育理论与百年复旦文化也是相一致的。

在我校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有“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现代教育理念的确立,有“注重文艺”的优良传统,有“开示门径,启学者自由研究之风”的开放式教学观,有以“文学”、“质学”为骨架的的课程体系的探索,今天,我们又有“文化立校,自强育人”办学思想的倡导,而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因此,本项目的确立和实施,正是对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核心的复旦文化的很好传承,又是在此基础上的时代发展。

3、本项目是在复旦大学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实施的,本项目的教育方向与复旦大学正在推进的“通识教育”是对接的,这和“博雅”教育理论也是一致的,和复旦一百年来的教学追求也是一致的。

复旦自建校以来就倡导“通识教育”,倡导实行“完人”教育,本项目的探索,不仅是在传承,还是在发展,项目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人文学科研究能力,这在理论和实践都是对传统的突破与发展。

四、项目实验内容本项目主要策略简要地讲,即“课程”与“践行”。

也就是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基础型课程教育的基础上,以复旦“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和以“博雅通识课程”、“复旦学子讲堂”和“走进文博践行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项目为载体,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主体激活,促进自主成长。

1、文化主题轴综合课程(1)课程定位以“文化”为主轴,融合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美学、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体育乃至社会学、伦理学、逻辑学等学科而形成的一门跨学科的拓展型和研究型相结合的校本课程。

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思辨、感悟、发现、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宗旨,是体现多层次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培养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复旦特色。

(2)课程目标①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②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力③形成探索、创新素养和科学精神④锻造学生的创新人格⑤帮助学生“学会学习”(3)课程类型:主题型、模块化、开放性的综合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由十大模块按主题构成的文科类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素质教育学校课程,它是在国家颁布的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相结合的学校课程,它是一个开放灵活的系统,在核心内容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增设或取消部分内容。

(4)课程理念①关注个体差异,培养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②拓宽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③拓宽学习渠道,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④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能力⑤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5)课程结构:由十大模块组成模块之一:《寻梦复旦园——复旦校园文化教育课程》《寻梦复旦园》反映我校百年发展历程和学校文化、教育思想的校本德育教材,旨在通过复旦百年文化对学生进行文化引领,增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培养民族精神,落实我校“文化导引,道德践行,德性培养”的德育理念。

模块之二:《开启智慧之门——“相辉”文化讲谈》是讲座型的综合性文化拓展型课程。

坚持“文化立校、自强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国学育生”的复旦传统,发扬“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治学精神,以中华优秀文化血脉来提高学生文化格调,以国学和人类文化精髓来拓展复旦学子的知识视野,提升复旦学子的文化品位,激发复旦学子的生命智慧,增强复旦学子的整体素质,形成复旦学子健康人格,锻造复旦学子的思想魂魄。

模块之三:《西方文化掠影》英语学科的拓展型课程。

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素材,结合语言教学传授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知识,不断增进学生对东西方国家国情的对比和了解,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敏感度和世界意识,准确而得体地运用英语交际,从而加深他们对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模块之四:《文化与人生——中外名文的文化解读》语文学科的拓展型课程。

它是以语文学科为主体内容,融合了政治、历史、艺术等学科内容形成的大语文——文化概念,是以语文文本的方式,从文化的角度,力图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视点、以更宽的视野,拓展知识宽度,增强文化积淀,提升阅读与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判断力和文化扬弃能力。

模块之五:《跟着游画看世界》从美术欣赏课基础形成的拓展型课程。

旨在帮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国家与民族文化,了解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开拓视野,开阔胸襟,认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培养他们在因文化和宗教等差异引发的文明冲突有增无减的态势下宽容、理解、平和、发展的现代意识和观念,培养他们尊重不同文化与习俗的包容精神,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模块之六:《辨“砖”识“屋”——史料解析入门》历史学科的拓展型和研究型相结合的课程。

本模块帮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史料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类别;学习搜集、选择、甄别和判断不同类别史料的基本方法;学会把握历史学习的中心思想概念及史料辨析的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历史,认识历史;学会运用材料得出或证明观点的方法,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模块之七:《掌中求索》是TI技术环境下的数理化跨学科综合学习拓展课程。

数学、作为现代计算技术中的一种工具,TI图形计算器以它的灵活、简便和多样化功能显示出作为一种教育技术手段的潜在力量。

开展TI技术环境下的数理化跨学科综合学习已是顺应时代潮流、提升学习含金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本课程的重要特色。

模块之八:《数学与人文——数学综合素质拓展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史,数学与美学,数学与哲学,数学与科学素养等模块。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模块之九:《“绿色家园”——环境教育综合素质拓展》了解人类与环境的一些基本知识,思考我们如何应对不断加快的工业化步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来使得大多数人从中受益,积极参与一些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不同的人和部门在团队和社会中所承担的不同职责。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动手研究、调查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即会想(发现问题),会思考(提出方案)、会做(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块之十:《男篮女舞——体育综合素质拓展教育》是具有复旦传统的男生篮球专项与女生形体与体育舞蹈专项教育为主要内容,包括体育综合课、运动训练课、体育活动课的基础型、拓展型相结合的课程,它的突出指出是在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同时与学校的拓展型课程融为一体,形成多元化、综合型、开放式的体育教育课程。

2、博雅通识课程由大学教授根据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育人目标精心设计,实施针对高中学生的博雅通识教育。

3、复旦学子讲堂由学生自己创作和设计,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馆”的形式精心展示和交流,是比较开放且不拘于形式的学生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锤炼和创新,实现创新素养的觉醒。

具体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戏剧馆(2)诗词馆(3)小说馆(4)演说馆(5)文博馆4、“走进文博”践行项目在导师指导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或项目,跟随大学教授走出学校,深入开展考察、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研究空间,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

具体在以下两个方面:(1)历史文化遗存探源,内容包括洛阳和西安的考古研究等;(2)社会文化现象探究,内容包括对常州吟诵的文化抢救等。

五、课程设计1、学校课程内容(1)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高容量、深内容、快节奏。

“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基础型课程计划单列,在目前考试升学制度下,适当调整基础型课程的课时量(见学程安排表),实行较稳妥的课程计划。

(2)以文化主题轴综合课程为核心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主题型、模块化、开放性。

要完善“博雅”文化主题轴综合课程模块设置内容,使之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科技进步,更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更注重实践,强化体验,突出课程的“选择、开放”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