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九章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第十九章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1.中段尿采集法 2.导尿法 3.膀胱穿刺采集法 4.集尿法 5.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立即送检、及时接种 ♦室温不超过2小时,4℃不超过8小时 ♦淋病奈瑟菌感染尿液标本不能冷藏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二)微生物学检验 1.常见病原菌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检验程序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第一节 概述
4.细菌的鉴定 ♦选择细菌检验鉴定方法的原则 ★选择有鉴定价值的试验:两种细菌出现不同的结果 ★选择快速、简易的试验:如触酶、氧化酶 ★综合考虑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第一节 概述
5.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纸片扩散法 ♦肉汤稀释法 ♦自动化仪器法 ♦E-test法等。
第一节 概述
四、细菌学检验报告原则
♦标本周转时间(TAT):从标本采集起到临床医生收到检验 结果的时间 ♦危急值:指危及到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检验结果
检验报告原则 ♦初报告 ♦预报告 ♦最终报告 ♦报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返回本章内容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一、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 检验
(一)标本的采集 1.皮肤消毒 ♦严格执行三步法 2.采血部位: ♦肘静脉 ♦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 ♦婴幼儿采颈静脉血
3份(1~2小时) 2份
2~3份
2份
6.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立即送检,室温保存,切勿冷藏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二)微生物学检验 1.常见病原菌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 检验程序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检验方法 (1)普通细菌的培养与鉴定
♦增菌培养:培养阳性指证及疑似菌列表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采集方法 ♦严格无菌操作
4.采血量
♦比例:1:10 ♦成人8~10ml/瓶 ♦儿童1~5ml/瓶 ♦婴儿1~2ml/瓶 ♦骨髓1~2ml/瓶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5.采血时间和頻度
疾病
24小时内
24小时后
菌血症、败血症 细菌性心内膜炎 不明原因发热
2~3份
即接种
第一节 概述
二、培养基及培养方法的选择 1.培养基 选择恰当的培养基或组合
第一节 概述
2.常用培养方法 ♦需氧培养、二氧化碳培养和厌氧培养
电热恒温培养箱
二氧化碳培养箱
厌氧培养箱
第一节 概述
三、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流程
(一)细菌学检验的基本程序
第一节 概述
(二)细菌学检验鉴定步骤 1.标本性状观察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三)临床意义 ♦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细菌性脑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性脑膜炎 ♦真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新型隐球菌,白假丝酵 母菌、球孢子菌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和恶性疾病患者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三、尿液(泌尿生殖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一)标本的采集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教材
微生物学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教材
《微生物学检验》
第十九章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返回总目录
本章内容
1 第一节 概述 2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学习目标及重点
学习目标: 掌握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送检和处理的原则 临床常见标本细菌学检验程序、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 熟悉TAT、危急值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临床标本常见病原菌的检验方法及鉴定要点 了解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的临床意义 临床标本中正常菌群的分布及常见致病菌 本章重点: ★病毒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病毒学诊断及鉴定常用方法 ★病毒培养的基本操作
鉴定:葡萄糖、麦芽 糖发酵阳性
药敏:CLSI标准
脑膜炎奈瑟菌菌落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特殊细菌培养与鉴定
血液 骨髓
♦草绿色链球菌
胰酶解酪蛋白 大豆肉汤培养瓶
血琼脂平板 (35℃, 5%~10%C02、
需氧和厌氧环境)
鉴定 药敏试验
7天培养无细菌生长,培养至第4周,仍无细菌生长则报告“经4周 培养无草绿色链球菌生长”
第一节 概述
(三)临床标本的处理
♦核对标本与申请单信息 常见标本处理方式 • 组织:无菌粉碎研磨后,加生理盐水制成悬液,接种 • 体液:3000r/mim离心10分钟后,接种。 • 棉拭子:置运送培养基送检,避免污染。 • 粪便:挑取带脓、血及黏液部分接种。 • 痰液:检查标本是否有血液、脓液、颗粒、干酪样物等 • 血液:采集后立即增菌培养 • 厌氧菌培养:检查标本、运送方式是否适合厌氧培养,立
♦ 符合生物安全防护要求
第一节 概述
(二)临床标本的保存和送检 ♦ 立即送检,否则应放入运送培养基或保存液中运送
1.普通细菌培养标本 ♦室温:1小时,4℃:24小时,运送培养基:48小时
2.苛养菌培养标本 ♦保温、保湿送检,“床头接种”
第一节 概述
3.厌氧菌培养标本 ♦防干燥,避免接触空气。
4.安全运送 ♦注意安全防护 ♦高致病性传染病标本,按生物安全有关规定包装, 由专人运送
葡萄球菌
艰难梭菌
弯曲菌
♦粪便中优势菌检查:推定主要优势菌并及时报告结果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分离培养与鉴定
♦ 沙门菌及志贺菌培养 粪便或直肠拭子→SS平板、麦康凯平板、GN增菌液→35℃、 需氧培养→可疑菌落→生化试验、血清学反应鉴定
验、结果评价及建议 ♦ 阴性报告:48小时无细菌生长者,报告“48小时培养
无细菌生长”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三)临床意义
♦ 尿液中细菌数少于104cfu/ml或104~105cfu/ml之间, 反复多次查出同一细菌时,一般也认为是病原菌。 ♦ 同份尿液中检出三种或以上不同微生物,应认为标本采 集或处理不当被污染。 ♦ 尿液细菌学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考虑综合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四、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一)标本的采集 1.自然排便法 ♦ 脓血、黏液粪便2~3克 2.直肠拭子法 ♦ 成人4~5厘米 ♦ 幼儿2~3厘米 3.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 卡-布(Cary-Blair)运送培养基
直肠肛拭子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二)微生物学检验 1.常见病原菌
培养基性状改变 均匀混浊,指示剂变色 微混浊,有绿色变化 有菌膜,均匀混浊有绿色荧光 上层澄清,下层有沉淀 细胞层自上而下的溶血 混浊、有胶冻状凝固现象 灰白色菌膜、培养基清晰
疑似病原菌 革兰阴性杆菌 肺炎链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或类白喉棒状杆菌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检验程序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检验方法 (1)涂片检查 ♦ 霍乱弧菌检查: ①动力检查:动力及制动试验 ②染色镜检:革兰染色,发现鱼群状排列的革兰阴性弧菌, 可做出初步报告 ♦ 酵母样菌检查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1)涂片检查 ♦葡萄球菌、艰难梭菌、弯曲菌检查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分离培养与鉴定 ♦普通细菌
标本→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平板(35℃,CO2环境)→ 可疑菌落→形态、生化试验及血清学试验、药敏试验 ♦结核分枝杆菌
标本→罗-琴培养基或米氏7H-10培养基→35℃温箱孵 育→可疑菌落→鉴定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真菌 标本→血平板或沙保弱培养基→25℃及37℃孵育→
♦阳性培养瓶处理
阳性培养瓶
涂片染色镜检 直接药敏试验
报告 报告
分离培养
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
报告
♦阴性培养瓶处理 于12~18小时、第3天和第7天至少
(2)特殊细菌培养与鉴定
♦脑膜炎奈瑟菌
血液 骨髓
胰胨肉汤或 专业培养瓶
巧克力培养基
(35℃, 5%~10%C02)
第一节 概述
一、临床标本的采集、送检与处理原则
(一)临床标本的采集 1.核对检验单信息 ♦ 信息完整、无误 2.选择适当的容器
第一节 概述
3.早期采集 ♦ 使用抗菌药物前
4.无菌采集 ♦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第一节 概述
5.选择采集部位和方法
第一节 概述
6.充足的标本量 ♦ 足量、适量
7.标记标本 8.归放标本
♦颜色、是否粘稠、是否浑浊、是否脓性、是否带血等 性状
第一节 概述
2.涂片检查 ♦不染色标本检查 :检查细菌的动力 ♦染色标本检查
革兰染色
抗酸染色
墨汁染色
第一节 概述
3.细菌的分离培养 ♦目的:得到单个纯菌落 ♦甄别污染菌方法 ①观察菌落是否在划线上 ②观察菌落是否与直接涂片染色结果相符 ③观察菌落是否符合拟培养细菌的生长特点 ④注意培养时间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厌氧菌
标本
牛心脑浸液 或肝浸液
血平板或巧克力平 板
35℃、厌氧培养
生化鉴定
♦真菌: 真菌增菌肉汤增菌→沙保弱培养基(25℃或37℃)→菌落
特征→生化鉴定、报告 ♦L型细菌
高渗液体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和L型细菌培养基→典型“ 油煎蛋”菌落→返祖、鉴定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检验方法 (1)涂片检查
♦普通细菌检查:取沉淀涂片、染色、镜检 ♦淋病奈瑟菌检查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念珠菌检查 ♦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应与耻垢分枝杆菌相鉴别 ♦钩端螺旋体检查:暗视野显微镜下,发现一串细密亮珠、两 端呈钩状且沿纵轴旋转运动的螺旋体时,报告找到螺旋体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