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检验目的
规范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呼吸道标本培养和涂片检查。
3.标本采集与运送
3.1 采集时间以晨痰为好。
3.2 采集方法
3.2.1 自然咳痰法用清水反复漱口后从气管深部咳出痰,吐入无菌容器内。
3.2.2 气管镜下采集法在病灶附近用导管吸或用支气管刷直接取得标本。
3.2.3 气管穿刺法在环甲膜下穿刺抽取痰液,收集标本,适用于厌氧菌培养。
3.2.4 呼吸机采集法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可利用呼吸机吸取深部痰入专用采集器内送检。
3.2.5 为了明确扁桃体炎、会厌炎、鼻咽部化脓性感染的病原体,可以采集拭子送检。
首先拭子用无菌生理盐水沾湿,然后用力在感染部位擦拭,采集标本与无菌管送检。
3.3 标本运送
3.3.1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
3.3.2 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4℃冰箱保存(疑为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氧菌感染除外),以免杂菌生长,但必须在24h内处理。
3.3.3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检验标本,在采集、运送及保存过程中必须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4.检验步骤
4.1接种:用无菌拭子蘸取脓性部分,接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第一区,再用一次性接种
环分区划线接种。
4.2 涂片在接种的同时进行涂片。
用铅笔在磨砂部位编号,每片只涂一份标本。
4.3 培养: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置35℃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18-48h。
4.4 涂片染色镜检:涂片革兰染色,自然干燥后镜检。
先用低倍镜浏览整片,计数平均每个低倍视野WBC、上皮细胞的数量。
标本合格与否参考表1,合格标本再用油镜观察,主要观察片中主要细菌类型、WBC内吞噬什么细菌等,以作为看板时决定什么细菌要做的依据。
表1 痰液标本分级
4.5 培养结果观察
4.5.1 口咽部正常寄生的需氧菌主要是腐生的奈瑟菌、草绿色链球菌,
4.5.2 有明确意义的病原菌: A群溶血性链球菌(咽炎)、流感嗜血杆菌(b型5y以下儿童急性会厌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链球菌(急性支气管炎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大叶性肺炎)、百日咳鲍特菌(咳嗽、支气管扩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军团菌(肺炎)、白喉棒状杆菌。
4.5.3 机会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细菌、铜绿假单胞菌、洋葱博克霍尔德菌、星型诺卡菌、衣氏放线菌、卡他莫拉菌等。
机会致病性真菌:球孢子菌(明确的致病性真菌)、曲霉菌、毛霉菌、卡式肺囊虫、酵母样真菌。
4.5.4 结合痰涂片,对于合格的痰,做如下处理:
4.5.4.1 镜下未见明显优势菌的,血平板正常菌群生长、巧克力上无嗜血杆菌生长,可延长培养至48h,或做DNA酶筛选卡他莫拉菌。
如DNA酶阴性,48h培养板无有明确意义病原菌生长,报告“正常菌群生长”。
4.5.4.2 镜下见WBC内有吞噬菌的,分离相应的细菌鉴定药敏。
4.5.4.3 镜下见革兰阳性球菌,矛头状,注意观察血平板有无肺炎链球菌,分纯可疑菌落,并在一区贴OPTORCHIN纸片。
4.5.4.4 镜下可见革兰阴性小杆菌,多形性,巧克力平板可见较多的透明、湿润革兰阴性杆菌,做卫星试验。
血平板卫星+,MH卫星-,报告“流感嗜血杆菌”;血平板卫星+,MH卫星+,报告“副流感嗜血杆菌”。
4.5.4.5 血平板上机会致病菌生长,超过2+,分离相应的细菌鉴定药敏。
4.5.4.6 镜下见较多酵母孢子和假菌丝,血平板有3+的真菌生长,分离真菌显色鉴定,与临床医生联系商量要不要进一步做药敏。
4.5.4.7 镜下可见有隔菌丝和/或曲霉头部结构,血平板有较多曲霉生长,联系临床医生要不要进一步鉴定。
4.6 特别提示
4.6.1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非典型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常规培养不出,需要特殊培养基。
4.6.2 百日咳鲍特菌生长慢,需鲍金培养基培养,偶可在新鲜配制的巧克力平板生长。
4.6.3 结核分枝杆菌普通培养不能生长,需特殊培养。
4.6.4 痰培养不做厌氧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