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自救互救技能

常用自救互救技能


(二)三角布包扎法
• 三角巾各部名称
1.头面部包扎法
• 帽式包扎法
单眼或双眼带式
2.肩部包扎
(1)单肩燕尾式包扎法
(2)双肩燕尾式包扎法
3. 胸(背)部包扎法
(1)胸(背)部一般包扎法
(2)胸(背)部燕尾式包扎法
7.四肢包பைடு நூலகம்法
(1)手(足)三角巾包扎法
(2)手(足)“8”字包扎法
三、骨折与临时固定
(7)尺桡动脉压迫法
• 用于手部出血
•在腕部,以 两手拇指压 于尺桡动脉 上。
( 8 )股动脉压迫法
• 用于同侧的 下肢出血。 • 在腹股沟中 点稍内下方 处,将股动脉 用力压在股 骨上。
(9)足部出血压迫法
• 用两手拇指 分别压于足 背动脉和内 踝后方的胫 后动脉上。



(一)包扎的注意事项 快 发现、暴露、检查、包扎伤口要快。 准 包扎部位要准确。 轻 动作在轻,不要碰压伤口,以免增加 伤口流血和疼痛。 牢 包扎牢靠,松紧适宜,打结时要避 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 细 处理伤口要仔细。
(四)骨折固定的概念
1.骨折固定的目的:
(1)避免加重损伤
(2)减轻疼痛 (3)便于后送
2。固定的材料

(1)夹板:
临时夹板 充气夹板
热塑夹板
抗休克裤
(五)人体各部位骨折的固定法
1.锁骨骨折固定法
(1)“T”夹板固定法
(2)三角巾固定法
2。肱骨骨折固定法
• (1)夹板固定法 (2)三角巾固定法
(一)骨折的原因
1.直接暴力 是指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 一骨骼上,而发生的骨折。 此类骨折多为粉碎性或开 放性。 是在距接触暴力很远的部位 发生骨折,而受暴力的部位 并未发生骨折。
2.间接暴力
(二)骨折的分类
1.按骨折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
(1)闭合性骨折: 骨折时皮肤、粘膜未被穿破,不与外界 相通,也称之单纯骨折 。 (2)开放性骨折: 骨折时皮肤、粘膜被骨端穿破,与外界或 空腔脏器相通,也称之复杂骨折。
一、胸外心脏按压 1、将伤员仰卧在硬板床或地上; 2、急救者以一手掌根部臵于伤员胸骨体中、 下1/3交界处,将另一手掌压于其上,前臂 与伤员胸骨垂直,以上身前倾之力,有节奏、 带有冲击性地向脊柱方向按压。每次按压使 胸骨下陷3-4厘米,随即放松,以利心脏舒 张。放松时,抢救者的手不要离开胸骨接触 面,以免移位。 3、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按压70-80次, 直至心跳恢复。
(4)锁骨下动脉压迫法
• 用于同侧肩部 和上肢出血 • 在锁骨上窝,胸 锁乳突肌下端 后缘,将锁骨下 动脉向下方压 于第一肋骨上
( 5 )肱动脉压迫法
• 用于同侧上臂 下1/3,前臂和 手部出血。 • 于上臂内侧中 点,肱二头肌内 侧沟处,将肱动 脉向外压在肱 骨上。
(6)指动脉压迫法 由于指动脉走 行于手指的两侧, 故手指出血时,应 捏住指根的两侧而 止血。
战争中火线抢救的经验证 明,有50%左右的伤员是靠自 救互救实施的,自救互救对及 时抢救伤员、防止伤情加重、 挽救伤员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出血与止血 二、包 扎 三、骨折与临时固定 四、搬运伤员 五、通 气 术
一、出血与止血
(一)出血的判断
一是出血的种类
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呈喷射状。 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呈缓慢涌流 状。 毛细血管出血: 呈片状渗出,血色 鲜红。
3.前臂骨折固定法
(1)夹板固定法 (2.)三角巾固定法
5.小腿骨折固定法
(1)夹板固定法 (2)三角巾固定法
(2)三角巾固定法
四、搬运伤员
(一)搬运伤员的注意事项
1.搬运前,要尽可能做好初步急救处理。 2.应根据敌情、伤情、地形等情况选用 不同的搬运方法和运送工具,确保 伤员安全。 3.动作要轻而迅速,避免和减少震 动。
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
(1)颈总动脉压 迫法: 用于同侧头颈部 出血。在胸锁乳突肌中点 的前缘,将伤侧颈总 动脉向后压于颈椎 横突上。
(2)面动脉压迫法
• 用于眼以下的面 部出血。 • 在下颌角前约2厘 米处,将面动脉压 在下颌骨上有时 需要两侧同时压 迫,才能止住出血。
(3)颞浅动脉压迫法
• 用于同侧头顶 部出血 • 颞部出血 在耳前 对准下颌关节 上方处加压
4.搬运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伤 员病情的变化。
(二)火线上常用的搬运法
1、侧身匍匐搬运法 2、匍匐背馱搬运法
3。雨布(大布单)拖运法
(三)脱离火线后的常用搬运法
1。单人搬运法
2。双人搬运法
3、担架搬运法
颈、脊椎骨折搬运法
五、通
1、直接原因


(一)呼吸道阻塞的原因
颌面伤、咽喉伤、气管与支气管伤
2.按骨质是否完全折断分为:
(1)不完全骨折:
骨质未完全折断,如裂纹骨 折、穿通骨折、“柳枝”骨折。
(2)完全骨折:
骨质完全折断,成为两块或两块 以上,如横断骨折、斜形骨折、 粉碎性骨折。
(三)骨折的症状
1、局部症状:
(1)疼痛
(2)畸形和异常活动 (3)骨擦音(骨摩擦感) (4)功能障碍 (5)肿胀
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1、将伤员移到空气流通处,松解衣领及腰 带,并清除伤员口腔内的异物、粘液及呕吐 物等,以保持气道通畅和人工呼吸的有效性。 2、伤员取仰卧位,有条件时以双层纱布盖 于口上。急救者一手将伤员下颌托起,尽量 使头部向后仰,解除舌后坠所致呼吸道梗阻; 另一手将鼻孔捏紧,以防气体由鼻孔逸出。 3、急救者深吸一口气,紧贴伤员口部向口

吹气,直至胸部升起为止,吹气时用力 要均匀,如伤员牙关紧闭,可松开鼻孔 捏紧口唇行口对鼻吹气。 4、吹气完毕,急救者头转向一侧,并 立即松开捏鼻或捏口唇的手,让伤员的 胸廓自行回缩将气排出。如有回气声, 即表示气道通畅,可吹气,以每分钟12 -16次为宜,非经确诊伤员已死亡,人 工呼吸不得停止。
二是确定出血部位
• 一问: 若伤员神志清醒时,可询问其 受伤部位。 • 二摸: 可用手摸被血液浸湿的衣服, 并要注意血迹的温度和粘度。 • 三看: 可借用月光,照明弹,信号弹 等各种光线,仔细观察伤员 身体各部。
三是判断出血程度
1.皮肤和粘膜呈现苍白色-少量
2.脉搏细速,四肢发凉-200至400ml 3.皮肤潮湿, 伴有烦渴 >600ml 4.躁动不安, 全身衰竭 >1L 5.严重者,出现昏迷,多半是因有效 循环血量和血内有效成分减少,而 导致急性缺血和缺氧所致。
等。
2、间接原因
中枢性昏迷、吸入性损伤、冲击伤等。
(三)通


1、清除呼吸道异物。 2、解除舌后坠,托起下颌;放置通 气导管或口咽呼吸管。 3、推压下胸部或上腹部,人为的造 成咳嗽,使异物咯出。 4、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5、气管切开。
六、胸外心脏按压 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呼吸、心跳突然停止常在触电、溺 水、中毒、窒息等情况下发生。当伤员 突然昏迷,瞳孔散大,颈动脉摸不到搏 动,心前区听不到心音,即是心跳停止 的表现。如能及时给予正确的胸外心脏 按压及人工呼吸,常可挽救伤员的生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