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科思维方式的转变

理科思维方式的转变

理科思维方式的转变
摘要:中考复习重在效率,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科学性,要合理的疏导和引导,注重实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思维方式……
关键词:物理复习;科学性;引导;实践
根据2012年河北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对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有效地避免复习中的盲目性,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帮助大家提高复习效率,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去年,蠡县到高阳新扩建了一条公路,因为去年雨水多,在刚轧了一层灰土后,公路两侧就被冲了很多沟,后来铺上沥青,两侧用土垫平,又冲了两次,每次冲后,又有土垫平,今年春天,为了防止再次冲刷,影响验收,工人们把路两侧垫高,种上树,但最近的一次小雨又冲了,我们是科学老师,有没有好的办法呢?很简单,哪冲了口子,在哪建出水口,口子大的建宽点,口子小的建窄点,我们的教育存在相似的问题。

一、教育不能想当然,不能仅凭经验,教育是科学
和修路一样,你垫高了,就不冲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在学习内燃机时,都要讲几个冲程,以及能量转化关系,但是为什么多数内燃机有四个冲程?老师们预设一下学生怎样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回答,
提示:汽车为什么能行驶?
学生大多数会答:“有油”,“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些都是课本
上的。

引导:为什么有油才能行驶?
有些学生就会悟出,燃油要燃烧,燃烧要与氧气接触,所以要有吸气冲程,要达到着火点,必须压缩做攻,所以要有压缩做功,使气缸内的温度上升,所以要有压缩冲程,其它两个冲程就省略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拿汽车作为素材,提出相关的问题,但需要团队把这些问题分类,汇总形成重要的思维方式——联想思维和演绎思维,让他样感到生活无处不科学,科学无处不生活,再遇到简答题时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二、不能重复讲
老师们有句口头禅“我讲了八遍了,你也不会”这与路两边冲一会,垫一会又有什么区别呢,不改革方法,总是会出同一错误的。

比如我们在讲化学肥料时,我们要把光合作用,以及人类的营养物质都联系起来,生物中有生物链,我们用物理,化学,生物不也可以把他们融为一体吗。

植物生长离不开化学肥料,怎样运送到各部分,通过蒸腾作用,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需要营养,营养从哪里来,光合作用,人类吃植物果实和种子,得到必须的维生素,水,糖类等物质,人体把植物生成大分子的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的物质溶于水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这些知识很多,我们只是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

三、教育要有合理的方法疏导和引导,中医有句话很适合教育: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比如,小学数学中,运算顺序是先做乘除,后做加减。

为什么呀?10+4×8=10+32=42
举个例子,操场上有10个人,又有一个班级来上课,四路纵队,8排,问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们就能悟出:原来的人数+后来人数=总人数。

所以思想必须自己感悟,经验的积累也一样。

老师们都需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和方法,但情境不要太假,要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或者自己经历过的。

四、要有格物至知精神
明朝有个大哲学家王阳明(王守仁),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皆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搬了一条登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竹子硬想了半天,结果因为头痛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因为中国的文化背景,我们的学生都偏向理论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面不愿动手。

例如:杠杆平衡条件,我们的学生畏手畏脚,他们大多都是左边放钩码后推算出右边放几个,放在哪都很正确,这不是我们所要的结果,我们需要孩子们真的去作,去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得出结论,我们要的是体会过程,悟出方法,这种由结果推过程,只是验证,孩子们没有兴趣,何谈积累如何去探索,如何去找到经验。

在课堂上,我们要把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作为终极目标。

强调物理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科自
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潜力,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革新教学观念,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训练的现象,促进学生积极的,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物理,进行科学探究,联合社会生活实践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些对整个初中物理及至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些案例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变为理解科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形成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最后引用温家宝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的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要多给们信心,多一分挤下几十个人,考试不是战争,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还预定鲜花,这也许是一场愉快的聚会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