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银行大事记

金融银行大事记

1、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成立为了在更大范围内解决银行卡跨行、跨地区使用问题,推动联网通用,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正式成立。

中国银联的成立为银联标识的打造提供了组织基础,为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对于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信息处理效率以及推动全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07年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和惠民贷款公司挂牌开业,我国首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此诞生。

银监会发布消息称,有5家新型农村银行金融机构获得批准,这5家机构将在春节后陆续挂牌营业。

这5家机构分别是: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仪陇惠民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梨树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和青海乐都雨润镇兴乐农村资金互助社。

从公司名称来看,首批亮相的农村金融机构既包括了经营存贷款业务的村镇银行,也包括了专职经营贷款业务的贷款公司。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类新型机构的诞生,将为我国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的广大农村地区客户提供优良的金融服务,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利。

2006年12月底,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并决定在四川、内蒙古等六省(区)先行试点。

相关政策出台后,不少学者纷纷为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出谋划策,并十分看好村镇金融机构的盈利前景。

2、农村信用社改革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这个方案再次启动了农村信用改革的新一轮创新,试点工作在浙江等8个省进行,该方案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即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以及国家帮扶信用社。

2004年8月底,将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大到了21个省市自治区。

2007年8月,随着最后一家省级合作社的正式挂牌,我国新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框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这次改革在产权和管理权方面有很大的突破。

首先是强调信用社的商业化、市场化,其次是将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了省级政府,权力的下放有利于因地制宜,但也增加了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性控制,同时容易引发信用社的道德风险。

2003年以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经历了从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到中下贫农管理,又到农业银行管理的多次改革。

中国农业银行在1979年恢复后,农村信用社成为其下设机构。

1984年,国务院审批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这次改革强调农村信用社的"三性",即组织上的合作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

但恢复"三性"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还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指令式计划进行。

90年代后,国务院要求农村信用社要逐渐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

1993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4年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开始各自独立办公;199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3号),标志着农村信用社完成了与中国农业银行的正式脱钩,并开始由中国人民银行托管。

3、2004年8月和9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挂牌成立2004年1月6日,国务院宣布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并且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为两家试点银行补充资本金。

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9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07年全国最后一家挂牌的海南省联社开业,宣告我国农村信用社新的监管体制建成。

全国27个省(区、市)把省联社模式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平台。

4、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公开发行上市的商业银行。

2006年9月21日,招商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这是我国第一家在内地挂牌后又到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采用“A+H同步同价”的方式上市,是中国证券市场IPO的一个创新。

2006年,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成功上市5、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在香港公开发行股票。

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国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先后公开发行上市,H股发行共筹集资金860亿港元,A股发行共筹集资金200亿元人民币,成为过去六年里全球最大的IPO项目。

同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实现A+H股同步上市,总融资额超过200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世界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成功上市,连创IPO发行新纪录,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实力和地位有了实质的判断标准。

6、2006年平安银行成立平安银行的前身深圳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5年6月22日,是中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

2006年11月,经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平安集团持有深圳市商业银行89.36%的股份,成为该行最大股东。

2007年6月16日,中国银监会批准深圳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原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平安银行并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

2009年1月,深圳平安银行经批准更名为平安银行。

中国平安银行作为中国平安集团三大业务支柱之一,平安银行依托中国平安集团强大的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将成为一家在零售业务、信用卡以及中小企业等主要目标市场业绩骄人、整体管理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国性一流银行。

7、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挂牌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建,邮政网络是邮政储蓄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依托。

邮政企业和邮政储蓄银行将共享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成果,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产品交叉销售和业务共同发展,加快推动邮政储蓄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这是继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也是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就。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继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及因此而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并将继续从事原经营范围和业务许可文件批准、核准的业务。

2012年2月2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1月21日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依法承继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资产、负债、机构、业务和人员,依法承担和履行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在有关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或协议中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和法律责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已有的营业机构、商标、互联网域名和咨询服务电话等保持不变,由股份公司继续使用,各项业务照常进行。

客户毋需因此办理任何变更手续。

8、2008年10月21日,国务院通过《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2008年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

之后汇金公司向农行注资1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与财政部各持农行50%股份。

农行用几个月时间完成了财务重组,包括注资、不良资产剥离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搭建。

至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重组圆满收官。

9、2008年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国开行商业化改革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10、2010年农业银行(601288)成功上市,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进入“收官”阶段。

11、2013年6月29日兴业银行开办全国首家社区银行兴业银行全国第一家社区银行——兴业银行福州联邦广场社区支行正式开业,成为全国性商业银行首家正式获准经营的社区支。

据记者了解,该支行实行错峰上下班制度,即营业时间自早上9时至晚上8时,这意味着,在银行常规营业时间结束后,小区周边的居民仍可在该支行办理各类金融业务。

该支行可为社区居民提供诸多个人金融服务,如借记卡、信用卡、个人贷款等,也可为小微企业主办理部分业务。

12、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一、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二、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三、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四、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3、村镇银行总数破千家2013年10月13日,随着马鞍山农商银行发起的甘肃永登新华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我国村镇银行数量达到了1000家。

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份,已实现全国31个省份村镇银行的全覆盖,全国1880个县市的覆盖面超过50%,中西部地区组建620家,占比62%。

截至8月末,已开业的村镇银行资产达5204亿元,其中农户贷款1228亿元,小企业贷款1598亿元,两者合计占各项贷款的89%;累计向111.9万农户发放贷款3097.5亿元,累计向28.9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329.5亿元,支农支小的特色显著。

公开资料显示,村镇银行是2007年才在中国出现的新型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同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较低,审批简便,市级银监局就能审批。

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组建村镇银行之初,其宗旨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但在实际经营中,由于传统农业发展中的高风险性,银行从盈利性的角度出发,经营管理过程中仍然会更多地趋向于为风险较低的涉农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对风险较大的农业生产项目的投入相对不足。

14、民营银行“胎动”7月31日,2013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首次提出“要试办自担风险的民营金融机构”。

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金融“国十条”,其中第九条“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首次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再次提到“推动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自此,全国各地掀起了申办民营银行的风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