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程序设计”序列课题]话题作文的审题与构思建平世纪中学刘淼话题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围绕着所给的话题(即围绕着所给的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
例如:树,与人类相生相伴,各种各样;有形的树,无形的树。
有人栽树,有人毁树。
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叹息。
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
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思……请以"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记叙,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在此例中,"树"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只要考生所写作文与"树"有关,都算切题。
那么,话题作文具有哪些的特点呢?概括地说,它既有限制性(一定要在某个话题范围内立意)又有灵活性(自己立意,不限制文体,不限制学生思维)。
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1.相关性。
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2.自由性。
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
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题目自由。
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
但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2)选材自由。
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都可以写。
(3)文体自由。
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等文体。
(4)想象自由。
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但要注意想象的深度。
总之,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
考生可以在作文时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由于话题作文具有上述的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等诸多特点,能为考生创设较为自由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想象的翅膀,充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彰显自我,体现了新课改的写作目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这些要求在话题作文中得到最直接、最充分的体现),还体现了“人人有话说”的高考作文命题的要求;再加上话题作文能减少押题猜题机率,体现公平竞争。
因而话题作文在高考及各式各类的语文作文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然而,许多学生最感头痛的恰恰是话题作文,尤其是面对给出的话题材料,常常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
因此,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加强话题作文的指导,尤其是在审题与构思方面的指导,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话题作文的审题,除了要明确话题作文的一般特点之外,还须了解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区别(因为在此之前写的大多是命题作文):①话题作文只是提供了一个写作范围,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
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②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
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④话题作文作者是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在此基础上,还需明确几点:一是话题和材料的关系。
话题文题的构成一般为三块内容:(1)阅读材料;(2)要求就某一话题写文章;(3)诸如立意、卷面、字数等方面的注意点。
如2002年春季高考作文题:根据艾青的《海员》一诗(这首诗写出了海员盼望出海和盼望归航两种内心状态),要求是诗中的“出发”、“到达”引发你什么感想,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话题是从材料中来,受到材料的限制;但更多的是得到材料的启发。
话题往往是材料中最关键的一个词语或者句子,可以使我们更快更好地确立题旨;而根据话题反观材料,可以使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材料,体会材料的真谛。
如《海员》一诗,要求不是以“海员”为话题,而是以“出发和到达”为话题,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正确捕捉原诗的主旨,让我们有更广阔的联想空间。
二是话题的几种类型。
首先要读懂材料和话题的关系,判断作文命题的内涵特点,确定话题的类型。
分析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结合话题本身的形式,可以归纳分为以下几类:联想想象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完全可以凭借想象的翅膀进行合理科学的“移植”创造;方案型,如2000年上海卷,要求学生对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进行主题设想,并进行论证;比喻象征型,如请以“夏天”为话题作文,如果仅仅是就事论事地描写记叙,就显得比较肤浅,而须揭示其意义;如果把“出发和到达”仅仅理解为出航和归航,自然是不够的;定向暗示型,一般指判断式的命题,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关系型,必须分析两者的关系,如“到达和出发”。
三是要不要引用材料的问题。
话题作文有著名的“三自原则”: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没有提到要不要引用材料的问题。
对此,我想关键要由文体和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如2001年高考“诚信”话题,如果写记叙文,内容上又与原来寓言无关,可以不用;如果是写议论文,可以把原寓言经过概括处理后作一个论据采用。
四是偏题问题。
的确,话题作文因为可以自定立意,缺少了限制,偏题离题的情况大为减少。
但也会出现跑题情况。
2002年春季高考题,就出现了三种情况:(1)浅,就事论事,有同学写了出航和归航的记叙文,没有理解出发与到达的象征意义;(2)偏,似连实断,有同学议论“入世”的结果是中国强大的原因,只有从强大出发才能达到“入世”的大好局面;(3)散,不知所云,有同学发出把握瞬间才能到达永恒的感想。
所以,写好话题作文与其他任何文章一样,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话题。
步骤是:(1)找准话题。
只要仔细阅读作文材料、要求,找准话题应是不难的。
如春季考题是以“出发和到达”为话题,而不是以“海员”为话题,也不是以“起锚”和“抛锚”为话题。
(2)理解话题。
把话题放到原材料中去理解。
如“出发”一词,结合原句“一个盼望出发”,理解只有出发才有机会,才能创造,才有收获;“到达”一词,结合原句“一个盼望到达”,理解盼望源自喜悦,喜悦源自收获,收获源自奋斗,奋斗源自“出发”。
这样就既理解话题,又引发了文章的思路。
(3)运用话题。
如议论文,不妨采用三对照的方法:作文开头对照话题,以求入题快;中间对照话题,以求议题准;结尾对照话题,以求结题深(深化题旨)。
话题作文的构思,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审清题意。
准确地审清题意是写好作文的关健。
审题的方法:先把作文题目(包括材料、写作注意事项、要求等)仔细阅读一遍。
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多行;而是要一字不漏地阅读(包括每个标点符号),把全部信息都弄清楚。
比较复杂的材料,须找出材料中的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找出结果并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
其次要找出关健句子:即总结性句子、提出要求的句子、总领材科的句子、抒情议论型的句子等。
请看下面作文题:面对新世纪,每个人的心中都可能有许多梦想,有的梦想可以扎根于日常生活――阳刚的男人之梦,温柔的女人之梦、理想的居家之梦、渴求财富的创业之梦……有的梦想可以飞翔在更广阔的时空领域,关于国家昌盛之梦、关于世界和平之梦、关于奥运之梦……在所有的梦想中,或许有一个最美妙、最朴素的。
请以“我的世纪之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先一字不漏地把材料和要求仔细读一遍,理清人物、事件及其关系:面向新世纪各种人的各种梦想。
梦想有美妙的,有朴素的。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
总领材料的句子:“面对新世纪……。
”议论抒情的句子:“在所有梦中……。
”注意表达写作要求的句子:“以……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话题作文审题不能否定话题。
例: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理解成“记忆是不可能移植的”。
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理解成“答案是不可能丰富多彩的。
”这样就否定话题,进入了审题误区,审题时不能偏离话题,另定话题。
比如,2001年全国卷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的考生由于没有认真读材料要求,没有抓住关键句子,写作时转到写人生得与失,取与舍的关系上,导致离题。
概括起来,审题就是全面观照,关注重点,审清范围、要求、目的。
二.确立中心。
中心即主题,它是文章的灵魂,是统帅。
一篇文章要围绕一个中心(论点,或叫主旨)。
话题不是中心,只是一个写作范围。
要从一个角度选定文章的中心,然后才能围绕中心进行写作。
确定中心的方法是:围绕话题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
立意要正确,鲜明,深刻(有现实意义,有预见性)。
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立意可定出“移植科学家的记忆造福人类”这个中心;以“诚信”为话题,立意可选定“市场竞争以诚信为本”这个中心;以“环保”为话题,可选定“净化河流——新世纪的重要任务”的中心;以“朋友”为话题,可选定“要交真诚的朋友”这个中心……三.确定文体。
文体是文章内容的载体,即表达内容的形式。
我们知道,同一主题可以由不同的文体来表现。
例如,表达“市场竞争以诚信为本”这个主旨,可以写记叙文,写散文,还可以写议论文,应当根据自己的擅长,自选一种文体。
记叙文、散文、议论文是就大范围而言,作文时可以用一种新形式来表达主题。
例如:书信体。
2001年高考作文,有的考生写“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
日记体,1999年高考作文,有的考生采取移植前后各一天的见闻,感受的日记体形式;有人学习模仿茅盾的《风景谈》,采用镜头组合式;有的采用小短剧式;有的用采访问答式的对话体;有的采用寓言体式;有的写小杂文;有的写小小说……考生借助以上各种文章体式,不仅找到了一个表达主题的好体裁,重要的是使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之,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在中心明确之后,选定一种自己擅长的写作文体。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并不等于不要考虑文体;几年来高考作文都有考生因文体混乱而失分较多的情况,须引以为戒。
四、拟好题目。
话题作文往往要求考生自拟题目。
在审好题,选定表达的中心,选好文章体裁之后,就要思考文章取一个什么题目的问题。
古语云“题者,目也;目者,眼也”。
文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取一个好标题至关重要。
在拟标题上,考生有如下误区:一是忘了取标题。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该篇作文内容、语言表达、结构都很好,本可以打较高分,但因无标题,只能降底等级。
二是就用话题作标题。
如以“诚信”为话题,就取标题为“诚信”;以“答案为丰富多彩的”的为话题,就取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用话题作标题不是不可以,但太平庸,看不出作者的创意,也很难看出文章的体裁和主旨,这样的文章较难得高分;三是标题太大,太笼统,采用了“谈……”,“论……”,“……的故事”。
好标题有以下几个标准:一是标题能反映文章主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二是标题要简练、明确;三是符合文体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