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实验中学 2020届中考语文压轴试题七

山东实验中学 2020届中考语文压轴试题七

山东实验中学2020届中考语文压轴试题七一.积累与运用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水乡盐城,天光湖景,无限qǐ丽。

阳春三月,芦芽出水,荷菱密布,娇鲜欲滴。

春夏之际,万顷.湖荡,一片青绿,微风吹过,绿叶起波,游人穿梭其间,凉爽而qiè意。

黄金秋季,芦苇摇拽,荷菱点缀,白帆点点,鹅鸭群群,虾跳鱼跃,螃蟹横行,一展水乡的富挠和美丽,欣赏着美丽的“金滩银荡”,让人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ǐ丽_______ 万顷.______ qiè意______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3.将划横线语句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将“交往”改为“交流”)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

(在“审美”后加上“价值”)[来源:学科网]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将“探访”改为“探究”)5.下列几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现实生活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

②当时自己看似得益,也许几年或几十年后别人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③因为看着别人经营的项目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绞尽脑汁上同样项目,抢了别人的饭碗;④这些现象,堵了路,塞了心,没了情。

⑤又比如因为别人挡了路,于是挖空心思托关系,去实现自己的目标……⑥再如为了自己的升迁,费尽心思,堵死别人的路;A.①④③⑥⑤②B.①③⑥⑤④②C.①③⑥⑤②④D.①④②③⑤⑥6.古诗文默写(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

(崔颢《黄鹤楼》)(2)乡书何处达,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3)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4)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5)篮球巨星科比虽已逝去,但篮球世界还有正值壮年、气势如虹的詹姆斯,还有更加年轻、青出于蓝的库里……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8)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

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沿.溯阻绝(2)飞漱.其间(3)晴初霜旦.(4)属引.凄异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文中画线句写出了三峡的山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答:10.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

语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答:11.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答:(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张孝基仁爱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如礼:按规定礼节。

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

驯谨:顺从而谨慎。

1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富人惟一子惟吾德馨(《陋室铭》)B.富人病且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C.如得灌园以就食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D.不复有故态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13.短文表现了张孝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三个方面回答)答:(二)现代文阅读(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斑马线上的“风景”苏更林①说起斑马线,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

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近期,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礼让斑马线”的主题活动。

其实,斑马线不仅是行人的一条“生命线”,还是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②斑马线又称人行横道线,它规范了人与车的通行关系。

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其作用就是引导行人安全穿越马路。

在茫茫车海中,法律法规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只能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

看来,斑马线在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尽管设置斑马线的意义非凡,但是斑马线的外观却十分简单朴素,看上去就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

斑马线的最小宽度为3米,可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

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也不是随性画出来的。

按照斑马线标志标线设置规范,每条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

④关于斑马线的设置也是很有讲究的。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次干路及支路上大型公共建筑、卖场超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地铁站出口的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三是路侧有出入口或人流集中区域以及高峰时段横穿道路人流量大的路段。

⑤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一些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些城市推出的彩色斑马线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彩色斑马线可以采用彩色沥青路面,也可以采用胶带式粘贴。

与传统的白色条纹斑马线相比,彩色斑马线视觉效果醒目,不但能保护行人,而且可以减少行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制动距离。

⑥有些城市试行的3D立体斑马线,则通过白、蓝、黄三种颜色的搭配,突出了斑马线的立体感,因此可以更好地警示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让行。

而且,立体斑马线在白天和夜间都具有立体效果。

⑦设置斑马线的意义在于保护行人,然而,许多时候人们走在斑马线上会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

由于机动车常与行人争抢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

据统计,全国近3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

在这些事故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所导致的事故占到了90%。

此时,斑马线这条“安全线”就会沦落为一条“生死线”。

(选自《百科知识》2018年第1期)14.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的?答:15.现实生活中,斑马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16.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的画线句。

答:(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不识张晓风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

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

”弟弟沉吟了一下,说:“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

”然而,我真的知道父亲吗?我们曾认识过父亲吗?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父亲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

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把旧铜壶里掏出二十一块银元。

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元改变了父亲的一生。

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怜爱眼神。

他必是族人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然而,我真认识那孩子吗?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元来向这个世界打天下的孩子。

“台湾出的东西,就是没老家的好!”父亲总爱这么感叹。

“老家没有的就不说了,咱说有的,譬如这香椿。

”他指着院子里的香椿树,台湾的,“长这么细细小小一株。

在我们老家,那可是和榕树一样的大树啊!而且台湾是热带,一年到头都能长新芽,那芽也就不嫩了。

在我们老家,只有春天才冒得出新芽来,忽然一下,所有的嫩芽全冒出来了,又厚又多汁,大人小孩全来采呀,采下来用盐一揉,放在格架上晾,那架子上腌出来的卤汁就呼噜——呼噜——地一直流,下面就用盆接着,那卤汁下起面来,那个香呀——”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我被他言语中的象声词惊动。

那香椿树竟在我心里成为一座地标,我每次都循着那株香椿树去寻找父亲的故乡。

但我真的明白那棵树吗?父亲晚年,我推轮椅带他上南京中山陵,只因他曾跟我说过:“总理下葬的时候,我是军校学生,上面在我们中间选了些人去抬棺材,我被选上了……”他对总理一心崇敬——这一点,恐怕我也无法十分了然。

我当然也同意孙中山是可敬佩的,但恐怕未必那么百分之百的心悦诚服。

“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能有一人令你死心塌地,生死追随,父亲应该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我并不能体会。

年轻时的父亲,有一次去打猎。

一枪射出,一只小鸟应声而落,他捡起一看,小鸟已肚破肠流,他手里提着那温暖的肉体,看着那腹腔之内一一俱全的五脏,忽然决定终其一生不再射猎。

父亲在同事间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听母亲说有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杠子手”,意思是耿直不圆转,他听了也不气,只笑笑说“山难改,性难移”,从来不屑于改正。

然而在那个清晨,在树林里,对一只小鸟,他却生慈柔之心,誓言从此不射猎。

父亲的性格如铁如砧,却也如风如水——我何尝真正了解过他?《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眼看着光头赤脚披红斗篷的宝玉向他拜了四拜,转身而去,消失在茫茫雪原里,说:“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贾府上下数百人,谁又曾明白宝玉呢?家人之间,亦未必真能互相解读吧?我于我父亲,想来也是如此无知无识。

他的悲喜、他的起落、他的得意与哀伤、他的憾恨与自足,我哪里都能一一探知、一一感同身受呢?蒲公英的散蓬能叙述花托吗?不,它只知道自己在一阵风后身不由己地和花托相失相散了,它只记得叶嫩花初之际,被轻轻托住的安全的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