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护理第一节小儿外科一般护理【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了解患儿病情、手术名称及一般情况。
耐心向家属了解患儿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及皮肤完整性,向患儿及家属解释相关注意事项。
2.完善相关检查遵医嘱做好常规检查,如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定血型,备血等。
3.监测体温每天2次,如发热者应报告医师,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4.皮肤准备备皮更衣,称体重、剪指甲。
5.胃肠道准备遵医嘱术前禁食6~8h,禁饮4~6h。
给予术前用药。
6.进入手术室前护士应先让患儿解小便,并查对床号、姓名、诊断。
将患者识别带戴在患儿手腕上,并将准备好的物品如术中用药、CT片、X线片、腹带和胃管等交给手术室工作人员,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摘去一切金属饰物。
7.做好相应术后准备患儿去手术室后,准备麻醉床、氧气、吸引器、输液架、胃肠减压器等用物及各种监护设备。
【术中护理】1. 查对认真做好查工作,确认手术部位。
2.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静脉输液及引流管通畅,合理调节输液速度。
3. 术中配合根据疾病种类特点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
术中需要放置植入产品时应按要求及时登记并粘贴产品名称于使用登记单上。
【术后护理】1.术后交接及时与手术室工作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核对患儿,了解手术名称,麻醉情况,术中生命体征,术中用药、输血、输液情况,各种引流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镇痛泵等是否有效固定、通畅。
2.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并做好记录,至生命体征平稳。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吸氧,观察有无呼吸道阻塞现象,防止舌后坠或痰液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口唇发绀可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吸痰。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如切口敷料外观潮湿,应及时通知医师予换药。
使用胸腹带时,松紧度要适宜。
5. 管道护理正确连接各种输液管、引流管及氧气管,妥善固定,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脱出,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6.体位患儿去枕平卧6h后,颈、胸、腹手术者可给予半卧位;脊椎、臀部手术者应取仰卧位或俯卧位;特殊体位者遵医嘱。
7.执行术后医嘱正确执行术后医嘱。
补液者应掌握补液的速度及顺序,防止发生入量不足或肺水肿。
如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8.保暖注意保暖,防止意外损伤。
如有烦躁不安,可以使用约束带或床栏保护,必要时报告医师给予镇静,注意防止坠床。
9.饮食术后4~6h遵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及腹胀等情况。
10.疼痛护理指导家属安慰患儿,分散注意力,改变体位。
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镇痛药。
11.活动术后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尤其是腹部手术,可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增强食欲,使伤口早日愈合;也可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身体其他部位功能恢复。
第二节腹腔镜手术护理【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提供腹腔镜手术的相关信息,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术前术后注意事项,以减轻其紧张、恐惧情绪。
2.皮肤准备先用石蜡油清洗肚脐污垢,再用75%酒精消毒。
清洁时动作轻柔,如发现脐部皮肤破损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其他准备见小儿外科术前护理。
【术中护理】1. 手术室内设备仪器布局(1)手术床选择安置在手术房间中央送风区域内,保证手术部位、手术者和洗手护士在手术房间顶部送风区域内。
患者手术部位应远离手术门。
(2)手术器械台大器械台放置在手术床尾,多与腔镜设备同侧。
(3)仪器与其他麻醉机位于患者头部上方,进行手术铺巾时将消毒腹单悬挂撑起,高于升降台40~50cm,将手术区域和麻醉区域隔开。
集尿袋、电器设备放置于洗手护士对侧面,便于操作观察。
进行上腹部腔镜手术时,腔镜仪器放置于患侧上方,并连接二氧化碳装置。
进行下腹部腔镜手术时,腔镜仪器放置于患侧下方。
洗手护士与腔镜器械同侧,主刀与第一助手站于洗手护士对侧面。
2. 手术器械台布局大器械桌左半部分为常用器械区和备用器械区,而右上部分为常规器械区,右下部分为敷料区。
所有物品安放于规定区域内。
3. 手术物品清点见外科清点物品。
术中如有标本袋或小纱布塞入腹腔,应及时提醒医师取出并检查完整性。
【术后护理】1.见小儿外科术后护理。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神志等,尤其注意呼吸的频率、深度的变化,警惕有无高碳酸血症发生。
有腹腔引流管者注意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体位与活动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可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鼓励患儿早期活动,防止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4.饮食根据病情或医嘱给予适当饮食,如手术未损伤肠管者术后6小时进流质饮食,以后渐过渡至半流质、普食;否则待肠功能恢复后才能进食。
5.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腹腔出血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切口有无渗血、有无腹痛、腹胀、血压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患儿烦燥、哭闹不安、精神差等,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抢救。
(2)肩或隔下酸痛为残存的CO刺激隔神经引起的反射性痛,一般1~2天左右自然2消失。
吸收过多所致。
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有无咳(3)高碳酸血症因术中人工气腹导致CO2嗽、胸痛等。
(4)恶心、呕吐一般为麻醉药物及术中CO气腹干扰胃肠道功能所至。
2气体向皮下软组织扩散引起。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24h自行吸收,(5)皮下气肿为CO2严重者无菌条件下抽气。
(6)其他脏器损伤如大血管、肠管、膀胱等损伤,空气栓塞等。
【健康教育】1.保持伤口清洁干净,防止切口感染,如敷贴有污染可门诊换药,手术7天后可自行拆除敷贴淋浴。
2. 适当运动,保持规律生活。
3周内勿提重物,术后7~10d可恢复工作。
3. 定期门诊复诊,如出现腹痛、腹胀、发热等及时就诊。
第三节甲状舌骨囊肿及瘘【临床表现】1. 颈前肿物颈前中部可见一圆形囊状肿物,边缘清楚,可随吞咽和伸舌上下活动。
2. 肿物无炎症时肿物无压痛,有时可扪及一索条状与舌骨相连。
3. 肿物感染时肿物红肿波动,破溃后流出脓性液,囊肿与皮肤形成窦道,从而形成甲状舌骨瘘。
从瘘口经常流出透明或混浊粘液,有时瘘口可暂时愈合,但不久又破溃,如此反复经久不愈。
【术前护理】1. 见小儿外科术前护理。
2. 病情观察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局部皮肤感染症状及有无瘘管发生,观察瘘管口有无红肿、分泌物及分泌物的颜色、性质和量等,若局部感染先行抗炎治疗。
3. 胃肠道准备术前禁食6~8h,禁饮4~6h。
【术中护理】1.麻醉硬膜外隙阻滞麻醉、气管内麻醉、静脉麻醉。
2.体位平卧仰头位。
3. 术中配合(1)见小儿外科一般护理之术中护理。
(2)准备胶皮片引流。
【术后护理】1. 见小儿外科术后护理。
2.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 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若有渗出及时更换。
4. 预防感染遵医嘱用抗生素。
5. 饮食护理术后禁食6h后可进食少量流质,若无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可进食普通饮食。
【健康教育】1.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2. 防止受凉感冒咳嗽而不利于伤口愈合。
3. 注意观察颈部伤口情况,观察有无颈部瘘管再次复发的症状。
4. 定期门诊复查。
第四节腹股沟疝【临床表现】1. 可复性包块久站、咳嗽、用力时腹股沟处有块状物突出,休息或平卧时自行肿块自行消失,按压肿块可回纳腹腔。
2. 可有下腹坠胀或隐痛感,3. 嵌顿肿块突出不能还纳时患儿明显腹痛,哭闹不安,继而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肠梗阻症状,如长时间不能回纳腹腔,可发展为绞窄性疝,出现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术前护理】2. 减少腹内压增加的因素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多吃易消化多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应予通便;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3. 病情观察注意患儿有无腹胀、呕吐及排便,肿物能否回纳等疝嵌顿症状,如有疝嵌顿症状应报告医师,并做好急诊术前准备。
【术中护理】1. 麻醉蛛网膜下隙麻醉、硬膜外隙阻滞麻醉、气管内麻醉。
2.体位仰卧位。
3.术中配合。
(1)见小儿外科一般护理之术中护理。
(2)根据患者的情况准备疝修补片及修补缝线等。
(3)洗手护士接到疝修补片应妥善保管。
(4)使用疝修补片时,要及时登记并粘贴产品名称于使用登记单上。
【术后护理】1. 见小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如行腹腔镜手术者按腹腔镜术后护理。
2.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3. 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保持敷料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观察阴囊有无水肿,必要时用尿布或丁字带托起。
4. 体位术后卧床休息,三天后可适当活动,避免过早坐起或站立。
5.减轻腹压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避免激烈哭闹;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通便药物。
6. 饮食全麻清醒无呕吐即可进流质,次日可进普食。
【健康教育】1. 积极治疗增加腹压因素的慢性疾病。
2. 术后3个月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复发。
3.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保持大便通畅。
4. 定期门诊复查。
第五节肠套叠【临床表现】1. 阵发性腹痛(哭闹不安)为最早症状,患儿常为突发的、阵发性哭闹,双手紧握,惊慌、面色苍白,间歇期则表现为健康小儿。
2. 呕吐在腹痛数小时后发生,呕吐物早期为胃内容物,有时伴有胆汁,晚期为梗阻性呕吐,呕吐物中带大便样物。
3. 果酱样血便约发病后6~12h解粘液果酱样血便。
4. 腹部包块上腹部或右上腹可扪入腊肠样肿块。
5. 肛门指诊直肠内有粘液性血便。
6. 全身情况早期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晚期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
发生肠坏死时,有腹膜炎表现,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术前护理】1. 非手术治疗护理(空气或水压灌肠复位治疗)。
(1)病情观察观察患儿阵发性哭闹是否停止,腹部包块是否消失,如患儿仍烦躁不安,阵发性哭闹,仍扪及腹部包块,应警惕是否重新发生肠套叠,立即通知医师进一步处理。
(2)观察排便情况确定小肠复位后遵医嘱口服0.5~1g活性炭,注意观察大便有无炭末排出。
2. 手术治疗护理。
(2)禁食禁饮,遵医嘱静脉补液,并观察疗效。
注意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术中护理】1.麻醉硬膜外隙阻滞麻醉、气管内麻醉、静脉麻醉。
2.体位仰卧位。
3.术中配合见小儿外科一般护理之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1. 见小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 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记录。
3. 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腹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4. 体位全麻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取低坡半卧位,5. 胃肠减压护理禁食,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并记录胃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加强口腔护理。
注意肛门排气、排便等肠功能恢复情况,注意大便颜色和次数。
6. 并发症的观察肠切除的患儿,注意观察有无吻合口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