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绘本阅读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兴趣及能力的实践研究作者:教科室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4日点击数: 188 次课题主持人:周珊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新一轮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大力提倡学生阅读、悦读。
希望通过阅读来帮助孩子拓宽视野,增广知识,不受限于课本或课堂所学。
但是,大多数的老师或家长都误认为阅读只和语文领域有密切关系。
所以,每个学校或班级在开展阅读活动时,都很少触及与数学有关的阅读。
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课中,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大多是因为学校课程设置的学习而被动学习。
在他们的心目中“数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就是1+2!”“数学就是没完没了地做题”这样的现状和回答不得不引起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关注。
我们如何做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如何让他们从广阔的数学世界里来领悟数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现今的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已不再是只重视数、量、形等内容和目标,而更重视沟通、推理、联结、解题等过程目标。
重视培养儿童在数学概念间,垂直数学化的内部联结能力,以及在数学与生活或其他领域间水平数学化的外部联结作用。
由此,我们发现在数学学习中引入绘本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数学阅读打开一扇数学的窗,让他们能跳出课本读数学,跳出考试品数学,跳出课堂学数学。
数学绘本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和理解能力,结合丰富生动的故事情境,融入最初最实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的作品。
数学绘本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
通过绘本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倾听、讨论、写作数学概念的机会,还培养了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也扩大了数学知识本质意义的认知。
这样的数学阅读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数学是生动的,活泼的,富有意思的。
数学绘本的这些特性,让我们想到了绘本阅读是否会给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呢?在国外,从幼儿园到小学,绘本阅读已相当普遍,尤其在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
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运用于语文课堂,也应用于数学课堂。
近几年台湾用于数学课堂的也比较多,甚至有了定制的小学数学绘本教材。
而在我们身边,绘本阅读多出现在语文学习中,在数学课堂中少有看到。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那样充满情趣,它是抽象的符号、推理与运算的结合,是一个充满思维活动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往往易于分散,容易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尤其是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
鉴于此,我们欣喜地发现绘本阅读可以把学生引入“乐学数学”的大门,于是我们提出了——绘本阅读对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强调儿童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思维性发展的,在教育教学中应以直观形象性为基础,逐步向抽象逻辑性发展,使学生的知识能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而直观形象的绘本可以在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和本质,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更好地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孩子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 绘本阅读给每个学生搭建了学习数学的良好平台。
让学生在阅读图文并茂的小故事时潜移默化中吸收基础的数学概念。
3.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接受数学系统知识教育的起点,不少学生因为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而不喜欢数学。
数学绘本则抓住了儿童天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以生动的故事来呈现数学知识,当数学知识是以有关学生生活的事物为背景出现时,不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他们体会到原来生活中有许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智慧、灵感的源泉。
再加上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比较少的缘故,让老师领着去品味、去发现绘本中的数学知识。
这样,不仅给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添上一笔亮丽的色彩,而且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认知规律。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内容(一)预期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挖掘绘本中的生活味与数学味,把绘本与现行的数学教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整合。
通过老师引领,使学生在绘本阅读中发现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大大促动数学老师自觉走进数学阅读,重视数学绘本阅读,关注绘本给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而产生的影响和改变。
促进师生之间的数学沟通与交流。
(二)研究的内容1.精选绘本,努力挖掘绘本中的数学寻找合适、生动、有效的数学绘本是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前提。
我们结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选择适合的数学绘本。
在选择中我们注重选择符合一年级学生心智的绘本,让学生在听故事、读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注重选择情节和数学教材相辅相成的绘本,美好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不仅给学生带去美的享受,而且课堂中延伸的数学知识在绘本中出现,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讨论和交流的欲望。
2.利用绘本阅读,进行数学学习的途径途径一:课内巧用绘本,体现绘本的价值。
(1)看绘本。
美国斯图尔特.J.墨菲先生认为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离不开“看”。
他说:“是美丽的图画和生活的故事教会了我数学。
”因此要让一年级学生学好数学,爱数学,我们在课堂内进行绘本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欣赏绘本中的图画,因为当学生遇到知识的疑难时,可以利用绘本中的图画,充分展开想象,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2)读绘本。
儿童天生就喜欢听故事,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选择绘本,利用绘本中的故事来呈现,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不断产生数学问题,从而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3)玩绘本。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绘本中的内容,让学生变成绘本中的主角;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去解决问题。
途径二:课外活用绘本,彰显绘本的魅力。
(1)根据数学学习的结果,续写绘本,使学生在续写中温故而知新。
(2)根据数学实践,遵循学生爱涂爱画爱模仿的特性,鼓励学生学画绘本,创造自己的绘本。
3.注重校外家庭的配合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还应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阅读心理学指出:“家庭因素对儿童阅读活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课外,鼓励家长共同参与绘本阅读,更好地促进孩子对数学学习更多的兴趣和感受。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步骤(一)研究对象南海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有关绘本阅读教学的资料以及他人的教学案例,借鉴他们的成功之处,同时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和改变,逐步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要认真研读国内外各类数学绘本,引导学生看绘本,读绘本,爱绘本,创绘本,以数学活动课为阵地,课内外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整合、反思、改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研究步骤准备阶段:(2012.8——2012.9)1、成立课题组,搜集、学习相关材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召开课题开题会。
实施阶段:(2012.10——2013.6)1、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定时召开会议,交流研究的进程与收获,讨论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展示研究的过程与阶段性成果。
总结阶段:(2013.6——2013.8)整理课题研究的各类成果材料,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课题研究报告、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课例和案例反思、教师论文、学生绘本档案等六、研究条件分析:1、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热爱阅读、乐于钻研,对绘本阅读有浓厚的兴趣,责任心强、自身素质好,具有一定的数学教学经验。
2、学校能够提供国内外各类丰富的数学绘本,以及相关的成功案例和理论书籍。
3、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科研氛围浓厚。
七、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周珊珊课题顾问:钱金铎课题指导:苏明杰课题组成员:蒋帅何娇云傅嫩嫩八、课题实施后研究成果1.精选数学绘本,寻找最佳结合点。
寻找合适、生动、有效的数学绘本是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前提。
我们结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选择适合的数学绘本。
在选择中我们不仅注重选择符合一年级学生心智的绘本,让学生在听故事、读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还注重选择情节和我们学校的人教版数学新教材相辅相成的绘本。
这样的选择更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讨论和交流的欲望。
我们选的数学绘本主要是:上册(其他数学绘本详细目录见附件1)2.重视绘本阅读,探索有效阅读技巧。
(1)看绘本。
美国斯图尔特.J.墨菲先生认为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离不开“看”。
他说:“是美丽的图画和生活的故事教会了我数学。
”因此要让一年级学生学好数学,爱数学,教师在课堂内进行一月一次的绘本推荐阅读。
认真上好第一节数学绘本导读课,吸引学生的所有的兴趣去关注数学绘本。
在绘本导读课中,课题负责的周珊珊老师分3次进行了一年级数学绘本导读课展示,苏明杰老师参与导读课设计整个磨课过程,使导读课更走进学生,更体现数学化。
2013年6月5日课题顾问钱金铎特级教师亲自莅临指导,参与听课的有本校教师,来自新城一体化所有数学老师,还有定海、沈家门的领导和老师,并与湖州名师进行互动交流,听课评价,反响很好。
(数学绘本导读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初稿和定稿见附件2和附件3)(2)读绘本。
儿童天生就喜欢听故事,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选择绘本,利用绘本中的故事来呈现,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不断产生数学问题,从而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并鼓励学生课外独立阅读,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共读,回来和班中的同学一起交流,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鼓励实验班家长利用寒假一起参与亲子阅读活动,增进亲子阅读交流的机会,有36位家长还认真撰写了和孩子共读数学绘本后的体会和感受。
(具体见附件4)(3)演绘本。
爱演,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绘本中的内容,让学生变成绘本中的主角;让学生演一演,在演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去解决问题。
这样更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与合作中学习数学,真正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鼓励创造绘本,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一年级学生爱涂爱画爱模仿,借助数学绘本本身的魅力。
数学绘本是一本美丽的图画书。
它美。
它的画面有的湿漉漉有的暖洋洋,有的栩栩如生有的惟妙惟肖,有的穿越时空直抵心灵有的精确严谨干脆是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