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社会主义情怀

我的社会主义情怀

我的社会主义情怀
我的社会主义情怀
说起社会主义,我们首先要谈的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据从西方来的说法,社会主义思想最早出现在十六世纪初的欧洲,也就是1500年初年,这比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早约300年。

“社会主义”一词出现比较晚,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它的出现也比马克思早约100年。

也就是社会主义这个东西在马克思以前就出现了,就在社会中产生了。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为实现社会主义首次提供了第一种欲想的可能实现的方法和理论。

后人列宁领导的苏共依照马克思思想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让很多人赞赏、赞同,也让很多人看到问题、弊端,如伯恩斯坦、哈耶克。

于是一些国家的人学习效仿苏联,在自己国家建立马恩理论的社会主义制度,如中国、古巴。

另一些国家另找方法,建立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如北欧社会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等等。

那么现在我们再看中国的社会主义。

从1956到1966年,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新的经验,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理论和实践成果。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曲折失误,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但是,党和人民同“左”
倾错误特别是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由于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斗争,“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并最终纠正了这个错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走到了一个历史转折关头。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要破除长期形成的僵化观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应人民的期待,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翻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崭新的一页。

3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接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1978年12月18—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鲜明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同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在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这次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邓小
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
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提出。

在我看来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的方向作为我国前进的大体方向,在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思想,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的主要发展方向。

然而所谓的“特色”就体现在再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融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作为我国的发展路线,这样以来就可以充分考虑中国现有的国情,目前经济,文化以及生产力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的外部因素,来更好地发展,壮大我们自己的实力。

所以我们要能深刻认识到下面两点: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的现实选择。

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但这种代替必须体现在社会制度上,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
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人类虽然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自由地选择社会形式,但在一个大的社会形态中,人类社会为最终迈向共产主义创造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条件的道路却是多选的:它可以选择资本主义,也可以选择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选择和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谁的生产关系能够最终地和最大限度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所必须经过的一个大的社会形态。

它存在着独具特色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贯通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

它正确地反映了中国现阶段不发达的生产力同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和谐关系,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现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