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标准化装配式桥梁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在广西区内,标准化装配式桥梁亦随处可见,在桥梁里占据很大的比例。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车载重量不断增大,对桥梁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等要求不断提高,国家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设计标准。
我区部分标准化装配式桥梁由于荷载的增大、服役年限增长等原因逐渐出现了各种病害,另一方面设计标准又不断升级,因此,对标准化装配式桥梁的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势在必行。
根据统计,如今国内外关于桥梁的检测评估、维修加固等养护管理方面的规范、标准非常少,广西更是没有自己的地方标准。
按照我区道路建设的整体规划,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桥梁的新建项目逐渐趋少,桥梁工程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养护管理上。
本项目的目的旨在根据广西特有的环境和条件,结合以往桥梁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的经验,针对标准化装配式桥梁,制定适用于标准化装配式桥梁的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技术规程,以规范标准化装配式桥梁的状况评定、为加固设计建立本地区的地方标准,从而达到使现有交通设施实现增值、促进本地区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项目的主要意义体现在:(1)制定关于标准化装配式桥梁检查评估和维修加固方面的规程,有利于保证桥梁的运营质量,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营和整个交通的顺畅,对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2)促进广西的桥梁检测评估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3)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其他省的桥梁检测评估方面的经验,制定广西地方标准并推广使用,促进国内桥梁检测评估技术的发展,为以后其他桥梁相关规范和标准的编制提供参考。
二、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的要求,确定《标准化装配式桥梁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技术规范》列入广西地方标准编制计划。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起草。
2、起草单位和起草人主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高速公路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起草人:林增海、谭海晖、韩玉、熊劲松、唐赓、韦达洁、杨礼明、侯攀、黄金文、蒋凌杰、王承亮、罗彦、黄恩彩、李林龙、黄建伟、毛建平、蒙方成、黄建初、林峰、王建军、吴和才。
3、主要工作过程(1)组织分工广西地方标准《标准化装配式桥梁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技术规范》项目任务下达后,主要起草单位制订了编制工作方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高速公路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专业人员参加,成立了编制工作小组,召开了项目编制策划会议并就标准研制任务分工、进度安排进行了明确。
(2)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分析编制人员根据任务分工进行了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分析工作,一是收集国内国外相关的技术标准,了解了装配式桥梁现行相关标准的现状。
二是深入工程现场,通过对广西区内公路桥梁的装配式桥梁的现状进行调研,对广西区内各等级公路的装配式桥梁存在的病害、加固设计要点、维修加固施工及后期养护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广西区内装配式桥梁的主要类型、存在的主要病害、主要加固设计方法及要点、维修加固施工的主要方法及要点以及在后期养护中存在一些主要状况。
三是分析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结合本地特色,形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装配式桥梁的相关规定。
四是结合广西地区的环境要求,对部分关键指标进行调研,确定符合广西环境特点的技术要求及指标。
(3)标准编写及研讨为确保标准调研、编制工作的有序开展,项目组根据前期策划会确定的主要内容,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了工作大纲及编制大纲并于2015年12月25日召开了大纲评审会。
按照评审专家意见,修改完善的大纲作为项目的工作指导,项目组着手开展了相关调研、试验及资料收集工作并逐步编写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
2016年4月26日,项目组组织召开了工作组讨论会,对工作组讨论稿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讨论并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初稿。
2016年5月20日,主编单位组织召开了标准征求意见初稿讨论会,会上专家就“检测评估”、“桥梁定期检测周期”、“裂缝限制”等关键内容共提出意见17条,项目组根据专家修改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标准的编制原则本次《标准化装配式桥梁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技术规范》编制遵循如下原则:(1)先进性原则。
充分吸纳国内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保证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2)针对性原则。
以装配式桥梁的检测评估、维修加固及监控监测为重点,突出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本次规程编制是在现行规范基础上,加入最新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对现行规范规程的继承和完善,需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开放性原则。
本规范涵盖了装配式桥梁的后期养护全过程,不能指望通过本次规程编制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新编制的规程应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拓展性和可修正性,有利于不断吸纳更多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利于规范本身的逐步完善。
(5)可操作性原则。
新规程应理论正确,依据充分,验证可信,条文明晰规范,简便易用,可操作性强。
2、标准主要内容《标准化装配式桥梁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设计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内容共分8章,还包括前言、引言和附录。
第1章规定了标准的范围;第2章给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为有关术语和定义;第4章为总则;第5章为装配式桥梁的检测评定;第6章为装配式桥梁的维修加固设计;第7章为装配式桥梁的维修加固施工;第8章为装配式桥梁的施工监控。
四、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1、装配式桥梁的定义第3.1条对装配式桥梁(Prefabricated Bridges)进行如下定义:在预制厂进行制作养护,在施工现场进行拼装的梁式桥。
本规范主要包含目前常用的空心板、实心板、箱梁、T型梁、I型梁等类型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
2、装配式桥梁的检测评定本章节内容主要参考现行的《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以及《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进行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对部分条款根据实际运用经验进行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
(1)第5.1节对在役的装配式桥梁的检测评定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也明确了加固后的装配式桥梁的检测评定工作可按照本规范进行。
(2)第5.2节经常检查,在装配式桥梁的后期养护过程中,应该强调经常检查的重要性。
(3)第5.3节定期检查,对定期检查的周期进行了分类规定如下:“桥梁定期检查的周期最长不得超过3年,大桥、特殊结构桥梁及加固后的桥梁定期检查周期宜为1年1次”。
第5.3.1.5条对裂缝限制的环境要求进行规定,本规范中的裂缝限制均按本表执行。
(4)第5.3.2节中叙述了常见加固方法加固后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
(5)第5.6节比较详细的规定了桥梁荷载试验评定的内容,其中包括荷载试验的准备工作、安装传感器的规定、试验过程的规定、试验数据的分析以及结果判定的方法等。
此外,第5.6.1.3条比较详细的规定了单梁静力荷载试验的抽检要求。
(6)第5.7节装配式桥梁的技术状况评定中,针对装配式桥梁的特点进行编制,桥梁部件的分类及权重值分配中,将装配式桥梁特有的桥墩盖梁与桥墩墩身分开评定,重新分配下部结构的权重值,该做法将提高盖梁的病害对结构的评定的影响。
(7)在5.7节技术状况评定中将裂缝分为结构受力裂缝和结构非受力裂缝,并合理的制定了各自的标度和评定标准,更有利于结构的合理评定。
(8)在5.7节中上部结构一般构件的评定中增加了“铰缝病害”、“湿接缝及横向联系裂缝”、“横向联系与主梁联结松动、开裂”三种病害类型的评定标准。
3、装配式桥梁的维修加固设计本部分包含了《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中常用加固材料及加固设计方法,同时将规范之外较为成熟的加固设计技术进行编制,更加丰富了横向联系加固方法、桥面维修加固方法以及支座更换方法。
部分修改、新增条款:6.2.3.1 普通钢筋应采用HPB300、HRB400及KL400钢筋。
6.2.4.1 桥梁加固需要植筋时,宜采用HRB400级及以上热轧带肋钢筋,也可采用R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
在《公路桥梁加固设计》的基础上增加目前常用的加固材料的性能,比如:6.2.9 预应力高强钢丝绳、6.2.10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6.2.11阻锈剂。
新增“6.9 钢筋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法”部分条款来自于《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242-2008)”新增“6.10 预应力高强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法”部分条款来自于《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TGT 325-2014)及《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A)新增“6.12横向联系加固方法”新增“6.13桥面维修加固方法”新增“6.14支座更换方法”4、装配式桥梁的维修加固施工本章节内容对应第6章内容,对第6章中加固方法的结合实际工程运用对加固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规定。
5、装配式桥梁的施工监控本章节主要对新建桥梁以及旧桥加固的施工监控进行规定,明确需进行施工监控的对象。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规程编制过程中对我国装配式桥梁的检测评估、加固设计施工及监控监测等相关规范标准进行了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与相关现行国家法律、法规与标准相协调一致。
本标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1999年8月2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第10号令)等相关法律、规章。
基本术语、符号按照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通用符号标准》(GB/T 50132-2014)和《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124-88)的规定采用。
本标准还借鉴、引用了以下国家、行业标准,包括GB/T 6946 《钢丝绳铝压制标准》、GB/T 3191 《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GB/T 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GB 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技术规范》、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G D64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T F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J21-2011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范》、JTG/T 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3《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 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325-2014《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T/T 531《桥梁结构用芳纶纤维复合材料》、JT/T 327《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GJ 145《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 3056《数显式粘贴强度检测仪》、TB/T 2093-2002《吸水式锚固包技术条件》、交公路发(2010)65号《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