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


左、吸附在巨噬细胞表面,右、进入细胞内部的原体,
图片来自/2002/ v7/e/hahn/figures.htm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5学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6学
4·专性细胞内寄生,立克次体虽然有一些 酶系统,但不够完整,大多数只能利用谷 氨酸产能而不能利用葡萄糖产能。因此, 立克次体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除个 别外),并依赖于宿主细胞提供ATP、辅酶I 和辅酶A等才能生长并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 除罗沙利马体外,均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 生长繁殖。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9学
7·主要寄生于上述节肢动物的肠壁上皮细 胞中,兼或能进入它们的唾液腺或生殖道 内。人畜主要经这些节肢动物的叮咬或其 粪便污染伤口而感染立克次体。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10学
人和动物感染立克次体后,可产生特异性体液免 疫和细胞免疫。前者可中和立克次体的毒性物质, 但同时也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加重晚期 立克次体病。细胞免疫一方面可使机体产生迟发 型变态反应,另一方面致敏淋巴细胞所产生的淋 巴因子可抵御疾病发生和发展。
衣原体是一类具有滤过性、严格细胞内寄生,并 经独特发育周期以二等分裂繁殖和形成包涵革兰 氏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家畜的衣 原体病。曾被认为是一种 "大型病毒",定这类 微生物与立克次体很相似,在许多特性上与病毒 截然不同。因此,衣原体是一类介于次体与病毒 之间的微体物。
可引起沙眼等、鹦鹉热衣原体引起肺炎、关节炎、 流产等。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2学
生物学特性
立克次体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性:
l·细胞多形,可呈球形、球杆形、杆形,甚至 哑铃形或丝状等,但主要是球杆状。
2· 大 小 介 于 细 菌 和 病 毒 之 间 , 球 状 菌 直 径 0.2 ~ 0.7um , 杆状菌大小 0.3 ~0.6um×0.8 ~ 2um。除贝氏柯克斯体外,均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第十六章 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
岳华
编辑ppt
1
第一节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是一类依赖于宿主细胞和专性细 胞内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为纪念发现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的美国医生 H·T·Ricketts而命名。此类微生物引起人和 动物立克次体病 (如Q热、斑疹伤寒、悉虫病 等)的病原体。它在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等特 性上与细菌相似,而在生长要求上又酷似病毒, 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立克次 体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性。
3·有类似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化 学组成,胞壁中含肽聚糖、脂多糖和蛋白质, 胞浆内有DNA、RNA及核蛋白体。革兰氏染色阴 性,姬姆萨染色呈紫或蓝色,马基维洛,法染 成红色。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3学Chlamydia pneumoniae 梨子形的原体(EBs),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7学
常用动物接种、鸡胚卵黄囊接种以及细胞培 养等法培养立克次体。
5·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尤对热敏感, 一般在56℃,30min即被灭活。对一些广谱 抗针素(如氯霉素、金霉素)敏感,但磺胺 药不敏感且反有促进立克次体生长作用, 不能用于治疗。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8学
6·致人畜疾病的立克次体,多寄生于网 状内皮系统、血管内度细胞或红细胞, 并常天然寄生在虱、蚤、蜱、螨等节肢 动物体内,或为其寄生宿主,或为贮存 宿主,或同时为许多立克次付病的重要 的或必要的传播媒介。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14学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15学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16学
鹦鹉衣原体(Gimenez染色) 鹦鹉衣原体(姬姆沙染色)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17学
沙眼衣原体(姬姆沙染色)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18学
衣原体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19学
电镜下的衣原体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20学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11学
微生物学诊断
病原检查 将所采病料制成血片或组织抹片,经适 当方法染色后镜检。若应用荧光抗体法检查,则
更为确切。或将病料处理后接种于鸡胚卵黄囊内
或适宜的易感动物,培养出立克次体后,再用荧
光抗体技术,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等法
进行鉴定。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12学
抗体检查 可用已知抗原作凝集试验、补体结 合试验或中和试验,以证实患病动物血清中的 相应抗体,从而诊断该病。中和试验可用豚鼠 或鸡胚进行。
由于某些变形杆菌菌株 (OXl9、OXK、OX2等) 可与某些立克次体多糖抗原的抗体发生交叉反 应,故在医学上,常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制成 凝集抗原,用凝集试验检查人类的某些立克次 体病。这种凝集试验称为魏-裴二氏反应 (Weil-Felix reaction)。
编辑ppt
西南民族大13学
第二节 衣原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