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期末知识点复习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一地理期末知识点复习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温室气体越多,作用越强
11
(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
山爆发导致( D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来说,影响地表温度的大气受热环节有 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火山爆发,空气中火山灰增多,大气逆辐射 增强,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由此可知,地表温度降低主要是因 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故D项正确。地面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关系不大,与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无关,故A、B 项错误。地表长波辐射的强度与地面温度有关,因果倒置,与题意不 符, 故C选项错误。
判读技巧2
等压面以下,距离等压面越远,气
压值越大;等压面以上,距离等压
面越远,气压值越小。
分析:A、B均位于等压面以下:A距
等压面同侧气
等压面较近,气压值较低;B距等压
压值的判读
面较远,气压值较高。
结论:气压值:A<B
29
方法便笺 利用气压分布规律,判读气压值大小关系
牢记气压分布规律: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处处相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值逐渐降低。
10
小积累
大气成分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成分
影响
云层、较大尘埃
反射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云层 越厚、尘埃越多,影响越大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散射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削弱太阳辐射;尘 埃越多,作用越强
臭氧、水汽、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
吸收紫外线(臭氧)、红外线和地面长波辐射, 削弱太阳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臭氧、水汽、
F处:近地面空气收缩下 沉,导致高空空气密度减 小,形成低气压
B处:空气收缩下沉,近 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高气压
A处:近地面空气膨胀上 升后,近地面空气密度减 小,形成低气压
C处:空气收缩下沉,近 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高气压
4
2.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二、热力环流 山谷风
形成: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
判读技巧3 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分析:随着海拔的升高,气 压值逐渐降低。 结论:气压值:A、B>C、D
同一垂直面气 压值的判读
得出总结论 气压值:C>D;A<B; A、B>C、D
气压值:B>A>C>D
提示:判读气压值大小时,首先对比较的点进 行分组,然后再进行分析。
30
方法便笺 利用气压分布规律,判读气压值大小关系
9
七组题讲透
(1)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大气中( B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解析: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和散射作用,可 吸入颗粒物增加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 射减少,故C项错误。雾霾的出现加强了夜间的大气逆辐射,即④在 夜间增强,故D项错误。
26
(6)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 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读图,完成下题。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B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面图中风向的判断。由图示高空中P2等压面比 P1更向下倾斜,可知37.5°N对应的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高压,即 图示近地面南部气压较高,北部气压较低。甲地位于北半球,受地 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向右偏转,所以甲地近地面为西南风,故B项正确。
长波辐射
白天和夜晚都存在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中向下射向地面的部分 长波辐射
3
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强。
E处:近地面空气收缩下 沉,导致高空空气密度减 小,形成低气压
D处:近地面空气膨胀上 升,在高空聚积,空气密 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
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乙、丙、丁为东南风,其中丙、 丁东侧有陆地阻挡,吹离岸风;乙位于 迎风区,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故B项 正确,C、D项错误。
34方法便笺Fra bibliotek等压线图中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高空等压 面向上凸, 则近地面 等压面向 下凹
高空等压 面向下凹, 则近地面 等压面向 上凸
甲的南 部为高 压,北 部为低 压
近地面空 气从南向 北运动, 受地转偏 向力影响, 北半球的 风向向右 偏转,风 向偏转为 西南风
31
小积累
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32
(7)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 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 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完成下题。
27
小提示
28
方法便笺 利用气压分布规律,判读气压值大小关系
牢记气压分布规律: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处处相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值逐渐降低。
判读技巧1 以等压面为参照物,其 下方气压值大于上方气 压值。
分析:C位于等压面以下, 气压值较高;D位于等压 面以上,气压值较低。 结论:气压值:C>D
等压面两侧气 压值的判读
14
小积累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内陆地区:晴天多、阴 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 用弱,太阳能丰富
15
(3)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 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题。 “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海拔高,夏季 凉爽;(2分)气温日较差较大(2分)。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考查逆温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相关知识。空气的对流运 动有利于加速雾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从图中的四幅气温分布图来 看,②③④图中均出现了逆温现象,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故B、C、D项错误。
20
(4)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 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
形成: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 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 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形成: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 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6
2.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二、热力环流
城市风
形成: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 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 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 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 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 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12
小积累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人类一般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通过改 变下垫面状况影响地面辐射。
大气中云量、尘埃、水汽、温室气体多
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地 面辐射弱,白天气温低
大气逆辐射强,夜晚气 温较高
下垫面比热容和反射率变化
比热容大,地面辐射稳 定,昼夜温差小
第4课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学习目标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 表时,会受到大气的吸收、 反射和散射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大 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 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 返还给地面。
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
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中风向与风力 大小的判断。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地区 应位于迎风区。从图中等压线可以得出 甲风力虽大但为偏北风,风从陆地吹向 海洋,故A项错误。
33
(7)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 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 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完成下题。
解析:西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大气稀 薄,保温作用差,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较低。所以到西宁避 暑需要带上毛衣等相对厚一些的衣服。
16
方法便笺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方法
17
方法便笺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方法
18
方法便笺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方法
19
(4)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 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
2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基本概念辨析
名称
概念
性质
备注
太阳辐射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 向外辐射能量
短波辐射 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地面辐射
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 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主要是
向大气层)释放辐射能量
长波辐射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和最 直接的能量来源
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 也向外辐射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知识。图中O点位于市中心,受城市热岛效应 影响,气温应最高。图中南北、东西向虚线有相交点,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也应 有交叉点,故C、D项错误。
25
(5)下图为某城市区轮廓示意图,该城市夏季午后某时刻气温沿 图中虚线所示方向的变化曲线可能为( 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