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货膨胀论文

通货膨胀论文

论文:论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治理措施在研究这个课题之前,我们先得对“通货膨胀”一词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对此课题做充分论述。

研究“通货膨胀”一词,我们可分别从其概念、起因入手,而其影响和应对方法,就是我们这课题要研究的内容了。

何谓“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即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从通胀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通货膨胀是“供小于求”的结果,是的一种分配不合理的表现。

既然是分配的不合理,必定有不合理的起因。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呢?关于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西方学者提出了许多解释,可以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解释,也可以从经济结构因素的角度来说明。

它们分别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顾名思义,我们对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马上便有了归类性的理解,通货膨胀就是需求的加大或成本的提高,不然就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所致。

至此,我们对通货膨胀已经就有了一个相当明确的认识了,通货膨胀就是由某些原因产生的社会上提供的物质或劳务呈现出供小于求的局面。

而这种结果必定会导致国民经济受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种影响针对于国民经济是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以下便是我的研究分析。

通货膨胀的变化影响到的并非是我们平常所见的绝对价格,而是一个相对价格,即在某一特定时期內的价格水平对上一周期的价格水平而言,通常由CPI的“同比”或“环比”增长来研究。

相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二是不同的产出和相对价格的扭曲,甚至是整个经济的产出和就业的扭曲。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可按照两种类型分别予以阐述:一类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价格增长可以被预测到,人们在交易过程中就会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因而在工资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人们的收入分配也不会受太大影响。

另一类是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人们没有预期到价格水平的上涨,就不会在交易过程中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

这类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都存在显著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这种影响会由于通货膨胀的程度、程序时间、成因以及表现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会由于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而有所不同。

1.通货膨胀对生产发展的破坏首先,通货膨胀使企业的各项专用基金贬值,从而使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难以进行。

其次,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由于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往往快于产成品,从而会增加生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

再次,通货膨胀解除了企业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的压力,使企业既不必用以降低成本的方式赢得市场,也不必用提高产品质量的各种措施来施压增强竞争力,这将不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最后,通货膨胀不利于促进生产者努力工作。

生产者可以以物价上涨为由而要求涨工资,若得不到满足,将影响生产情绪,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通货膨胀扰乱流通的正常秩序首先,通货膨胀使市场价格信号失真,导致价格水平的升降不能真实反映商品供应关系的变化。

失真的价格会使资源盲目流动组合,从而引起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次,通货膨胀使商品需求发生变化。

在通货膨胀时期,为了保值和防止物价进一步上涨,人们会尽快把手中的货币换成商品,而较少考虑这种商品对自己是否必要。

这种变态需求和抢购行为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商品供应更加短缺,进而会加剧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对分配具有破坏作用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为防止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过度下降,进行阶段性的工资调整,但工资调整后物价又上涨,企业利润会相应增加,那些从利润中分取收入的人能额外增加收益,从而加剧社会的分配不公。

持续的物价上涨使退休者的毕生储蓄不断贬值,破坏社会公正,还会诱发社会不安和道德危机。

另外,虽然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征税,但事实上,这种“征税”的收入有限,且会导致财政支出大幅增加。

4.通货膨胀对金融业的影响首先,对银行负债的影响。

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资金,发生通货膨胀时,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实际利率下降,银行的利息负担会减轻。

其次,对银行资产的影响。

发生通货膨胀时,银行的实际利息收入会减少。

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利率下降,这是不利于银行的。

再次,通货膨胀会降低借款成本,从而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迫使金融机构不得不加强信贷配额管理,进而削弱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

第四,由于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却有损于债权人,从而使正常的信用活动遭到破坏,使债券发行受阻,继而引发货币信用危机。

第五,通货膨胀使货币符号的价值储藏职能丧失,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混乱,容易出现挤兑现象,有可能引起银行破产、倒闭,甚至引起政治危机等。

由于通货膨胀,尤其是恶性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极大,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通货膨胀的治理。

通货膨胀的治理往往会暂时以降低产生为代价,因为反通货膨胀的基本方法就是降低总需求的增长。

政府可以运用的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汇率政策、外贸政策等。

总体而言,治理通货膨胀可以采取一下两大类方法。

1. 采取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或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

在政策上,可以通过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政府制造衰退程度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下降的速度,衰退幅度越大,通货膨胀率下降越快。

在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选择,即渐进主义政策和激进主义政策。

不过激进主义政策会使通货膨胀迅速下降,会造成较大的经济衰退。

2.运用收入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影响实际因素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这是政府从控制总供给方面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这些实际因素包括工资与物价的控制、道德的劝说和改变预期。

(1)收入政策其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发生通货膨胀时,工会和企业会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保持实际收入,使货币工资和价格轮番增长。

这种增长威胁到他人的实际收入,因而导致更高的工资和价格。

因此,需要采取收入政策来抑制货币工资和价格。

(2)施加压力法政府可以编制物价和工资的指导线,希望工人和企业能够遵守。

政府可通过一个杠杆,产生一种比求助人们道德诚实更强有力的力量。

这一杠杆就是,政府可以不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来威胁那些不听劝告的企业。

这种措施在特定时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3)预期改变论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作用也是劝说,因为中央银行要让每一个人都确信它对通货膨胀的立场。

如果中央银行能够成功,那么它就打破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工资增长会降低,工资-物价螺旋也会被打破。

中央银行的成功是不言自明的,既然通货膨胀预期被打破,那么就没有必要采取紧缩信贷政策,这种紧缩政策对产出和就业都有负面影响。

由此,我们清楚的认识了通货膨胀,了解了通货膨胀的影响性及影响力度,也研究了应对通货膨胀基本方法。

不过通货膨胀是面对着非常复杂的环境,所以在选择通货膨胀的应对手段上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一定要清楚了解此时经济环境中通货膨胀的起因和加入所选择应对手段后将会产生的反应。

一定要在可调可控中进行,不然很容易照常经济社会的混乱且最后走到加深影响或使情况更加复杂,甚至是无法收拾。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原因: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

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特点:①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

纸币的贬值程度即纸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是:纸币贬值率=(1-)×100%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②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物价上涨率的计算公式是:物价上涨率=(-1)×100%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物价上涨率=(-1)×100%=100%。

类型: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

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③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④输入型通货膨胀。

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

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

⑤抑制性通货膨胀。

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

后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