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毕节我的家乡的实践报告
杨明义 10410304051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系旅游管理涉外班
一实践目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学生学习成长的必经之路
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了《毕节我的家乡》这首歌,歌词介绍了毕节所拥有的旅游景点,例如,我的家乡百里杜鹃,每年花开的时候,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在花开的那个季节,每天山上都有很多的人,真是人山人海(花海),当然,美女也很多,其实大方的美女在全国还不算出名,但是在贵州省还是出了名的。
还有织金的织金洞,威宁的草海,大方的九洞天等等,每个景点都是毕节人的骄傲,因为很美,当然,歌词也写的很美。
二实际内容 :通过调查了解毕节
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是黔西北的大门。
全市总面积3414.9平方公里,辖27个镇、8个乡(其中民族乡6个)、6个办事处。
聚居着22个民族,总人口127.53万人。
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黔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川、滇、黔接壤地区商品集散地;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枢纽城市。
毕节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的特点。
年均降雨量为954毫米,日照率约31%,无霜期250天左右。
境内属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溪流纵横。
市区群山环抱,一水中流,天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山城显得秀美多姿。
毕节市资源丰富。
地下资源主要有硫、铁、煤、锌、铜、硅铁、草炭、粘土、重晶石、大理石、高岭土、石炭岩、玄武石、石棉等20余种矿藏。
地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除主产玉米、大豆、小麦、稻谷、马铃薯等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油菜、柑桔、花生、茶叶、大蒜、魔芋和名扬中外的中药材天麻、杜仲、半夏,农作物资源有73个种类455个品种。
有独具高寒山多特色的猪、牛、马、羊等产品:沔鱼河四腮鱼属全国珍稀鱼种;有森林植物700余种,林地面积99.7万亩,草地面积73.8万亩。
河流总长695公里,水能蕴藏量20.83万千瓦,可开发量11.56万千瓦。
后备资源(荒山、荒地、荒滩、荒水)面积为105.58万亩,宜园土地面积16.46万亩,宜林土地面积67.94万亩,宜牧土地面积21.17万亩,劳动力资源为60万人,剩余劳动力10-15万人。
风景名胜颇多,市境内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共31处。
有著名的倒天河风景旅游区、小河风景旅游区、沔鱼河自然风景区、"灵峰仙境"、七星关古遗址、大屯土司庄园等著名景区。
毕节市交通方便,市场繁荣,邮电通讯发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很快,工业正在崛起,轻纺、制革、食品、卷烟、煤炭、冶炼、建材、化工、机械、电力、医药等事业兴旺,一大批名优特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向全国和世界。
毕节市是黔西北一块美丽富绕的宝地,开发潜力较大。
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毕节地区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毕节市成了试验中心。
2002年,毕节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第七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市之一。
市政府在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灵活政策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的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效果显著,生态环境有了改善,人口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为了加速毕节的开发和建设,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引进人才、毕节市竭诚欢迎海内外、省内外各界朋友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开发,共谋发展。
毕节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被誉为“天然喀斯特地貌博物馆”。
这里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清凉世界;这里有神奇秀丽的奇山、秀水、飞瀑、溶洞;这里是红军长征谱写壮丽史诗的革命老区;这里有淳朴浓郁的彝族、苗族风情。
旅游、避暑、休闲、度假,这里是最佳胜地。
毕节市内有几家宾馆,住宿条件还算可以。
如桂花路的毕节宾馆、烟草公司招待所,威宁路的南桥宾馆等。
市区天工大酒店、银鹤大酒店、毕节宾馆、洪山宾馆等,均为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停车为一体的二星级旅游涉外接待饭店、宾馆;
杜鹃、华禹旅行社,贵州海外旅游总公司的毕节营业部和毕节市七星经营部,承接组织、招徕、接待海外及国内各种旅游性质的旅游团体、散客服务、票务服务及代订房、餐、车等业务。
另外在大方和威宁等地,也有一些招待所和酒店,价格在30-80元左右,基本上都可以接受。
现已建成贵毕高速公路(贵阳至毕节),每天有数十趟豪华大巴往返,沿途可欣赏秀丽的风光,以及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多桥梁公路”的贵毕路。
此外,从毕节沿321国道可至四川泸州,沿326国道可至云南曲靖。
毕节由于地处高寒山区,当地人习惯吃热食,其中以汤圆类的小吃最为畅销。
毕节人经过长期的实践,从选料、配制、捏成,掌握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方法。
使毕节汤圆在省城站住脚,成为同业中的佼佼者。
特别是三十余年前,毕节的熊严容等人来贵阳开设毕节汤圆店,他们吸收了其它汤圆品种的长处,在汤圆心馅的制作上大胆进行改进,逐步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与其他品种相比,毕节汤圆与众不同,一碗汤圆中竟包有十种不同的馅!每种味道各不相同。
毕节汤圆馅的多样性确算一种独创。
这也是它成为黔省著名的风味小吃,深受大众喜爱的主要原因。
毕节市最热闹的地方是威宁路,一眼望去,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这里的威宁火腿、大方漆器、大理石工艺品、黄花菜等,都是比较有特色的东西,游客来这里旅游可选购一、二带回。
毕节是个多民族聚居地,使得毕节地区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民俗礼仪古老独特,如:别具情趣的彝族迎亲;苗家牛角酒;回族的道“色兰”;彝、苗丧葬习俗;布衣婚俗等都独具一格。
三社会实践总结
实践让我走出课堂,走向应用。
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
其往往具有不明显的特征。
这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获取经验,才能解决各种问题。
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应该不再只是被动的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完成。
所以在大学期间应该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
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
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社会实践的时间不长,可它使我认识到:人的一生中,校园并不是永远的学校,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
一周的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身受用。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
我会不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得真知。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在不断完善中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