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它的制作是以什么为范本吗?这一范本的制作在什么时候达到鼎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青铜器
青铜器
出现地点用途功能特点工艺代表黄河流域
主要用于饮
食、祭祀及军
事等
由食器等发
展到礼器
种类丰富、数
量众多
泥范铸造法
司母
戊鼎
2.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
3.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
提示: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4.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青铜器制造
5.教师小结: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
(1)规模大。

(2)品种多。

(3)用途广。

(4)工艺精美。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
1.图片展示:殷墟甲骨文
2.教师讲述:(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及记载内容。

4.教师强调: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清朝,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会的内容。

5.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教师讲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铸就了我国古代文明灿烂的丰碑,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发扬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