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优化课件:第一章 1.2 1.2.2 第2课时 分段函数及映射
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优化课件:第一章 1.2 1.2.2 第2课时 分段函数及映射
当 a<0 时,1-a>1,1+a<1, 这时 f(1-a)=-(1-a)-2a=-1-a,
f(1+a)=2(1+a)+a=2+3a.
由 f(1-a)=f(1+a)得-1-a=2+3a,解得 a=-34. 综上可知,a 的值为-34. [答案] -34
求某条件下自变量的值的方法: 先假设所求的值在分段函数定义区间的各段上,然后相应求出自变量的值,切记 代入检验.
[解析] (1)由于 A 中元素 3 在对应关系 f 作用下其与 3 的差的绝对值为 0,而 0∉ B,故不是映射. (2)因为一个圆有无数个内接矩形,即集合 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 B 中有无数 个元素与之对应,故不是映射. (3)对 A 中任何一个元素,按照对应关系 f,在 B 中都有唯一一个元素与之对应, 符合映射定义,是映射. (4)是映射,因为 A 中每一个元素在 f:x→y=12x 作用下对应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C ={y|0≤y≤1}⊆B,符合映射定义.
Hale Waihona Puke 判断一个对应是否为映射,依据是映射的定义,判断方法为:先看集合 A 中每一 个元素在集合 B 中是否均有对应元素.若没有,则不是映射;若有,再看对应元 素是否唯一,若唯一,则是映射,若不唯一,则不是映射.
4.下列对应是不是从 A 到 B 的映射,为什么? (1)A=R+,B=R,对应法则是“求平方根”; (2)A={x|-2≤x≤2},B={y|0≤y≤1},对应法则是“平方除以 4”; (3)A={x|0≤x≤2},B={y|0≤y≤1},对应法则是 f:x→y=(x-2)2,其中 x∈A, y∈B; (4)A={x|0°≤x≤180°},B={y|0≤y≤1},对应法则是“求正弦”.
2x, x≥1, 故 f(x)=2, -1<x<1,
-2x, x≤-1,
(2)函数 f(x)的图象如图: (3)由函数图象可以得知函数的值域为[2,+∞).
(1)对含有绝对值的函数,要作出其图象,首先应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 号,将函数转化为分段函数,然后分段作出函数图象. (2)作分段函数的图象时,分别作出各段的图象,在作每一段图象时,先不管定义 域的限制,作出其图象,再保留定义域内的一段图象即可,作图时要特别注意接点 处点的虚实,保证不重不漏.
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的方法: 先确定要求值的自变量的取值属于哪一段区间,然后代入该段的解析式求值.当 出现 f[f(a)]的形式时,应从内到外依次求值,直到求出值为止.
1.已知函数 f(x)=x-+x1+,3x,≤x>1 ,则 f(f(2))=________. 解析:∵2>1,∴f(2)=-2+3=1,∴f(f(2))=f(1);而 1≤1,∴f(1)=1+1=2. 答案:2
[解析] (1)当 x≥1 时,|x-1|=x-1,|x+1|=x+1,故 f(x)=(x-1)+(x+1)=2x; 当-1<x<1 时,|x-1|=1-x,|x+1|=x+1,故 f(x)=(1-x)+(x+1)=2; 当 x≤-1 时,|x-1|=1-x,|x+1|=(-x-1), 故 f(x)=(1-x)+(-x-1)=-2x;
2.设函数 f(x)=- x2,x,x>x≤0,0,
若 f(a)=4,则实数 a=________.
解析:当 a≤0 时,f(a)=-a=4 得 a=-4, 当 a>0 时,f(a)=a2=4,得 a=2,
综上 a=-4 或 a=2.
答案:-4 或 2
探究二 分段函数的图象及简单应用 [典例 3] 已知 f(x)=|x-1|+|x+1|. (1)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该函数; (2)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写出该函数的值域.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
理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二、听思路。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
求 f(-5),f(- 3),f(f(-52))
的值.
[解析] (1)由-5∈(-∞,-2],- 3∈(-2,2), -52∈(-∞,-2],知 f(-5)=-5+1=-4,
f(- 3)=(- 3)2+2(- 3)=3-2 3. ∵f -52=-52+1=-32,且-2<-32<2, ∴f [f -52]=f -32=-322+2×-32=94-3=-34.
C.(1,2)
D.(-1,3)
答案:C
3.函数 f(x)=|x-2|的图象为( )
答案:B
x2+1,x≤1,
4.设函数 f(x)=2x,x>1,
则 f(f(3))=( )
1 A.5
B.3
2 C.3
13 D. 9
答案:D
探究一 分段函数求值问题
[典例 1]
已知函数 f(x)=xx+ 2+12,x,x≤--2<2x,<2, 2x-1,x≥2.
探究三 映射的概念 [典例 4] 判断下列对应是不是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 (1)A=N+,B=N+,对应关系 f:x→|x-3|; (2)A={平面内的圆},B={平面内的矩形},对应关系 f“作圆的内接矩形”; (3)A={高一一班的男生},B={男生的身高},对应关系 f:每个男生对应自己的 身高; (4)A={x|0≤x≤2},B={y|0≤y≤6},对应关系 f:x→y=12x.
的研究方向;分析小说,一般都是从人物、环境、情节三个要素入手;写记叙文,则要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方面进
行叙述。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其他的科目也有适用的学习方法,如解数学题时,会用到反正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消元
法;因式分解法等,掌握各个科目的方法是大家应该学习的核心所在。
第 2 课时 分段函数及映射
考纲定位
重难突破
1.了解映射的概念. 2.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 ,并会简单应用.
重点:简单的分段函数及简单应 用. 难点:映射概念及它与函数的联系 .
01 课前 自主梳理 02 课堂 合作探究 03 课后 巩固提升
课时作业
[自主梳理] 一、分段函数 如果函数 y=f(x),x∈A,根据自变量 x 在 A 中不同的取值范围,有着不同的 对应关系 ,则称这样的函数为分段函数. 二、映射 设 A、B 是两个 非空 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 任意一个 元素 x,在集合 B 中都有 唯一确定 的元素 y 与之对应,那么就 称对应 f: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映射.
解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四、听方法。
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老师讲课的结论而且要认真关注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上语文课学习汉字,一般都是遵循着“形”、“音”、“义”
[双基自测]
1.已知函数 f(x)=x+x,1,x≥x<0,0, 则 f(1)等于(
)
A.0
B.1
C. 2
D.2
答案:B
2.映射 f:A→B,在 f 作用下 A 中元素(x,y)与 B 中元素(x-1,3-y)对应,则与
B 中元素(0,1)对应的 A 中元素是( )
A.(-1,2)
B.(0,3)
确定正数关系式时忽略定义域而致误 [典例] 某农户计划建一矩形羊圈,现有可作为围墙的材料总长度为 100 米,求 羊圈的面积 S 与一边长 x 的函数关系式.
[错解] 设羊圈的一边长为 x 米, 则另一边长为(50-x)米, 由题意,得 S=x(50-x), 故函数关系式为 S=x(50-x).
[正解] 设羊圈的一边长为 x 米, 则另一边长为(50-x)米, 由题意,得 S=x(50-x), 因为当自变量 x 取非正数或不小于 50 的数时,S 的值是 0 或负数,即羊圈的面积 为 0 或负数,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为 0<x<50. 故函数关系式为 S=x(50-x)(0<x<50).
③f(x)=2xx2,+x3≤,11.≤x≤5,
④f(x)=xx2-+13,,xx≥<05,.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符合函数定义,且在定义域的不同区间,有不同
①√ 的对应关系.
② × 当 x=2 时,f(2)=3 或 4,故不是函数. ③ × 当 x=1 时,f(1)=5 或 1,故不是函数.
3.已知 f(x)=1x,2,x->11≤或xx≤<1-,1, (1)画出 f(x)的图象; (2)求 f(x)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析:(1)利用描点法,作出 f(x)的图象,如图所示. (2)由条件知, 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R. 由图象知,当-1≤x≤1 时,f(x)=x2 的值域为[0,1], 当 x>1 或 x<-1 时,f(x)=1, 所以 f(x)的值域为[0,1].
解析:(2)(4)是从 A 到 B 的映射,因为对于集合 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按照对应 法则,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 (1)不是从 A 到 B 的映射.因为 A 中的元素 1 在 B 中有-1 和 1 两个元素与之对 应;(3)不是从 A 到 B 的映射,因为 A 中的元素 0 在 B 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
[易错警示]
错误原因
纠错心得
在确定函数的关系式时,必 错解中求出函数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