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第十章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思考: 二次电子图象和背反射电子图象有何区别? 哪一种分辨率高?
?答案?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不同样品的处理
对绝缘不导电的样品必须经过表面喷金、银或碳等导 电膜观察才清楚,否则电荷积累在表面上,图象很快 就模糊了。
对断口样品表面用丙酮或乙醇清洗干净。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2. 高倍金相组织观察与分析
与金相样相比,扫描电镜的优点: ① 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 ② 景深大 ③ 导电样品不用专门磨制样 ④ 金相样品(大小尺寸合适)均可用SEM观察
3. 断裂过程的动态研究
拉伸、加热附件装置可以实现动态观察。
§10.3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方法
(3)电压衬度:局部电位将影响二次电子的轨迹和强 度,造成正偏压的地方图像较暗,而负偏压的地方图像 较亮
(4)磁衬度(第一类):样品表面处的外延磁场会造 成二次电子的偏转而形成衬度
2.背散射电子像衬度
若子入产射额电δ子=束IR强/度I0为I0,背散射电子信号强度为IR,则二次电 影响背散射电子产额的因素: (1)原子序数: δ增大 (2)入射电子能量E0:10-100keV,δ与E0无关,<5eV,
5) 应力腐蚀开裂断口 在一定的介质条件和拉应力共同作用下引起的一种
破 坏形式。
产生过程: 腐蚀斑点(裂纹源) 应力作用下 斑点
连接形成裂纹 浸蚀扩展 断裂
断口形貌与疲劳断口相似。 断口特征:腐蚀坑、腐蚀产物及泥状花样。
低碳钢纳米化样品在4N载荷下的微观形 貌
沿滑动方向有梨沟及微观切 削形成的沟槽,表面破坏主 要是金刚石磨头及磨损过程 中脱落的氧化物对样品表面 造成的磨粒磨损造成的。A 区是金刚石磨头未与样品完 全接触而保留下来的原始表 面
通过断口分析,寻找断裂原因,判断裂纹 性质、裂纹源及夹杂物。
表8-1 显示了金属各种断口及其特征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1)韧窝断口:有大量塑性变形的断裂方式
拉伸时,当 s 时,产生塑性变形
微观表现:夹杂物、析出相、晶界、亚
晶界或其它塑性变形不连续的地方产生
位错塞积、应力集中。
形成微孔
微孔增大
第十章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发展历史:
1935—德国Knoll提出了工作原理 1938—实验研究 1942—第一台实验室用的扫描电镜 1965—开始用于商业 70年代—分辨率大大的提高 (0.5nm)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不同。它不用 电磁透镜放大成像,而是以类似电视摄影显像的方式,利用 细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激发出来的各种物理信号来 调制成像的。由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景深远比光学显微镜大, 可以用它进行显微断口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口时, 样品不必复制,可直接进行观察,这给分析带来极大的方便。 因此,目前显微断口的分析工作大都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来 完成的。
颈缩破断
图8-5 韧窝断口微观形貌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韧窝形状: 等轴韧窝 变形抛物线性韧窝
韧窝大小: 微孔生核数量多 微孔生核数量少
韧窝深浅: 塑性大 塑性小
单轴拉伸 剪切或撕裂
韧窝小 韧窝大
韧窝尺寸深 韧窝尺寸浅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2) 解理断口 及准解理断口
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而造成的穿晶断裂(沿 着一定的严格的结晶学平面发生开裂)。
能谱仪经常有谱线重叠现象,与波谱仪相 比,分辨本领差一些
定量分析不准确,只能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二 波谱仪
(一) X射线检测器: 闪烁体计数器
X光→可见光→光电流 输出光电流(脉冲信号大小)与X光子能量成 正比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二)分光晶体及弯晶的聚焦作用(了解)
◆为使可分析的元素尽可能覆盖周期表中所有元素, 需要配备面间距不同的数块分光晶体。
析 出相、夹杂物及元素偏析集中造成的。
延性沿晶断裂: 石状断口,石状颗粒上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呈韧窝特
征,但韧窝中有夹杂物。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4) 疲劳断口 周期性交变应力引起的断裂——疲劳断裂。
疲劳断口特征: (附图 疲劳断口二次电子像) 疲劳核心区——裂纹扩展区——瞬时断裂区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对样品表面选定微区作定点的全谱扫描定性 或半定量分析,以及对其中所含元素浓度的 定量分析——点分析
电子束沿样品表面选定的直线轨迹作所含元 素浓度的线扫描分析——线分析
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作面扫描,以特定元素的 X射线讯号调制阴极射线管荧光屏亮度,给 出该元素浓度分布的扫描图像。
生物样
§10.1 SEM工作原理、构造和性能
一、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图8-1 扫描电镜原理示意图
二、扫描电镜结构
1.电子光学系统 2.偏转系统 3.信号检测放大系统 4.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 5.电源系统 6.真空系统
1.电子光学系统
电子枪、电磁聚光镜、光栏、样品室
图8-2 扫描电镜光学系统示意图
为获得较高的信号强度和扫描像分辨率,扫 描电子束应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尽可能小的束 斑直径
由于电子枪的效率不断提高,使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室附 近的空间增大,可以装入更多的探测器。因此,目前的扫描电 子显微镜不只是分析形貌像.它可以和其它分析仪器相组合, 使人们能在同一台仪器上进行形貌、微区成分和晶体结构等 多种微观组织结构信息的同位分析。
扫描电镜的优点: ◎景深大(相对于金相) ◎放大倍数大(从20倍~20万倍) ◎样品制备简单
5.电源系统: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各部分提供所需要的电源 6.真空系统:确保电子光学系统正常工作、防止样品污染、保证
灯丝的工作寿命等
SEM的主要性能
(1)放大倍数:M=Ac/As, Ac是阴极射 线管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扫描振幅,一般 为100mm,As是电子束在样品表面的扫 描振幅。M=20-20万倍
扫描电镜与X射线显微分析结合成EPMA(Electron Probe X— Ray Microanalyzer) 特点: (1)分析手段简化,分析时间短 (2)样品量少 (3)无损检测 (4)释谱简单 图8-13扫描式电子探针示意图
一 能谱仪(EDS或EDX)
(一)结构与原理
关键部件是锂漂移硅Si(Li)探测器: X 光照射半导体,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数 与光子能量成正比,就可将接收的X射 线光子变成电脉冲信号。
扫描电镜
从单一的形貌观察(二次电子像)发展 到吸收图象、电子荧光图象、扫描透镜电 子图象、电位对比图象、X射线图象、X 射线显微分析装置、背散射电子衍射等。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应用领域:
地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冶金、 刑侦等各行各业。
普通SEM——低真空SEM——环境SEM
金属及一般分析 表面腐蚀
例:体心立方 密排六方
{100} 或{112} {001}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典型解理断口特点: ▲ 河流状花样是一簇相互平行的(具有相同晶面指 数)、位于不同高度的晶面。 ▲ 断裂源常在晶界处。
解理台阶:不同高度解理面之间存在的台阶
“河流”的流向就是裂纹扩展的方向。 “舌状花样”、“羽毛状花样”、“二次裂纹”也是解理
高Z与低Z元素间背散射电子产额的差别变小 (3)样品倾斜角θ:〈50o时, δ与θ无关,50o-90o, δ
增大
背散射电子衬度的种类:
(1)成分衬度:原子序数高,信号强 (2)形貌衬度:不如二次电子对形貌
敏感 (3)磁衬度(第二类):外界磁场可
能会影响两次碰撞之间的轨迹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低碳钢纳米化样品在6N载荷下的微观形 貌
表面出现裂纹及剥落坑,这 是因为材料表层在往复摩擦 力作用下的反复变形增大, 导致应变疲劳,裂纹萌生并 扩展,最终剥落,磨损机制 由开始的磨粒磨损转变为疲 劳磨损
氯化亚铜微观形态的观测
一种(上图)抗氧化能力较差(国内);另一种(下 图)抗氧化能力较强(国外) 两者的微双形态呈明显的不同
电子束斑的亮度和直径与电子枪的类型有关 扫描电子显微镜所要求的电子束斑直径和亮
度还要靠电磁透镜协助完成
2.偏转系统:使电子束产生横向偏转 3.信号检测放大系统:收集样品在入射电子束作用下产生的各种
物理信号,并进行放大 图8-4二次电子和背反射电子收集器示意图
4.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将信号检测放大系统输出的调制信号转 换为能显示在阴极射线管显示屏上的图像,供观察和记录
一种PVC粉料 的形貌观测
ABS脆件断裂后 微观形态的观测
Fig. 2 SEM micrographs of MgNb2O6 ceramics doped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CuB addition sintered at 1050 ˚C: (a) 1.0
wt.% (b) 2.0 wt.% (c) 4.0 wt.%.
◆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应聚焦,使X射线源,分光晶 体及探测器三者处于同一圆周上,此圆称为罗兰圆或聚 焦圆。
(三)波谱仪的优缺点
波谱仪的优点: 波长分辨率高,可定量分析,能分析较轻的元素
波谱仪的缺点: X射线利用率低,强度损失大,价格昂贵,测量速
度慢,操作复杂
三 EPMA有三种几本工作方式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SEM)
10.3 扫描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扫描电镜的像衬度主要是利用样
品表面微区特征的差异,电子束作用 下产生不同强度的物理信号,导致阴极 射线管荧光屏上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亮度 差异,从而获得具有一定衬度的图像。
微区特征:形貌、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 晶体结构或位向等。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