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标本培养在细菌学检验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4-07-21T15:29:24.6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7期供稿作者:于艳霞
[导读] 在采用痰标本细菌学检查进行诊断中,对于为何进行痰培养具有很多争议。
于艳霞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医院 137801)
【摘要】目的:探讨痰标本培养在细菌学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呼吸科收治的284例患者,对其进行痰标本培养细菌学检查。
结果:284例痰标本共检出243株细菌,占85.56%,其中真菌分布最高,占42.96%,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0.28%;84例痰标本分离的细菌中,草绿色链球菌最多,占27.11%,其次为类产硷假单胞菌11.27%,肠杆菌10.56%。
结论:通过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痰标本细菌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199-02
痰液是由支气管、肺泡、气管产生的分泌物。
细菌种类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同时加上抗生素的应用,导致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细菌种类越来越复杂,同时耐药菌也大量增加,在治疗中,若仅仅是根据经验给予抗感染治疗则常常导致治疗失败。
通过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284例呼吸住院患者痰标本细菌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标本来源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呼吸科收治的284例患者,其中152例男性,132例女性;年龄6~81岁,平均年龄(53.2±8.7)岁,病情分布:120例慢性支气管炎,85例肺炎,48例哮喘伴感染患者,21例支气管扩张患者。
1.2 标本采集
清晨,嘱患者用0.1%新洁尔灭进行3次以上漱口,而后进行用力咳嗽,将深部第1口痰咳出吐在无菌广口有螺旋帽的容器内。
若患者痰液过少,则可使其保持头和肩低于胸部水平位置10min,或用10%~15%NaCl进行雾化吸入诱导痰液咳出。
1.3 痰标本的细菌培养
将痰标本取出,以1:3的比例将消化液加入,以3000转/min的速度漩涡振荡,离心15min,将适量PBS加入进行重悬沉淀,取300ml分别在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和中国蓝平板上,对涂片检出酵母(样)菌者加种沙保罗培养基进行培养,静置培养温度为37℃。
培养后将其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镜检。
2 结果
2.1 284例标本检出细菌分布
284例痰标本共检出243株细菌,占85.56%,其中真菌分布最高,占42.96%,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0.28%。
见表1。
表1 284例痰标本检出的细菌分布
菌名株数 %
革兰氏阳性球菌 94 30.28
革兰氏阴性球菌 19 6.69
革兰氏阴性杆菌 8 2.82
真菌 122 42.96
合计 243 85.56
2.2 284例痰标本前10位细菌分析
284例痰标本分离的细菌中,草绿色链球菌最多,占27.11%,其次为类产硷假单胞菌11.27%,肠杆菌10.56%,见表2。
表2 284例痰标本分离细菌中前10位细菌
菌名株数 %
草绿色链球菌 77 27.11
类产硷假单胞菌 32 11.27
大肠杆菌 30 10.56
白色念珠菌 19 6.69
肺炎克雷伯菌 18 6.34
葡萄球菌 15 5.28
施氏假单胞菌 14 4.93
铜绿假单胞菌 12 4.23
聚团肠杆菌 9 3.17
黏膜奈瑟氏菌 8 2.82
3 讨论
目前,在采用痰标本细菌学检查进行诊断中,对于为何进行痰培养具有很多争议。
但本研究中284例痰培养共检出243株细菌,占85.56%,其主要因素是在进行培养前,先进行痰涂片,而后再挑选合格的痰标本,从而所得出的准确性较高。
要使阳性率得到提高的重要保障是合格的痰标本,同时通过痰涂片检查能够预先判断细菌培养结果。
若检出痰培养阴性的标本高度怀疑,则需要考虑其是否存在苛氧菌、L型细菌和厌氧菌等细菌。
若在痰涂片发现存在酵母(样)菌,则需要先告知临床,从而保证临床正常用药,并且需要将标本的培养时间延长,避免发生漏检[1]。
本研究中,分离的243株致病菌中,真菌分布最高,占42.96%,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0.28%,革兰氏阴性球菌,占6.69%,革
兰氏阴性杆菌,占2.82;分离的细菌前5位分别为:草绿色链球菌最多,占27.11%,其次为类产硷假单胞菌11.27%,肠杆菌10.56%,白色念球菌6.69%。
由此表明,采用痰标本培养在细菌学检验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为提高痰标本培养的合格率,应当注意以下方面:①采集痰液的容器应当为无色透明的广口玻璃瓶或塑料杯,不可采用脏的玻璃瓶或植被,若需要收集的痰液为24h内的,则需要的容器为装有防腐剂的广口玻璃瓶,若需要对痰液进行涂片检查,则需要将容器消毒后使用[2]。
②痰液的采集:日常痰液容易受到咽喉口腔部的机殖菌污染,因此在进行痰液采集前应当应用0.1%新洁尔灭或0.1%洗必泰或H2O2进行漱口然后留痰,由此能够使污染率明显降低。
同时用0.9%盐水将咳出的痰液进行3次冲洗,再用痰液消化液进行消化,这样能有效提高痰标本接种的阳性率。
标本采集后应当在10min内送检,避免受到杂菌污染[3]。
③涂片显微镜检查:涂片制备挑取痰标本可疑部分,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待到观察到一些视野之后再采用高倍镜观察。
在种类繁多的细菌中,上呼吸道及唾液特点是观察到的扁平细胞为胞体涨大的,由此表明受到污染,则应当丢弃,重新留取标本[4]。
当视野中可见白细胞、1种或2种细菌,也并无细菌则能够进行培养;若视野中可见下呼吸道粘膜纤毛条柱状上皮细胞或白细胞也能够进行培养;若视野中可见条缕状黏液而并没有细胞成分,但可见1种或2种细菌也能够进行培养[5]。
在整个过程中,对于能够见到的可疑或有意义的细胞均需要随时进行细菌培养。
综上所述,通过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痰标本培养中应当对标本质量引起重视,只有标本合格,才能够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保证,从而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有效确保临床诊断及用药的安全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刘奇.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生,2012,14(31):234.
[2] 李梅.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影响因素探讨[J].甘肃医药,2011,30(8):503-504.
[3] 魏红云,张新亚.痰标本在细菌学检查中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健康必读,2011,7(11):227-228.
[4] Kopeiman TR. Can empiric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be narrowed based on Gram's stain results of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J]. Am J Surg ,2006,192(6):812-6
[5] 罗效梅,蔡俊,曹均.痰标本细菌学检查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探讨[J].重庆医药,2011,40(10):1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