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角度关系。
3.真子午线:指向地球正北极和正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真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
4.磁子午线:指向地球磁北极和磁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磁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
5.磁偏角(δ):磁子午线和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以真子午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6.子午线收敛角(γ):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
(以真子午线为准,坐标纵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7.磁坐偏角(c):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
(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8.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0°-360°)。
9.象限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到某一直线的锐角(0°-90°)。
10.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11.三北方向: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绘有三种指向北方的线,即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线,称为三北方向线。
这三种方向线虽然都是指向北方,但这些北方实际上是不一致的,分别称为真北、磁北和坐标北,统称为三北方向。
年黄海高程系: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其他各控制点的绝对高程均是据此推算。
三、问答题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3.结合自己所学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输功能。
五、填空题1.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2.编绘成图过程可分为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四个步骤。
年代,德国地图学家佛莱泰格把地图学分为地图学理论、地图学方法论和地图学实践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4.《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地理学指南》成为西方古代地图编制理论的代表。
5.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1.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形成的形体,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
可以称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2.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3.大地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4.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
5.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列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
6.天文纬度: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7.大地经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8.大地纬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年黄海高程系: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其他各控制点的绝对高程均是据此推算。
10.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11.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12.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13.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14.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ds’(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ds(球面上微小圆半径,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
15.长度变形:就是长度比(μ)与1之差,用表v示长度变形则:v=μ-116.面积比: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d 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小圆面积)d F之比。
17.面积变形:就是面积比与1之差,以Vp表示。
Vp=p-118.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19.等变形线:就是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20.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21.圆住投影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
22.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
23.等角航线:就是指地球表面上与经线交角都相同的曲线,或者说是地球上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线。
24.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25.墨卡托投影:是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由荷兰制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创拟的。
用一个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体面切于赤道,按等角条件,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体面上,沿某一母线将圆柱体面剖开,展成平面,即可构成墨卡托投影。
三、问答题1.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a.地球仪上所有经线圈都是通过两极的大圆;长度相等;所有纬线除赤道是大圆外,其余都是小圆,并且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极地成为一点。
b.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c.经线和纬线是相互垂直的。
d.纬差相等的经线弧长相等;同一条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相等,在不同的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不等,而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的。
e.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同的经纬线网格面积相等,不同纬度带内,网格面积不等,同一经度带内,纬度越高,梯形面积越小。
由低纬向高纬逐渐缩小。
2.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式比例尺④特殊比例尺3.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伪方位投影: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柱投影:在圆柱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
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锥投影:在圆锥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
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多圆锥投影:设想有更多的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投影后沿一母线剪开展平。
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其圆心都在中央经线的延长线上。
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4.简述圆锥投影的分布规律。
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纬度φ的函数,而与经度λ无关。
各种变形都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对某一具体的变形性质而言,在同一条纬线上,其变形值相等。
等变形线与纬线平行,呈同心圆弧状分布。
切圆锥投影,圆锥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线,即标准纬线。
距标准纬线愈远,其变形愈大,而且由标准纬线向北的变形速度比由标准纬线向南快。
割圆锥投影,圆锥表面与球面相割的两条割线,即标准纬线。
距标准纬线愈远变形愈大,标准纬线外的变形分布规律同切圆锥投影,均为正形,标准纬线之间呈负变形。
5.试述等积正轴方位投影的投影条件、投影公式、经纬线形式和变形分布规律。
①投影条件:投影面---平面p=1 Ψ0=90o②投影公式:μ1=cosz/2 μ2= secz/2③经纬线形式: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经线是同心圆的半径。
在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减小。
④变形分布规律:ⅰ 投影中心无变形,离开投影中心愈远角度、长度变形增大。
ⅱ p=1 μ1< 1 μ1 1→ μ2 >1 μ2 1→ⅳ没有面积变形,但角度变形较大。
ⅴ角度、面积等变形线为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6.方位投影的特点是什么在投影平面上,由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的切点)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7.正轴圆柱投影中,经纬线网的特点是怎样的a.经线投影为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和经差成正比。
b.纬线投影成为一组与经线正交的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视投影条件而异。
c.和圆柱面相切的赤道弧长或相隔的两条纬线的弧长为正长无变形。
8.墨卡托投影投影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①在墨卡托投影中,面积变形最大。
在纬度60度地区,经线和纬线比都扩大了2倍,面积比P=m*n=2*2=4,扩大了4倍,愈接近两极,经纬线扩大的越多,在φ=80度时,经纬线都扩大了近6倍,面积比扩大了33倍,所以墨卡托投影在80度以上高纬地区通常就不绘出来了。
②在墨卡托投影上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在球心投影上大圆航线表现为直线。
远航时,完全沿着等角航线航行,走的是一条较远路线,是不经济的,但船只不必时常改变方向,大圆航线是一条最近的路线,但船只航行时要不断改变方向,如从非洲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沿等角航线航行,航程是6020海里,沿大圆航线航行5450海里,二者相差570海里(约1000公里)。
实际上在远洋航行时,一般把大圆航线展绘到墨卡托投影的海图上,然后把大圆航线分成几段,每一段连成直线,就是等角航线。
船只航行时,总的情况来说,大致是沿大圆航线航行。
因而走的是一条较近路线,但就每一段来说,走的又是等角航线,不用随时改变航向,从而领航十分方便。
9.我国按经差6°或3°是如何进行分带投影的我国规定1∶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采用6°分带投影,从0°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分成一带,全球共60带。
(13~23)我国规定1∶1万采用3°分带投影,从E1°3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分成一带,全球共120带。
(25~45)10.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特点是什么ⅰ中央经线取E150°,以突出我国在图幅中央的位置。
ⅱ全球大陆不产生目视变形,同纬度带面积变形近似相等,以利于比较我国与同纬度国家面积的对比。
ⅲ太平洋保持完整,利于显示我国与邻近国家的水陆联系。
11.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是什么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1.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2.分类: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3.符号化:将空间信息通过分类、简化、夸张等方法所获得的记号,根据其基本特征,相对重要性和相关位置制定成的各种图形。
4.定额指标:是按成图上单位面积的选取个数确定的。
5.资格排队:就是按空间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