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小花籽找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句式:“快乐,快乐,我为大家……,大家喜欢我”。
丰富词汇:快乐、温暖。
2、通过倾听散文,尝试运用作品中的语言较完整地回答问题。
3、懂得去帮助别人,只有帮助别人,自己才会快乐。
活动准备:
1、“太阳公公”、“小鸟”、“蜜蜂”、“青蛙”的大幅贴图
2、“小花籽”的小图片,挂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好多客人老师,我们和她们打个招呼吧!你们高兴吗?我们一起来唱一下表情歌吧!师:小朋友,刚才可真高兴,你们快乐吗?那么什么是快乐呢?(幼儿自由讨论,说说自己对快乐的理解。
)大家都说的很好,那想不想听听别人的快乐啊?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朋友,看,我是小花籽!小朋友们好!见到你们我真高兴!小朋友们也和它打个招呼吧!(幼儿向小花籽问好)现在,小花籽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它去找快乐的故事。
二、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二自然段
1、师:“故事讲到这儿,我要请大家回答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①小花籽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都碰到了哪些朋友?
②这些朋友都快乐吗?为什么?
2、游玩情境,学说角色的对话
师:“小朋友讲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当小花籽,去寻找快乐吧!(配班教师将“太阳公公”、“小鸟”、“蜜蜂”、“青蛙”的贴图在教室四周挂好;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室里走动。
)
①教师带幼儿走到“太阳公公前面”,教师手指太阳:“小花籽们,我们看到什么啦?对了,是太阳公公。
我们一起来问问太阳公公快不快乐?‘太阳公公,你快乐吗?’(配班教师:‘快乐,快乐,我给大家阳光和温暖,大家喜欢我。
’)小朋友,刚才太阳公公是怎么说的啊?师:太阳公公的本领真大,它给我们带来阳光和温暖,我们喜欢它,所以它快乐!
②用同样的方法,依次积极引导幼儿学说“小鸟”、“蜜蜂”、“青蛙”和“小花籽”的对话,教师总结“小鸟”、“蜜蜂”、“青蛙”带给大家的快乐!
三、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师:小花籽们学得真好,现在和我一起回位置上休息一下吧!
2、师:“太阳、小鸟、蜜蜂、青蛙的本领真大,它们都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那我们小朋友有什么本领也能使别人喜欢你而感到快乐呢?
3、师:“小朋友们,故事里的小花籽看到大家都找了快乐,它也想知道自己
怎么样才会快乐,你们能帮助小花籽想想办法,让它也找到快乐呢?”
4、师:真是太谢谢大家了,想出了那么多主意,那现在我们来听听小花籽
到底是怎么样让自己快乐的?(幼儿欣赏故事后半部分)
①小花籽最后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做的?(它请风姑娘帮忙)
②风姑娘带着小花籽,飘过了很多地方,为什么它要留在雪山上?(引
导幼儿说出因为雪山上最需要鲜花)
③现在你们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什么了吗?
5、教师小结:真正的快乐是为大家做好事,帮助别人,大家才会喜欢你,
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快乐。
四、结合贴图,完整讲述故事
师:“现在我们来完整听一遍故事,喜欢讲的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试着讲讲看。
(教师讲述故事)小花籽找到了让自己的快乐的办法——去帮助别人,那大家来说说看,
五、请幼儿谈谈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加深对快乐涵义的理解。
1、小花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
2、.教师戴上头饰扮演小花籽,提问:你们快乐吗?你们是怎样找到自己
的快乐的?(请三四位幼儿回答)
3、请一幼儿扮演小花籽,仿照故事中的对话形式与小朋友进行对话。
如,
小花籽说:“××,你快乐吗?”××答:“快乐,快乐……喜欢我,所以我很快乐。
” 引导幼儿出自己的本领如:我会穿衣服、我会扫地等。
六、结束:教师:“我们小朋友也都要像小花籽那样,为大家做好事,所以
我们都找到了快乐。
现在让我们到外面去,帮助更多的人,感受更多的快乐吧!”
中班语言《小花籽找快乐》说课
《小花籽找快乐》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散文。
而快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得一种情绪体验,但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
现在绝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以自我为中心,向幼儿进行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设计了本教案。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将幼儿推在主体的地位上,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宽松语言氛围,围绕语言教学的总目标,尽可能让幼儿多说,敢说,乐说,发展了幼儿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力,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在幼儿心灵播下爱的种子。
一、目标基本完成在分析教材和幼儿发展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目标,目标比较具体、明确,符合幼儿的发展。
通过活动的组织,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基本上完成了。
二、活动层层递进,重难点突出。
一开始我以《表情歌》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小花籽找快乐》的故事中,我引导幼儿体验“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感受,是这个故事具有独特审美教育价值之处,同时也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中,我通过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第一个环节:初步熟悉理解作品。
在分析教材时将故事分为两个部分讲述,更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作品。
首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知道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快乐的原因,然后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帮助小花籽寻找快乐。
这对讲故事的第二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发幼儿继续想听故事的愿望。
在讲完故事的后半部分后提问:“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么找到快乐的?”帮助幼儿理解小花籽找到快乐的经过。
第二个环节,进一步理解作品,体验情感。
通过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后,进行角色扮演,重点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在扮演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的过程中体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感。
第三个环节,迁移作品经验。
引导幼儿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问:“你们快乐吗?你们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快乐的?”将故事中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以及小花籽快乐的体验迁移到幼儿的生活中,充分表达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快乐,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的感受。
三、提问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
组织过程中设计了四个主要问题。
如:讲完故事的第一部分,我采用了启发式提问:“为什么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都感到快乐呢?”这一问题需要幼儿的认真思考,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将“为什么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都感到快乐呢?换成是“他们之间说了什么?”答案可能是一致的,但这两个问题是截然不同的,第二个问题显得是低层次的,幼儿只需说出他们之间的对话,是对故事的一种简单重现。
第三个提问:“小朋友们,故事里的小花籽看到大家都找了快乐,它也想知道自己怎么样才会快乐,你们能帮助小花籽想想办法,让它也找到快乐吗?”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推测故事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最后,教师又引导幼儿讨论:现在你们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什么了吗?这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对理解作品起到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