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4.10.8 成绩:
班级: 石工12-7班 学号: 12021307 姓名: 李东杰 教师: 付帅师 同组者: 李威昌 吴志勇
流体粘度及流变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旋转粘度计使用方法,测定脱气原油在不同温度和剪切速度下的粘度;
2
.掌握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
1.毛细管粘度法
液体粘度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动力粘度是指做相对运动的两液层间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τ与速度梯度的比值,即:μ=τ/(dv/dy) 式中 μ——液体的动力粘度,Pa •s τ——剪切应力,N/m ²;
dv/dy ——相距为dy 的两液层间的速度梯度,1/s 。
当式(2-3-1)中各参数的单位采用CGS (厘米-克-秒)制单位时,粘度的单位为泊,符号为P 。
常用粘度单位为mPa •s ,各粘度单位间的转换如下: 1 mPa •s=0.001Pa •s 1P=100cP(厘泊) 1cP=1 mPa •s
运动粘度是指在相同的温度下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的比值,单位为m ²/s,在CGS 制单位下为cm ²/s 。
2、旋转式粘度计法
旋转粘度计由电机经变速带动转子作恒速转动。
当转子在某种液体中旋转时,液体会产生作用在转子上的粘性力矩。
液体的粘度越大,该粘性力矩越大;反之,液体的粘度越小,该粘性力矩也越小。
该作用在转子上的粘性力矩由传感器检测出来,经仪器所带的微电脑处理后,可得出被测液体的粘度。
三、实验流程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毛细管粘度计法 :
测定石油产品的动力粘度时所用的主要仪器为毛细管粘度计,测定动力粘度初用毛细管粘度计外,还需要用带透明壁或装有观察孔的恒温浴,其水面高度不小于180mm ,容积不小于2L ,并附带自动搅拌器和一种能准确调节温度的电热装置(最好同时采用温度调节器)。
除此之外,需要用的其它测试仪器有:温度计,分度为0.1℃,范围为0~50℃或50~100℃ ;秒表,用于计量液体在粘度计中的下落时间;比重计,用于测定液体的密度
<2>、旋转式粘度计法:
1.将脱气原油置于直径不小于70mm ,高度不低于125mm 的双层杯中。
2.通过水浴准确控制原油的温度。
3.调整仪器水平:将仪器的水准器气泡调至居中。
4.估计原油的粘度范围,选择适宜的转子和转速。
若估计不出原油的大致粘度时,应视为较高粘度。
选用由小到大的转子(转子号由高到低)和由慢到快的转速。
原则上高粘度的液体选用小转子(转子号高);低粘度的液体选用大转子(转子号低),快转速。
为保证测量精度,测量时量程百分比读数应在10%~100%之间。
如测量显示值闪烁,表示溢出或不足,应更换量程。
5.缓慢调节升降旋钮,调整转子在原油中的高度,直至转子的液面标志(凹槽中部)和液面相平为至。
6.选择好转子和转速档位后,按“确定”键,转子开始旋转,仪器开始进行测量。
五、实验数据处理
1.毛细管粘度法:
编号:25 φ:0.8 C :0.03375 ρ:0.8385g/cm 3 t 1=153.1 s t 2=151.2 s t 3=152.1 s t 4=151.9 s
t =(t 1+ t 2+ t 3+ t 4)÷4=152.1 s
t C ρμ= =1.15203375.08385.0⨯⨯=4.304 mPa ·s
2、旋转式粘度计法
表1 液体粘度及流变性测定原始记录
由图可得随温度升高,粘度值降低的很快,说明粘度受温度影响很大。
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距离增大,同时分子热运动速度增大,分子间引力减小,粘度降低。
热力采油利用升高温度进而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原理来提高采收率。
六、小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旋转粘度计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测定脱气原油在
不同温度和剪切速度下的粘度,从而掌握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这次实验温度
跨度约为10度左右,要注意通过热水循环来调节原油温度,加热一定要充分。
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我们小组较顺利的完成了实验,感觉收获颇丰。
最后感
谢老师的详细讲解和悉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