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说史 5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 卢卡斯,1937年生于华盛顿的亚基马, 197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199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主要成 果有:《预期和货币中性》《产生膨胀交 易的国际验证》。卢卡斯被公认为新古 典主义的创始人,被称为“我们时代宏 观经济学之山的主要攀登者”。 托马斯·萨金特,1968年获得哈佛大学哲 学博士学位,是卢卡斯的追随者,主要 研究在宏观经济学模型中的作用、动态 理论、时间序列分理性预期析等。 新古典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罗伯 特·巴罗、帕特里克·明福特、尼 尔·华莱士等。
经济学说史 13
第三节 新古典主义的政策含义及其影响
4.新古典主义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是在对凯恩斯主义批评的基础上 建立和流行起来的。新古典主义认为: • 首先,凯恩斯主义缺乏微观基础 • 其次,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工资或者价格 具有刚性,所以劳动市场和其他市场不能够 进行充分的自发调整,会出现长期的、严重 的市场不均衡。 • 再次,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 短期都是无效的。 • 最后,作为凯恩斯主义基础之一的菲利普斯 曲线是不能成立的。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十二章
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
第一节 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政策含义及其影响 第三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 第四节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间的 争论与融合
经济学说史
1
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
1.坚持凯恩斯主义 • 第一,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一样,新凯恩斯主义也认为市 场是非出清的,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着超额劳动供给,存 在失业。 • 第二,新凯恩斯主义同样认为,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 性波动,这种波动对于整个经济而言是不利的。 • 第三,新凯恩斯主义也认为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 要的,政府的稳定性政策有用武之地。 2.“新” • 第一,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不同,新凯恩斯主义吸收了理 性预期、自然失业率等概念,并且也试图从微观的角度解 释自己的观点,例如它的工资和价格黏性理论。
经济学说史 6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理论
1.基本假设 (一)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概念最初是由经济学家约翰·穆思在1961年的一 篇文章《理性预期和价格运动理论》中提出的。 现在比较流行的关于理性预期的定义是:理性预期是基于 一切信息下关于某经济变量的条件数学期望,即:Xte =E (Xt /It-1 ),其中, Xte表示在t-1时刻关于变量Xt的 理性预期,E表示数学期望, It-1表示t-1时刻个人所拥 有的一切信息。 具体来说,理性预期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无偏性,即平均而言,预期的误差应该为零。 (2)预期的精确性在现有的信息条件下不可能再提高,人们 已经有效地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信息。 (3)预期的误差是序列不相关的。
经济学说史 2
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
• 第二,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不同,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工资 和价格的黏性而非刚性,即工资和价格的变化是缓慢的, 这不仅限于工资和价格的下降,而且对于工资和价格的上 升同样适用。 3.工资黏性 (一)合同的长期性 (二)内部人—外部人模型 (三)效率工资理论 4. 价格黏性 (一)菜单成本(menu costs) (二)市场的不完全性
经济学说史 7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理论
(二)市场出清
理性预期学派假设所有市场都可以连续而迅速地出清,即 市场的需求等于供给,既不存在供不应求,也不存在供过 于求。 在市场出清的假设下,不会出现严重的和持续的失业现象。 市场出清是一种以马歇尔和庇古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的 环境,是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概念相一致的,因而也就 完全区别于凯恩斯主义的分析前提。凯恩斯主义假定市场 价格是缓慢调整的,因而市场经常处于非出清和非均衡的 状态。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理性预期学派被冠以“古典 的”和“自由主义的”。
经济学说史 9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理论
(四)自然率假说
自然率假说是由弗里德曼于1968年和费尔普 斯于1970年分别提出的。 I. 自然率一般包括自然产出率和自然失业率。 II.自然产出率是指产出在长期中的增长率,它 取决于经济的技术进步、劳动供给的增长、 储蓄率、制度因素等等。 • 根据自然率假说,在短期内,由于人们的预 期来不及调整,政府可以以高通货膨胀为代 价来增加就业,这就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 而在长期中,由于人们的预期进行了相应的 调整,所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会发生移动, 经济的均衡最终会回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经济学说史
3
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
5.经济周期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试图说明各种黏性如何使货 币冲击产生了实际影响,改变了实际收入和产量水平。 (1)根据黏性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 上方倾斜的,企业根据对价格水平的预期来制定自己产品 的价格以及产量。 (2)对波动的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预期发生了变化, 总供给曲线也缓慢地向右逐渐平移,在这一过程中,价格 进一步下降,而产量却在逐渐地恢复。 新凯恩斯主义的结论是:短期中,总供给曲线移动会引起 产量的波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移动完全反映在物价水 平的变化上,而根本不会引起产量的变化。
经济学说史
16
经济学说史 11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理论
(ii)放弃对有关一般价格水平的不完全信息的强调; (iii)打破了宏观经济分析中短期和长期的二分法,这是通 过整合增长理论与波动理论进行的”。 4.李嘉图等价 古典主义则认为,公债是中性的,政府举债不会增加总需 求,这样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这一观点重新肯定了李嘉 图等价,即无论政府举债还是征税,其效果是相同的。 新古典主义的推理是这样的:理性“经济人”会在现时购 买公债的同时增加储蓄,以在未来应付税收的增加。所以, 举债和征税将具有同样的效果。
经济学说史
15
第四节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间的争论与融合
3. 经济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经济波动来自于名义黏性和实际黏 性。 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有了相当的共识: 1.短期内,总需求的变动影响产量。 2.中期,产量会恢复其自然率水平。 3.长期,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率决定产量水平的变化。 4.货币政策在短期影响产量,但是在中期和长期却不能。 5.财政政策具有短期、中期、长期效应。
经济学说史
4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理论
发展概述: 新古典主义,也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70 年代兴起的理性预期学派发展起来的。 50年代以来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的影响却 越来越大, 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发展表明,它是 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影响远远超过了货币主义, 被称为“理性预期革命”。 80年代以后,理性预期学派理论获得更为重要的 发展,西方学者于是称其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或者新古典主义, 其主要理论包括:基本假设、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李嘉图等价等等。
经济学说史 14
第四节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间的争论与融合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两大主要流 派,二者在许多基本问题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存在很多争 论。 1.货币中性还是非中性 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政策对于稳定 宏观经济是非常重要的。 2.市场出清还是市场非出清,自由主义还是政府干预 新古典主义采用完全竞争的均衡分析方法,主张自由主义。 新古典主义采用不完全竞争均衡的分析方法,主张政府干 预宏观经济。
经济学说史
12
第三节 新古典主义的政策含义及其影响
1.政策无效性命题 政策无效性命题最初是由萨金特和华莱士在其论文《理性 预期、最优化货币工具和最优化货币供给规则》中提出的。 这一命题认为,货币政策是无效的,政府的“看得见的手” 是失灵的。 2.动态不一致性或时间不一致性 如果政府不受任何约束的话,政府就会改变政策,这样就 造成了动态不一致性或时间不一致性。 3. 卢卡斯批评 卢卡斯指出,当使用由历史数据估算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来预测政策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时,模型所显示的结果会产 生误导,因为过去数据所揭示的经济结构参数,在政策发 生变化以后,不可能不变。
经济学说史
8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理论 (三)总供给假说
根据人们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假 定,卢卡斯等人推导出了所谓的卢卡斯总供给函 数: yt=a(pt -pte ) 其中,yt表示实际产出的变化率, pt表示价格水平 的变化率, pte表示预期的价格水平的变化率。 ① 该函数说明,如果实际的价格水平的变化率大 于预期的价格水平变化率,那么就会引起实际 产出增加,就业增加 ② 只有当实际的价格水平的变化与人们的预期不 一致时,实际产出才会发生变化,就业才会发 生变化;如果没有“意外”,那么实际产出就不 会发生变化,就会维持在自然率水平上。
经济学说史 10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理论
2. 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引起总需求的 变化,进而引起产量和就业的变化,引起经济波动。因此, 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将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从货币冲击转向 了实际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不是货币供给的变化引起产量变 化,而是产量的变化引起货币供给变化。 与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相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主要的变 化是有关 (i)占主导地位的冲击因素,以技术冲击代替货币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