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实验二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实验二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细菌染色
活 菌染色
死菌染色
正染色
负染色
普通染色
特殊染色
染色法
抗酸染色 革兰氏染色
(一)革兰染色法
丹麦细菌学家Gram于
1884年发明的一种鉴别细菌
革 兰
的染色法。
染
色
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
法
阳性G+菌和革兰氏阴性G-菌
两大类。
1. 原理
(1)通透性学说
墨 汁
负
取菌并混匀。
染
色
(2)盖盖玻片(覆盖于菌液上,注意先将盖玻片一边接触菌液
法
缓缓斜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3)先低倍镜找好视野,再换高倍镜/油镜观察。
(二)墨汁负染色法
4.结果观察
墨 汁 负 染 色 法
(二)墨汁负染色法
4. 临床意义
新型隐球菌可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炎症,最易侵犯的是中枢
墨 汁
制
作
3. 实验方法
1)涂片
④再次灭菌试管口,棉塞略加烧灼放回原处。
细 菌
⑤将接种环上之菌涂于载玻片的NS上,制成的菌膜直径约1cm左右均匀
涂 片
薄层。
标 本
⑥接种环用火焰烧灼灭菌放回原处。
的
制
作
注:取菌量不应过多,以免造成菌体重叠。
3. 实验方法
2)干燥
细
①室温中自然干燥。
菌
涂
②加速干燥,将标本离火焰半尺高处略烘。
抗 酸
+:发现抗酸菌 3~9条/100视野。
染 色
++:发现抗酸菌 1~9条/10视野。
法
+++:发现抗酸菌 1~9条/每视野。
++++:发现抗酸菌 ≥10条/每视野。
(二)墨汁负染色法
1. 原理
墨
新型隐球菌的荚膜较厚,一般不易着色,同时菌体
汁
负
折光性较强,用墨汁负染色法可在黑色背景下看到透亮
染
色
告 要
求
(二)细菌形态示意图绘图要求
1. 选择形态典型的部分细菌,红兰色笔绘图。
2. 绘细菌的形态、排列,细菌的大小比例应适宜,轮廓上(如球菌、杆
实
菌)应有所区分。
验
报
告
注明
要
菌名:大肠杆菌
求
染色法:
放大倍数:10×100
(二)细菌形态示意图绘图要求
颜色
实
染色性
验
绘细菌的
形态
报 告 要
排列
求
特殊结构
革
及白色念珠菌。
兰
(2)试剂 生理盐水、革兰氏染色液。
染 色
(3)仪器及用具
法 实
接种环、酒精灯、玻片、显微镜、香柏油等。
验
材
料
3. 实验方法
(1)细菌涂片标本的制作 制备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实 验 方 法
涂片
干燥
固定
3. 实验方法
1)涂片
① 接种环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中烧灼灭菌。
细 菌
涂
片
标
本
的
制
注:不宜离火焰过近,以免造成菌体过热变形。
作
3. 实验方法 (2)革兰染色法
革 兰 染 色 法
3. 实验方法
结晶紫、初染,60秒
革
碘液媒染60秒
兰
染
色
丙酮酒精数滴,脱色约60秒
法
操
作
碱性复红液2~3滴,30秒钟
步
骤
待干,镜检。
注:每一步均需 细流水冲洗。
4. 结果观察 油镜观察结果(1000×)
义
6. 注意事项
(1)脱色过度,可使 G+菌被误染为 G-菌;
革
(2)脱色时间的长短还与涂片厚薄有关,以涂片薄而均匀为好;
兰 染
(3)多种因素如菌龄、染色时间、pH等影响结果。
色 法
注
意
事
项
(二)抗酸染色法
1.原理:
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胞壁
抗
脂质含量较高,特别是其中大
酸 染
量分枝菌酸可影响染料穿入。
神经系统,引起慢性脑膜炎。
负 染
色
墨汁负染色法可鉴别新型隐球菌。
法
细菌特殊染色法:
芽胞染色法
鞭毛染色法
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一)实验报告内容要求
1. 绘图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基本示意图,记录革兰氏染色结果, 实
验
分辨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报
2. 如果染色结果不理想,请分析原因。
兰 染
荷要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力较牢固,不易脱色。
色 法
原
理
1. 原理
(3)化学学说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内含有某种特殊化学成份,一般认为
革
是核糖核酸镁盐与多糖的复合物,它能和料染一煤染剂复合
兰 染
物相互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易脱色。
色 法
原
理
2.实验材料
(1)菌种 培养18~24h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比阴性菌低,进入细胞的
革
染料和碘液结合生成沉淀,脱色剂较易通过革兰氏阴性菌的
兰 染
细胞膜,将碘和染料的复合物溶解洗出,故易脱色;阳性菌
色 法
细胞膜透通性低,故不易脱色。
原
理
1. 原理
(2)等电点学说
革兰阳性菌等电点(PI 2~3)比革兰阴性菌的等电点
革
(PI 4~5)低。在同一PH条件下,阳性菌比阴性菌所带负电
色 法
一旦着色后不易被盐酸酒精脱
色。
(二)抗酸染色法
2.材料:
(1)结核病人的痰液标本
抗 酸
(2)抗酸染色液试剂盒
染 色
(3)试管夹、玻片等。
法
(二)抗酸染色法
2. 方法
(1)涂片制备
挑取痰液在玻片上涂成痰膜
抗
酸
染
色
干燥
法
固定
(二)抗酸染色法
2. 方法
初染:石炭酸复红染液(加染料然后加热至蒸 汽冒出后放至一边继续染色至5min),水洗。
(2)染色方法
抗
酸
染
脱色:盐酸酒精脱至无色,水洗。
色
法
复染:碱性美兰 (1min),水洗。
(二)抗酸染色法
2. 结果观察:
抗酸阳性菌为红色
抗
抗酸阴性菌为蓝色
酸 染
色
法
(二)抗酸染色法
2. 结果结果报告方式(直接涂片法)
仔细观察300视野(观察时间不少于4min),未发现抗酸杆菌。
士:可疑。发现抗酸菌 l~2条/300视野。
的菌体。
法
(二)墨汁负染色法
2. 材料
(1)菌种 新型隐球菌
墨 汁
负
(2)试剂 优质墨汁
染
色
(3)其他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
法
(二)墨汁负染色法
2. 材料
(1)菌种 新型隐球菌
墨 汁
负
(2)试剂 优质墨汁
染
色
(3)其他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
法
(二)墨汁负染色法
3. 方法
(1)滴一滴墨汁于载玻片,
片
标
本
的
制
作
3. 实验方法
1)涂片
② 取1~2环生理盐水(NS)置于载玻片上,接种环用火焰烧灼灭菌。
细 菌
涂
片
标
本
的
制
作
3. 实验方法
1)涂片
③ 小指和手掌小鱼肌侧拔掉棉塞,并烧灼试管口灭菌。用已灭菌冷却的
细 菌
接种环伸入试管中取适量菌,注意勿使沾有菌液的接种环触及试管壁及
涂 片
试管口。
标 本
的
革 兰 染 色 法 结 果 观 察
放大倍数:10×100
4. 结果观察 白色念珠菌革兰染色(1000×)
革 兰 染 色 法 结 果 观 察
放大倍数:10×100
5.革兰氏染色意义
(1)鉴别细菌
(2)选择抗菌药物
革 兰
(3)研究细菌致病性
染 色
G+菌能产生外毒素, G-菌能产生内毒素,两者的
法
意
致病作用不同。
病原生物学实验 实验二
教学内容
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和保护法
• 显微镜的构造图
•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 油镜头的辨认
显
微
• 显微镜的维护
镜
的
构
造
• 玻璃折射率:
油
镜
n=1.52
加
香
• 香柏油折射率:
柏
油
n=1.515
的
原
理
细菌标本染色检查法
细菌个体微小,无色半透明,染色后能在显 微镜下识别其各种不同结构,并鉴别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