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说课稿:牛一定律

高中物理说课稿:牛一定律

高中物理说课稿:牛一定律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所讲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基础问题。

这节课学好了,学生建立了对运动和力关系的准确理解,就不容易从日常经验出发产生同历史前人产生过的相同的错误,也为学习动力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2.教材特点:
①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了几千年都含糊不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

②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理想实验,应充分引导学生探索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方法。

3.教材的重点、难点
①重点:使用实验手段及微机模拟探索力和运动的本质关系,着重培养学生探索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水平。

②难点:如何用科学的观点来代替部分学生头脑中对运动和力关系的错误理解,即毁灭直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① 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理解,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导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②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③ 知道什么是惯性,会准确解释相关的惯性的现象。

2.水平方面
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推理,概括出物理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
综合水平。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水平以及科学思维水平。

3.科学方法方面
① 通过伽利略理想实验推理过程的探索,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方式,体会得出物理规律的一种方法。

② 让学生体会理解客观规律的一般过程:实践→理解,再实践→再
理解。

三、教学方法
1.采用以演示实验为主的引导探索式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分
析实验现象,教师有意识点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得
出物理规律。

2.采用操作快捷、方便、高效率的微机辅助教学手段,可增大课堂
密度,节省授课时间,提升教学效率。

3.采用循环螺旋式的教学方法,即实践→理解,再实践→再认识,使学生理解事物的过程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理解论。

教学中,增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严格
控制教学进度,努力实现教学的和谐美。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从历史角度引入,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动画片形象地说明了力与运
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大课堂容量。

2.新课教学:
以实验→推理→总结概括→使用为主线展开。

① 伽利略理想实验:
实验1:小车从同一高处滑到三种介质的平面上,观察滑行距离的区别。

(实验录像)
实验2:伽利略实验模型。

推理:忽略次要因素后,小车、小球将怎样运动。

(电脑模拟小球在
无阻力条件下运动)
总结概括: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② 惯性:
实验1:赛车起动,小人跌倒------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实验2:赛车制动,小人不动------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推理:静止、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总结概括:一切物体,不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
有性质。

3.使用:
① 看动画片(微机模拟),解释小人跌倒后为什么向前跌倒?(找
两个学生解释)然后看动画片(微机模拟)解释。

② 为什么车加速时,车上的人向后倾倒?车减速时,人向前倾倒?
利用动画片(微机模拟)解释。

③锤头松动时候,为什么把锤子倒立,把锤柄末端向石头上去磕一磕,锤头就安牢了?实验演示,动画片(微机模拟)解释
④一列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车厢里有一个人,竖直上抛
一小球,小球落下时,将落在哪?实验模拟,加以解释。

五、总结
六、作业
必做题:课后题1,3两题。

选做题:设计几个利用或防止惯性的小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