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第3章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章末测试(三)物态变化(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比较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是55 ℃2.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B.温度的高低应凭感觉判断C.0 ℃的冰比0 ℃的水冷D.0 ℃是最低的温度3.下列是几位同学在科学实验中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情况,其中做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A.图甲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B.图乙用温度计测烧杯中液体的温度C.图丙将温度计从烧杯中取出来读数D.图丁读温度计的示数4.(潍坊中考)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 )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5.如图甲所示是新疆地区晾制葡萄干的房子,图乙是房子的墙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乙A.晾葡萄干的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B.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C.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慢葡萄中水分蒸发D.如图乙所示,晾葡萄干的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6.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 )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持续了14 minC.在ab段处于固态D.在bc段不吸热,温度不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A.此时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 ℃B.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C.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D.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8.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9.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无瑕的冰缥缈的雾凝重的霜飞舞的雪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升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凝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1.如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甲流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填“准确”或“不准确”).甲乙12.冬日大雪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降雪后会造成路面结冰,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市政部门在路面上撒了融雪剂,如图所示,融雪剂能(填“降低”或“提高”)雪的熔点,加快雪的熔化.人们发现降雪后的天气比降雪时要冷得多,这主要是因为雪(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从空气中(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气温降低.13.夏天经常使用的气雾杀虫剂,杀虫剂是在常温下通过的方法使气体后装入瓶中的.在使用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儿后,手会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这是因为瓶内的杀虫剂发生时要吸热.14.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中又成水滴落下来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名称)15.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表示的是蜡烛的熔化曲线.甲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用时min,海波在熔化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16.自然界有很多物态变化现象,请根据图中所示情景从物态变化角度提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回答:.17.端午节,小明和小华帮妈妈煮粽子.先用大火将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明认为:应继续用大火烧,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能将粽子快速煮熟;小华认为:应改用小火烧,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将粽子煮熟.的想法更合理,理由是.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18小题10分,第19小题10分,第20小题10分,共30分)18.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甲乙丙丁(1)在加热蜡的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时间/min01234567蜡的温度4244464849505152/℃(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特点是.(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9.八年级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甲乙丙(1)由图甲可知,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是.(2)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A组同学测出的水温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3)B、C两组同学得到如图丙中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4)由丙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5)水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100 ℃水蒸气比100 ℃水烫伤更严重,其原因是.20.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正确.甲乙丙丁图1图2(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液体的都相同.(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1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填“正确”或“不正确”).(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2所示.据此,你认为李丽初步得出的结论是.章末测试(三)物态变化答案版题号一二三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C)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比较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是55 ℃2.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B.温度的高低应凭感觉判断C.0 ℃的冰比0 ℃的水冷D.0 ℃是最低的温度3.下列是几位同学在科学实验中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情况,其中做法正确的是(D)甲乙丙丁A.图甲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B.图乙用温度计测烧杯中液体的温度C.图丙将温度计从烧杯中取出来读数D.图丁读温度计的示数4.(潍坊中考)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B)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5.如图甲所示是新疆地区晾制葡萄干的房子,图乙是房子的墙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甲乙A.晾葡萄干的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B.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C.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慢葡萄中水分蒸发D.如图乙所示,晾葡萄干的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6.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C)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持续了14 minC.在ab段处于固态D.在bc段不吸热,温度不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B C DA.此时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 ℃B.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C.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D.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8.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9.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BD)无瑕的冰缥缈的雾凝重的霜飞舞的雪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升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凝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1.如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甲流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__38.1__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__准确__(填“准确”或“不准确”).甲乙12.冬日大雪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降雪后会造成路面结冰,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市政部门在路面上撒了融雪剂,如图所示,融雪剂能__降低__(填“降低”或“提高”)雪的熔点,加快雪的熔化.人们发现降雪后的天气比降雪时要冷得多,这主要是因为雪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从空气中__吸收__(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气温降低.13.夏天经常使用的气雾杀虫剂,杀虫剂是在常温下通过__压缩体积__的方法使气体__液化__后装入瓶中的.在使用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儿后,手会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这是因为瓶内的杀虫剂发生__汽化__时要吸热.14.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升华__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__凝华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中又__熔化__成水滴落下来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__乙__表示的是蜡烛的熔化曲线.甲的熔点是__48__ ℃,熔化过程用时__4__ min,海波在熔化时__需要__(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16.自然界有很多物态变化现象,请根据图中所示情景从物态变化角度提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__水结冰是什么物态变化(或水结冰过程吸热还是放热)__?回答:__凝固(或放热)__.17.端午节,小明和小华帮妈妈煮粽子.先用大火将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明认为:应继续用大火烧,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能将粽子快速煮熟;小华认为:应改用小火烧,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将粽子煮熟.__小华__的想法更合理,理由是__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__.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18小题10分,第19小题10分,第20小题10分,共30分)18.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甲乙丙丁(1)在加热蜡的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39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非晶体__(时间/min01234567蜡的温度/℃4244464849505152(2)__吸收热量,温度不变__.(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不正确__(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9.八年级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甲乙丙(1)由图甲可知,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是__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__.(2)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A组同学测出的水温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92__℃.(3)B、C两组同学得到如图丙中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__水的质量不同__.(4)由丙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__.(5)水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100 ℃水蒸气比100 ℃水烫伤更严重,其原因是__水蒸气遇冷先液化为液态水,释放大量的热,再和开水一样放热__.20.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正确.甲乙丙丁图1图2(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__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__、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液体的__温度__都相同.(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1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甲、乙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__不正确__(填“正确”或“不正确”).(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2所示.据此,你认为李丽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