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货膨胀论文

通货膨胀论文

通货膨胀论文
一、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分类
不同的学派对通货膨胀的起因有不同的学说。

现代经济学根据通货膨胀的起因一般将通货膨胀分为以下几种: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物价普遍上涨。

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为过量需求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3.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性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4.输入型通货膨胀。

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

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

5.抑制性通货膨胀。

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并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

(三)通货膨胀的测量
通货膨胀的测量是由观察某个经济体中的大量的劳务所得或物品价格的改变得到的,通常是基于由政府所收集的资料,工会和商业杂志也会做这样的调查。

目前最常用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等。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也称产品价格指数。

是从生产者方面考虑的物价指数,测量在初级市场上出售的货物(即在非零售市场商首次购买某种商品时的价格变动的一种价格指数,反映与生产者所购买、出售的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又称GDP缩减指数,是指没有扣除物价变
动的GDP增长率与剔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之差。

它的计算基础比CPI广泛得多,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

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

(四)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1.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
虽然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流动性过剩,但房地产价格上涨在我国本轮通货膨胀中起着剧组轻重的作用。

这轮始于2006年的房价上涨的速度快的惊人。

在过去的2007年,许多城市房价的涨幅居然都超过了100%。

房价的上涨会导致房租的增加,房租的增加会增加商家的成本,所以最终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此外,我国长期处于一种负利率状态下,富人为了让资金保值升值,大多会去购买房子,这样又会促进房价的上涨。

在我国,房地产目前是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之间的主要传导渠道,其价格的上涨带动了钢材水泥等产能的扩张,从而加大了对煤炭、铁矿石、石油等资源品的消耗,而我国目前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资源品的消耗,所以资源品对外依存度的上升又给国内带来很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2.经济结构的失衡
我国的投资和消费比例长期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

一方面是投资的高速增长形成过剩产品和产能;另一方面是消费的持续萎缩导致内需不足。

过剩的产品和产能在国内没有市场所以就只能在国外寻找出路,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外贸失衡,出口长期大于进口。

为了平衡国际收支等,在现实条件的约束下,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人民币升值。

造成我国投资消费失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分配结构失衡,普通劳动者的收入长期上不去。

虽然从1978~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在扣除物价因素后,平均增长了6.7%,但同两位数的经济增速相比,仍显得缓慢(邓聿民,2008)。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缺的是资本而劳动力富裕,因此,在分配领域采取的策略是收入向资本倾斜,资本和权利容易勾结起来,成为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劳动力低廉的状况就可能被锁定。

另一方面,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未能有效打破垄断,凡是掌握资源的人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源来换取收入,从而在低工资之外,又扩大了收入差距。

劳动力价格的长期偏低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有消费欲望却没有消费能力的群体。

处于少部分的高收入人群,他们的边际消费也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缺乏消费的动力。

国内市场的不足,生产的产品就只有出口和改为投资消费。

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得不依赖于投资与出口。

如果没有等同的进口需求,在当前美元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出口换回来的就只是一些不断贬值的货币符号。

而且,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流动性过剩。

表面上,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纸币发行量过多的后果。

要防止通胀,可以从紧缩货币入手,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

比如提高利率等,这种措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降低经济的增长速度。

要想彻底解决我国的通胀问题,必须要深入到分配结构中,解决由分配引起的收入差距问题。

所以必须要打破垄断,完善市场竞争,改变收入分配中的资本利益最大化和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取向,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建立一个机会公平、权力公平的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