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1、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领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关系,是人累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广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
狭义: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1)、时代性和社会性(2)、亲情性和感染性(3)、针对性和随机性(4)、连续性和一贯性(5)、权威性和专制性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1)、充分利用家庭优势和社区资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施以多种影响。
(2)、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增强体质。
(3)、激发认知兴趣,提高认知和能力。
(4)、掌握行为规范,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5)、发展审美能力。
(6)、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5.认知教育的任务: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
6.审美教育的任务: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表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7.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1).理智性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热爱孩子,又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感情与理智相结合,理性施爱,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1)调节情绪(2)理性施爱(3)要求适度父母容易感情用事的典型表现第一种偏向性的娇惯溺爱第二种偏向是操之过急建议:加强自身修养,要理智,科学教育孩子。
案例:孩子对待不同家长态度教育不一致分析:这是家长对待子女教育中态度不一致教育不统一形成的易形成孩子心理上的不正常状态养成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等不良习惯。
家庭教育中必须遵守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原则。
(2).科学性原则: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养育对儿童施加影响,使孩子能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目标成长。
(3).一致性原则:家长应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协调,使教育内容与要求,手段与方法等能前后一致,左右贯通,保证孩子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1.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要一致2.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要一以贯之3.家园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要一致(4).渐进性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循序渐进的对孩子施予影响,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1.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2.不操之过急,循序渐进(5).指导性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承让孩子的主动地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孩子更好的发展。
(1).尊重并平等的对待学前儿童(2).尊重孩子的生存和发展(3).使孩子成为一个发展的主体8.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1.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方式。
(1)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2)创造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3)美化家庭生活环境(4)提高文化素养,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2.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1)家长(2)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史伟人和文艺作品中正面典型形象(3)老师和周围同伴3.暗示提醒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去提示孩子,从感情上去感染孩子,从行为上去引导孩子的一种方法。
(1)言语暗示(2)行为暗示(3)表情暗示(4)情景暗示4.兴趣诱导法: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通过各种机会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孩子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的一种方法。
(1).重视孩子的兴趣(2).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孩子发展个性特点(3).发现兴趣,引导孩子发展个性特点5.奖惩激励法:家长激励孩子发挥其积极性,使孩子明确并发扬自己的优点长处:认识并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主动的用正确的行为准则去行动。
(1).准确表扬和奖励1.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2.表扬及时,具体3.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2)慎用批评惩罚1.冷静理智2.注意时间和场合3.就是论事●惩罚的有效性是有限的●惩罚不能教给人们恰当的行为,只是减少了不合乎希望的发生率●为了使惩罚有效,惩罚必须是及时性和永恒性●惩罚会产生消息情绪,比如恐惧和焦虑。
9.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1)专制型:严格要求和高度的控制,但没有温暖和关注(2)权威型: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和高度的控制,并且充满了温情和较高的反应性(3)放任型:对儿童要求较少又对儿童的要求反应很敏感(4)无卷入型:对儿童的要求和反应都较少,忽略其作父母的责任11.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不同的层次和序列的结合12.家庭生活的方式:是指人们在家庭中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活活动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13怎样正确对待“逆反期”的幼儿?1.理解尊重孩子的意愿2.赢得孩子的信任3.给孩子适当选择发展的机会4.善于诱导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14.怎样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心理准备:①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②进行初步的学习目的,态度教育③培养孩子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学习准备:①专心学习党的习惯②按时、认真、独立学习的习惯③爱读书的习惯④勤动脑,好提问的习惯物质准备独立生活的准备15.单亲家庭教育的对策1.走出单亲家庭的阴影保持良好的心态。
2.从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生长出发善待离散对方。
3.让孩子多交朋友增进社会交往。
4.注意性别角色教育。
5.切忌期望值太高。
6.严格合理的教育培养其自理自立的能力。
16.隔代家庭教育对策1.年轻父母要明确自己的教养责任2.老人要清楚定位,可以协助料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3.祖辈与父辈优势互补。
4.老人要更新知识和观念。
5.幼儿园和社区承担起提高祖父母教育素质的责任。
17. 家庭教育指导的含义: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18.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1)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更多地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3)幼儿园教育的有关知识(4)家园合作共育的有关知识(5)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和幼儿园中心工作与家长交换意见(6)有关儿童保护和教育的法规和文件19. 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1)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2)辨析评论会(3)父母沙龙(4)电话访谈(5)家庭教育讲座和报告会(6)家庭访问(7)家长园地(8)开放日活动(9)家庭教育咨询(10)家园小报(11)网络互动(12)家园联系册(13)家长执教活动(14)来园接待:主动,亲切地用恰当的称谓和每一位幼儿及其家长打招呼。
20.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与社会合作活动的方案:(1)活动名称(2)活动主持者(3)活动对象(4)活动时间(5)活动地点(6)活动目标:情感,认知,技能(7)活动准备:材料准备,经验准备(8)活动的具体步骤与过程(9)活动的评价:主题,目标恰不恰当;过程,组织管理是否流畅,是否出现意外;效果如何。
(一)活动名称:到世纪公园园郊游(二)活动主持者:教师、家委会委员(三)活动对象:大班幼儿及家长、教师(四)活动时间与地点:2012年3月17日星期五上午世纪公园(五)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感知与探索周围的自然环境,感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客观存在。
2、通过让幼儿观察环境,让幼儿能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并喜欢周围环境。
3、开拓幼儿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增强环保意识。
4、为父母和孩子有创设一个情感交流的机会,增进家长与小朋友之间的亲子感情。
5、通过郊游活动拉近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使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融入到一起去。
(六)活动准备1、活动前通知家长做好准备,给孩子穿上园服,带一套衣服、毛巾、帽子及去游玩所需的物品,自带饮用水等。
2、准备好幼儿来园、离园登记表,郊游时所需的纸巾、药品……等等。
3、为每一位家长准备一个装垃圾的袋子。
4、教师提前一周把去郊游的日期及安排告诉家长。
(七)活动的具体步骤与过程1、家长来园集中。
做好登记工作,让每位家长都把当天所使用的手机号码写下来。
发给家长每人一张郊游须知。
2、家长到齐后,向家长讲述特别要注意配合的地方:a、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防止走失,不要让幼儿去池塘或水池边玩。
b、全部家长到达目的地后,跟着本班老师,不要自已走开了,统一进园。
c、进园后,要听老师安排。
d、下午的上车时间是3:30,家长一定要准时到出口外坐车。
并且记好老师及园领导的电话号码,有事记得打电话给我们。
3、准备上车,家长进行分组,让家长记住自已在哪一辆车、跟着哪个老师。
4、上车。
车上进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教育。
5、到达目的地后组织家长进园并再一次统计人数。
7、休息时间,让幼儿与家长们坐一起与同伴们分享自己带来的食物,家长指导幼儿把垃圾放到垃圾筒里或放在垃圾袋里,不要随地乱丢。
8、开展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活动,大家一起把世纪公园草地上的垃圾捡干净。
9、集合准备上车。
10、返回幼儿园。
11、家长登记好离园时间后,离园。
(八)活动的效果及评价1.户外活动满足孩子自由的天性,满足了孩子的需要,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2.教师根据人数分组,制订活动线路,增强了目的性和针对性3.要求家长让孩子自己的背食品,饮料,自己行走,把用餐后的废弃物放进垃圾袋里,引导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