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学校和家庭造成了难以估量和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许多血的教训引起我们对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现状深刻反思。
本文着力查找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存在的八大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的九大策略,为加强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校园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狠抓学校安全管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中小学校的安全管理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形势严峻,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一些学校
还没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安全的措施亟待进一步落实;二是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尚未完全建立,存在着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
三是不重视应急体系建设。
部分学校还没有分门别类制定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也没有对预案进行演练;
四是一些中小学校长对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知之甚少,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五是学生的安全教育抓得不实,收效不大。
多数学生缺乏自护、自救和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是学校周边环境令人担扰。
校园周边的盗窃、抢劫、打架斗殴现象,不法经营场所、网吧、娱乐场所的存在,时刻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七是“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开展不深入,没有严格按照《广西中
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创建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工作;八是一些中小学校内部安全管理不严格,安全隐患和问题比较突出。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学生的安危,事关学校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安全管理责任重于泰山。
为确保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针对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就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学校安全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交通安全、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校舍安全、设备设施安全、危险品管理安全、内部保卫安全、师生各类活动安全、校园施工安全、内宿生安全等等都是学校安全工作的要点。
好的制度就是工作的行动方向,就是大海航行的指南针。
因此学校的各项安全工
作都要建章立制,做到有章可循。
制度的建立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对经实践检验过的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把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认真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
学校的“一把手”是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的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分管其他工作的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涉及安全管理内容的,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学校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责任制体系,每学期学校与所属有教职员工签订《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学校领导、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把安全管理的职能和责任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各项工作和每个环节。
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人抓,全员参与,全校齐心,共同筑起学校安全工作的万里长城。
同时,对出现安全事故的,要加大对
责任的追究力度。
三、切实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各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分门别类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每学期都要对各种预案进行一次演练。
通过演练,发现问题,及时完善。
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或安全事故,要立即启动预案,做到快速反应,沉着应对,快速妥善处置,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
调研发现许多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淡薄,管理水平较低,跟不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通过短期脱产培训或在职培训对中小学校长安全管理知识进行更新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另外,目前大多数教师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只是电视、报刊、网络和生活经验等,也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
因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每学期都应该有针对性、有前瞻性地对教师开展安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