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个案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教育反思
蔡甸区陈家学校:祝军寿
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广泛重视。
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和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心理上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学习、生活中表现的比较自卑、胆怯等心理问题。
如果在教育实践中,不及时的引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遇到这样一例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我校是蔡甸区西部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
全校9个班级,共有学生265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多数。
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的班主任。
这个班学生有三种:一是家离校较近,就住圩镇的,父母在家做生意的占10%;二是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照看的留守儿童占40%;三是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寄宿在亲戚家的的留守儿童占50%。
其中单亲家庭占18%。
担任这个班的教学真是感到无比的辛苦。
不仅是因为学生常规差、成绩差,而且还有一些“问题小孩”。
因为这些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大多数是留守孩,并且这么小,就离开了父母。
在心理上,他们缺乏安全感,内心没有依靠,感到比较孤独、胆怯,尤其是学习压力更令人感到焦虑,还有在人际交往和遇到学习、生活困难时,他们心理感到迷茫,缺乏自信心。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经历的一个案例和教育反思。
案例
“我当官了”班里小A,家境较好。
但性格倔强,有点偏激,比较厌学。
他也没少被家长打骂,但都无济于事。
其英语、数学成绩徘徊在及格边缘,语
文成绩中等。
由于爱贪玩,写字速度慢,作业经常拖拉,考试成绩不理想等。
在班上他是老师经常批评的对象。
因此学习没有多少积极性,破罐子破摔。
老师拿他没办法。
一次,笔者在日记本上发现了他写的一篇日记(其实他很少按时交日记)“我当官了”“妈妈,我当官了!”“妈妈,我当官了!”还没到家的我,边跑着边喊着。
“当了什么官呀,看把你喜的?”“课代表吗?还是”妈妈迫不及待的问道。
“你猜!”我故意卖官子。
“语文课代表?”“不是。
”“劳动委员?”“不是。
”“值周班长?”“也不是。
”..妈妈有些失望地摇了摇头说,“我猜不着。
”我自豪地说:“我当上‘室长’啦!’“那有什么了不起呀,我还以为是多大的官呢”我不服气地说:“室长难道不算‘官’吗?”妈妈连声说“是!是!”,我得意地笑了。
教育反思:
一次偶然的机会,生活老师让小A当上了室长,竟然让他如此的激动不已。
由此,我想在这些被教师忽视的弱势群体中,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地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
因此,我以此为契机,在班级好好地表扬了小A,这篇日记写得好,很有真情实感,并在全班读了他的日记,他更是格外的兴奋。
课后,我和他约定,“只要你日记好好写,平时作业按时交,有三次语文成绩达到优秀,我就让你当语文课代表。
”他高兴地说:“我一定会努力。
”后来,他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尤其是语文学科。
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后进生”,由于偷懒、调皮、不守纪律等,使得这些学生成绩不理想。
在老师和别的同学眼中,他们是“坏孩子”,看到的尽是缺点,没有优点,因此他们在学习上,感到自卑,没有信心。
如果老师长期地训斥他们,批评他们,那只能是让他们感到更加的自卑,破罐子破摔,越走越远,最终对家庭和社会带来无
穷的后患。
与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教育方式呢?用我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及时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点滴进步,适时地给予表扬和赏识,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