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身心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身心发展与教育


霍尔:遗传决定论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霍尔(美)
相互作用论 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 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 ——桑代克(美)
2.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朱智贤认为,社会和教育向儿童和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 新的需要和其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和青少年 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心理不
有所提高。
(二)提高青少年感知能力的策略
1、初中生在感知活动中目的往往不能贯彻始终,表现出稳定性较差的 特点,有时漫不经心,不能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重要内容上,因此初 中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与意志品质同时训练,不能使感知随 兴趣所致; 2、根据初中生感知不能摆脱枝节纠缠的特点,应该着重整体与部分关
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
第二节 青少年生理发育与教育
一、 青少年生理发育特点
(一) 身高、体重的变化 (二) 体内机能的增强 (三) 神经系统的发育
二、 青少年生理保健教育策略
(一) (二) (三) (四)
适当的营养与睡眠 合理的体能训练 重视科学用脑 正确对待生理发育中的差异现象
(二)促进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策略
1、丰富感性材料,提高理解能力
3、正确对待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2、增加知识储备,强化理论思维
四、青少年情感的发展
(一) 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感的冲动性和两极性 2、情感的丰富性和延续性 3、情感的曲折性和内隐性 4、对异性情感体验的新颖性
(二)促进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策略
三、 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 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生了质的变化,即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这是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1、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
大量的具体形象和感性经验作为支柱,属于“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
2、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材内容逐步深化,抽象逻辑水平经过稳步发 展,已占有绝对优势,属于“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研究表明,高中二年级 的学生,辨证逻辑思维已开始占优势,能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能用对立统 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青少年时期在思维方面,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立 性和批判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分期
(一) 年龄特征的定义 年龄特征,也叫年龄阶段,是指个体心理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中的那 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二) 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乳儿期(出生——1岁) 婴儿期(1岁——3岁) 幼儿期(3岁——6、7岁) 童年期( 6、 7岁——11、 12岁) 少年期( 11、 12岁——14、 15岁)
第十三章 青少年身心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从童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期,包括 两个心理发展阶段: 即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11、
12岁-14、15岁;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阶段),14、15岁
-17、18岁。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青少年生理发育与教育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四节 青少年性发展与性教育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从广义上说,个体心理的所有变化都包含在发展之
中。并不是所有变化都可以看成是发展的。如由于疲劳、 疾病和创伤等原因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就不能叫做发展。 从狭义上说,心理发展只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 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即由经验和学习所产生的
比较持久的心理变化。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和动力
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社会和教育不断对儿童提出新的要求,使得儿童原有的心理 发展水平与新的要求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正是这种距离感,
使儿童不断产生新的需要,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就必须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去适应新的要求。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心理 发展
心理 发展
心理 发展
心理 发展
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大阶段 重要他人:人生路上关键人物
1、培养学生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2、培养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良好的心境 3、正确对待内外情感表现的不一致性
第四节 青少年性发展与性教育
一、青少年性生理的发展
性成熟渊源于脑垂体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它能使性腺受
到推动,从而分泌大量的性激素,这样,青春发育期就开始了。
性成熟是青春发育期的主要标志,它主要表现在第一和第二性 征的变化上。
逐步增强。
2、青年初期学生的有意记忆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记忆的范围也 更加扩大了。意义识记的成绩越来越高,能力求理解教材的内容
和内在联系,力求抓住问题、分出重点,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青年初期学生的抽象记忆,即对概念、公式、定律等抽象材料或 词语材料的识记占了极大的优势。
(二)提高青少年记忆能力的策略 1、提高有意识记的主动性 2、适当介绍记忆术 3、抓紧记忆的“全盛”时期
1、提倡男女青少年正常的交往
2、正确对待中学生的早恋问题
(四)教育学生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谁是你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家长?
重要他人
恋人?
老师?
朋友?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教育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但这种教育
必须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要注意两个方
面的问题。首先,教育的形式、方法、内容和难度要 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有 效地促使儿童心理的发展。其次,教育必须走在发展 的前面。教育必须适应儿童心理的发展,但不能仅仅 着眼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应该创造“最近发展 区”,即在成人启发、帮助下所能达到环 境
华生:环境决定论 霍尔:遗传决定论 教师的自身定位
华生:环境决定论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如果让我在由我 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 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 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 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 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华生(美) 华生
系的分辨,并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
3、高中生提高感知能力应该从方法和策略入手,培养他们的浓厚兴趣, 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教给观察方法,重视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思维
和语言的协同发展,培养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观察能力。
二、 青少年记忆能力的发展 (一)记忆能力发展的特点
1、少年期学生的有意识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逐渐 学会根据不同教材的内容,给自己提出相应的识记任务,能自觉 地控制自己的识记过程和检查自己的识记效果;意义识记的能力
成长阶段的不同任务与影响因素
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基本信任vs不信任 (0~18个月) 自主性vs羞怯怀疑 (18个月~2/3岁) 主动性vs内疚 (2/3~6岁) 勤奋vs自卑 (6~11岁) 同一性vs角色混乱 (11~20) 亲密vs孤独 (20~24) 繁殖感vs停滞感 (25~65) 主要发展任务 对要探究的世界发展出充分的信任 感 发展对行为的控制感,认识到能够 将目的和意图付诸行动 通过与父母认同的行为以及对自己 行为的责任感而发展“自我”的意 义 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而发展自我 价值感 发展对同一性-自我的强烈感觉; 在各种各样的潜在自我中进行选择 与其他人之间发展亲密关系;获得 需要做出长期承诺的亲密性 在社区中承担责任的成人角色;做 出贡献,对社会有价值 重要影响因素 母亲;温暖、充满爱 意的交流 父母的支持;模仿 父母的支持;认为与 别人具有同一性 学校、教师;学习与 教育;鼓励 同伴与角色塑造;社 会压力 配偶、同事、伙伴、 社会 配偶、孩子、朋友、 同事、社区 朋友、亲属、孩子、 配偶、社区与宗教的 支持
二、 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 (一) 性新奇感的产生 (二) 对异性情感的新体验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
——歌德
三、青少年的性教育
(一)树立正确观念,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 (二)破除神秘感,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性生理知识
(三)正确对待青少年由于性成熟所带来的心理变化
自我完善感vs绝望感 面对死亡;战胜潜在的绝望;清楚 生命的意义
重要他人:人生路上关键人物
重要他人: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过 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
谁是你的重要他人? 1.拿出一张纸,写下“×××的重要他人”。
2.另起一行,依次写出你的重要他人,并标明他 (她)们入选的原因。
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大阶段
• 乳儿期:基本信任感vs基本的不信任感
• 婴儿期:基本的自主感vs基本的羞怯感和疑虑 • 学前期:基本的主动感vs基本的内疚感 • 学龄期:基本的勤奋感vs基本的自卑感 • 青少年期:基本的自我同一感vs同一感混乱 • 成年早期:基本的亲密感vs基本的孤独感 • 成年中期:基本的繁殖感vs基本的停滞感 • 成年晚期:基本的自我完善感vs基本的绝望感。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 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感知能力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主要表现在感受性、概括性的提高,在感知 中既能抓住主要特征,也不忽略一定的细节等方面。 初中二年级是感知能力发展的转折时期,他们在概 括性、抓主要特征,不忽略细节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高中生在感知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等方面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