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5.....第一节市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5)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5)第三节城乡统筹发展 (7)第四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规划 ...................................................... 11 ........第五节重点城镇建设引导及建设标准................................................. 1.6.......第六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 ..................................................... 1.7. ......第七节城镇密集区建设引导 ........................................................ 18 ........第八节市域交通规划 .............................................................. 2。
.....第九节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 22 ........第十节大型基础设施的衔接与共享................................................... 25........第^一节生态建设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6......第十二节风景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30......第十三节旅游规划............................................................... 31 ..........第十四节实施规划的措施........................................................ 3.2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规划引导 (34)第一节规划区用地工程地质评定....................................................... .3.4.........第二节空间管制规划 .............................................................. 34 ..........第三节城市规划区城乡协调规划....................................................... .36........第五章中心城区规划 (40)第一节中心城性质与职能............................................................. 4.Q .......第二节中心城区发展规模 .......................................................... 40 ........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 41.......第五节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 .43........第六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44)第七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47)第八节城市绿地规划 (49)第九节城市景观规划 (50)第十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52)第^一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58)第十二节环境保护规划 (67)第十三节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 (70)第十四节城市旧区改造 (76)第十五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77)第十六节城市远景展望 (84)第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85)第七章附则 (87)附表一:市现代化指标体系附表二: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附表三: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15年)第一条规划编制目的为科学指导市未来一段时期的城市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合理安排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市经济社会乂好乂快发展。
根据2006年建设部《关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2006]351 号),编制《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 (以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适用围本规划是市实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性文件,是市域各县(市)、村镇编制规划的重要依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区围的一切建设活动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2004)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建设部《关丁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2006]351 号)5)省建设厅关丁印发《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与报批若干规定》的通知(豫建规园[2005]104号)6)《省城镇体系规划(评审稿)〉〉(2006-2020 )7)《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8)《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9)《中华人民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国水法》、《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等国家、省、市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注重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3)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4)坚持与相关规划相协调;5)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突出城市特色;6)注重城市发展的近远期结合。
第五条规划地域围界定1)市域:市行政辖区,包括市辖四区、八县(市)、145个乡镇。
总面积为8249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根据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统筹发展需要,本次规划划定市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区和县行政辖区,总面积为85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指本次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围。
包括主城区和凤泉区。
4)主城区:由中心片区、卫北片区、铁西片区、东部新区、南部新区和新东片区6个城市片区组成。
第六条规划期限近期:2011 —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七条规划的强制性容文本中下划线部分条文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容。
强制性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容进行建设的,届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八条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把市建设成为具有区域性中心城市职能和产业特色的制造业基地;建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友好的中原宜居城市;建成具有文化特色,享有良好知名度的文明城市;形成一个产业协调,资源结合紧密,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结构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市现代化指标体系见附表一。
第九条产业发展策略1)坚持项目带动、开放驱动、改革推动,抢抓发展机遇,提高引资水平,强化优势产业的辐射力,围绕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
2)加大对现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市21世纪的支柱产业。
3)重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产业化道路。
第十条社会发展策略1)全力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特殊人群,促进保障事业社会化,建立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与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2)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机制。
3)提高人口素质。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布局。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合理的教育体系,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十一条空间发展策略1)加强与相邻城市及中原城市群的互动,积极促进区域功能与基础设施的连接与共享,构筑开放和协调的,利丁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
2)打破行政区划门槛,强化区域空间整合,优化功能配置,提高运行效率。
3)按照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调整行政区划围,将与城市发展直接相关的建设活动更有效地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4)整理并挖掘人文与自然生态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制定保护性开发利用措施,处理好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结合城市历史风貌和空间格局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市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第十二条市域人口规模至2015年,市域总人口预计达到615万人,城镇人口307万人;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630万人,城镇人口365万人。
第十三条市域城镇化水平至2015年,市域城镇化水平50%至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58%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十四条空间管制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土地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效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根据地理资源及环境条件,将全市域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三个空间管制分区。
第十五条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指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行为的生态培育、生态建设地区。
包括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核心区;湿地及城市水源涵养地、林地、主要河流及行(滞)洪区;重要交通通道、高压走廊、通讯光缆、长途运输管线埋藏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区、文物遗址保护区等。
禁止建设区有:1)风景名胜区:主要包括白泉、万仙山、八里沟、郭亮、南坪、秋沟、关山、石门、宝泉水库等南太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
2)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豫北黄河故道国家级鸟类湿地保护区、太行山国家级佛猴自然保护区、宵龙湖湿地保护区、黄河滩湿地保护区等。
3)森林公园:主要包括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白云寺国家级森林公园、延津黄河故道省级森林公园、原阳博浪沙省级森林公园、苍峪山、霖落山森林公园等。
4)城市水源涵养地:主要包括太行山水源涵养地、薄壁到村沿山及山区一带的水源涵养区、凤凰山水源涵养地、黄河取水口、贾太湖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沿线两岸绿化带、各河湖水域的一级保护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