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71012课程名称:员工关系管理英文名称:Employee Relations Management课程类型: 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人力资源管理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一、编写说明(一)制定大纲的依据: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主要有两方面的依据:一是依据课程结构及教学安排的整体需要来制定教学大纲,二是遵循学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体现教学改革的精神。
(二)课程简介:员工关系是组织及管理者与所属员工之间的关系。
员工关系管理则是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契约理论、组织承诺理论而进行的旨在完善员工和组织的情感关系,从而达到吸引、留住、开发员工的重要举措。
本课程从员工关系管理的概念入手,讲述了员工关系管理与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和联系,概述了员工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随后对员工关系管理的各个领域及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包括员工关系管理的基础;满意度的评估及提高;职业生涯管理原理及方法;离职员工管理与解雇员工管理;新员工引导和组织社会化;压力管理;沟通管理等。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员工关系是组织中由于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定领域。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深刻了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员工关系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和我国的相关法律知识,在分析中西方差异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员工关系管理对我国企业及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员工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员工关系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员工关系的理解,掌握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员工关系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观点和常用技术,学会运用员工关系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等课程的先修基础知识。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课程学习完成后开始学习,学生在学习先修课程中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及劳动法的相关内容和工作任务。
二、大纲内容第一章员工关系管理导论(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员工关系、员工关系管理的概念和要素,掌握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体系和特点,正确认识研究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内涵、实质、要素和特点。
教学难点是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内容体系。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联系实际进行讲解。
(五)教学内容1、员工关系管理的特点(1)员工关系的实质:员工关系也称雇员关系,是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产生的,由各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
员工关系的实质是各利益主体间的合作与冲突。
(2)员工关系管理的内涵与要素:员工关系管理是指以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为前提,以缓和、调整企业内部员工冲突为基础,以实现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合作为目的的一系列组织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和手段的总和。
(3)员工关系管理的特点:员工是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利益关系的协调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基石;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内容;员工关系管理是以员工为中心的一种全过程的管理。
2、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和作用(1)员工关系面临的外部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政治环境。
(2)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管理方与员工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沟通,争取员工的通力合作,并激励员工竭尽所能工作。
员工关系管理可以使员工对公司的不满、埋怨、牢骚、员工之间的摩擦以及个人的困难和问题有一个得以释放与化解的通道,让员工心情愉快地为企业服务。
(3)员工关系管理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有利于降低员工关系冲突、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有利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员工团队意识和平等协作的精神。
3、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1)员工关系维护管理:员工关系维护管理主要包括劳动规章管理,工会管理,员工福利管理,职业安全、卫生和生产等方面的内容。
(2)员工关系培养管理:员工关系培养管理从其管理的内容方面分为:员工心理契约管理、员工精神激励管理、员工申诉管理、员工心理辅导管理等。
(3)员工关系发展管理:包括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培训管理。
(4)员工关系环境管理:员工关系的环境管理主要包括对员工关系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及其内外部危机进行的管理活动。
第二章员工关系的历史发展与理论(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了解员工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明确员工关系的价值取向,掌握并熟练应用员工关系的四种调整模式。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员工关系的价值取向及四种调整模式,熟悉员工关系主要的理论流派及各自的观点,了解员工关系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及劳动关系系统理论的理论渊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员工关系的价值取向以及四种调整模式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熟练掌握员工关系调整模式的应用。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联系实际进行讲解。
(五)教学内容1、员工关系的历史发展(1)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员工关系(18世纪50年代——19世纪50年代)。
(2)科学管理时代的员工关系(19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
(3)行为科学时代的员工关系(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4)现代成熟的员工关系(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
2、员工关系的价值取向(1)一元论和多元论一元论:强调资方的管理权威,要求雇员忠诚于企业的价值观。
它强调权威和忠诚的单一核心价值取向,认为每一个工作场所都是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不同的员工为了共同目的走到一起,作为一个团队工作,以实现管理者制定的组织目标。
多元论:多元论观点则承认冲突,甚至认为在工作场所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任何工作环境中都存在着不同利益和信念的群体。
因此,组织必须要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寻求持续的妥协,组织面对的是“一个关系复杂、紧张,必须对不同要求和主张进行控制的联合体”。
(2)不同组织的价值观:传统型企业;精明的家长型企业;精明的现代型企业;标准现代型企业。
(3)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组织内部的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认可。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
3、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斗争模式;多元放任模式;协约自治模式;统合模式。
4、员工关系的理论流派:劳资关系与劳工运动理论;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员工关系策略理论;员工关系战略理论。
第三章心理契约与管理(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掌握以心理契约为基础对员工进行管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心理契约的含义、特点以及心理契约管理内容,熟悉员工心理分析的方法,了解员工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心理契约的含义、特点以及心理契约管理内容;教学难点:心理契约管理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课堂教学与习题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内容1、员工心理分析(1)人格分析(2)个性分析(3)个体行为(4)个体情绪2、心理契约(1)心理契约的概念: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
(2)心理契约的内容:二维结构;三维结构。
(3)心理契约与法律合同的关系:法律合同是心理契约的基础,心理契约是法律合同的延伸;法律合同与心理契约相辅相成。
(4)如何根据心理契约进行管理:保持员工的期望张力,有效激励员工;减少心理契约违背,捉高组织凝聚力;整合劳资关系,达到双赢。
3、员工心理咨询与辅导(1)员工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作用:员工心理咨询与辅导是指由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向员工提供个别、隐私的心理辅导服务,以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使他们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来生活和工作。
(2)员工心理咨询服务:是指应用心理学方法,辅导员工正确处理心理挫折、帮助员工解决心理冲突,缓解精神压力,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和方法,通常以口头交流的形式进行。
(3)员工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员工帮助计划: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
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
第四章基本员工关系管理(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掌握劳动关系系统结构,明确基本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进而解决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劳动关系的内容,员工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员工信息管理的内容,熟悉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变更的原则,了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劳动标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劳动关系的内容,员工活动的组织与协调;教学难点: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员工活动组织与协调的方法。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课堂教学与习题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内容1、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关系的概念(2)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3)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框架2、员工的法制化管理(1)劳动合同(2)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劳工标准(3)SA80003、员工活动的组织与协调(1)组织与协调的基本原则(2)组织与协调的主要内容(3)组织与协调的方法4、员工信息管理(HRMS)(1)员工信息管理的重要性(2)员工信息管理的内容(3)员工信息管理的方法第五章员工关系相关职能管理(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掌握员工关系中相关职能的内容,在工作中解决遇到的相关实际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沟通原则、沟通艺术,纪律及奖惩,压力的缓解与控制,体面裁员管理,冲突的解决策略;熟悉员工承诺,压力的诊断,离职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员工冲突的性质及原因;了解压力的类型及产生原因,组织变革与员工关系处理,员工冲突的类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沟通原则,纪律及奖惩,压力的诊断,离职员工的管理,员工冲突的管理。
教学难点是沟通艺术,奖惩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压力的缓解与控制,冲突的解决策略。
关键知识点:沟通网络,员工承诺,员工离职,体面裁员,员工冲突,组织冲突,组织变革。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课堂教学与习题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内容1、沟通与承诺(1)沟通网络与影响因素(2)沟通原则(3)沟通艺术(4)员工承诺2、纪律与惩罚当员工触犯公司纪律时,公司的有关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员工实施教育和处罚:告知什么情况下会被处罚;排除员工无法控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