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长学校讲座稿:成功人生-从培养习惯开始

家长学校讲座稿:成功人生-从培养习惯开始

家长学校讲座稿:成功人生-从培养习惯开始成功人生,从培养习惯开始卢峰镇一完小米友华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成功者。

其实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因素很多,如智商、天赋、性格、机遇等。

习惯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的问题。

一良好的习惯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什么是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是这样定义的: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它是一种行动,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

我们每个人身上总有一些好习惯,也有一些不好的习惯。

这些习惯,将影响你的一生。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在幼儿园。

”提问者愣住了,又问:“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科学家耐心的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从幼年时学到的一些基础知识,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这说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

《羊皮卷》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可以说,几乎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习惯是那支看不见的指挥棒,引导着我们的人生向着不同的方向迈进。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身上好习惯越多,距离成功越近。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话一点不假,有了一身好习惯的孩子,走遍天下我们都可以放心。

有一身坏习惯的孩子,让人一生都放心不下。

二培养哪些习惯作为一个社会人,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好习惯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把孩子需要培养的良好习惯分为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3个方面。

今天重点和大家交流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处多多。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

在信心、意志、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重要位置。

古今中外凡是在学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有着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好处:1、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按时上学;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上课铃响马上坐好等老师上课;放学后先写作业;自觉复习和预习等,目前很多孩子这些方面的习惯没有养成,早晨起床要家长多次催促;上课铃响了还在大声说笑打闹,依然安静不下来;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有的孩子才开始在书包里翻书,准备文具;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仅满足于完成老师留的作业。

而这些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不用家长督促和提醒,很自觉地按时做好这些工作,长期坚持,对学习很有帮助。

2、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使学习成为自觉行为。

比如孩子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会很自觉地记录下每天发生的事情;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当有闲暇时,就会很自然的拿起一本书;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读书时就会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摘录好的词句;养成了爱思考的习惯,当遇到问题时就会马上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而不是等别人来帮忙。

3、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

我认识的一位老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背诵历史大事年表,他把这叫做“做脑操”,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大发明。

著名雕塑家罗丹专心致志的修改雕塑,连身边的朋友离开都没有察觉。

现在孩子学习不专心的现象随处可见。

在课堂上首先表现为不会听课。

大多数孩子更愿意在课堂上发言,却很少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因为他们都习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希望以自我为中心。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自己的儿子,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之间谈话忽略了他时,小家伙就会不断的前来打搅:要么问个问题,要么要点东西,目的就是想引起大人注意,因为平时的家庭生活中,他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所以,当他想回答问题老师却没有叫到他时,他或者唉声叹气,或者干脆自己玩起来,或者一直高举着手,嘴里高喊“老师,我”,根本无心倾听同学在说什么,更不去思考别人说的和自己想的有什么区别。

当老师布置任务或讲解知识时,有的孩子低头做自己想做的事。

结果老师讲的知识他没学会,布置的任务他也完不成。

长期这样,学习成绩肯定受影响。

其次作业不认真。

有很多孩子边写作业边看电视,还有的一边写作业,一边和身边的人开玩笑,有的为了尽快写完作业多玩一会,就应付了事。

于是作业书写潦草,错误百出。

第三思考不用心,只要周围有一点干扰,注意力马上就会转移,这样的思考,当然不会有什么作用。

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习惯,首先要排除孩子周围的干扰,尽量给孩子安排安静的学习环境。

有的家长习惯让孩子在办公室完成作业,可有的办公室人员嘈杂,孩子根本就安静不下来,不利于孩子专心完成作业。

其次要向孩子强调倾听的重要性,人长了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多听少说。

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复述别人的发言,说一说老师或家长提出的要求,这样也能锻炼孩子的倾听能力。

再有家长对孩子提要求一定要简单明了,不能啰里啰唆,絮絮叨叨,让孩子不知道该干什么。

家长觉得重要的事情往往会重复好几遍,生怕孩子记不住,如果长期这样,孩子就会产生这样一种心理:听不听都一样,反正到时候再问也不迟,这样也不利于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

3、做事不拖拉的习惯。

磨蹭、拖拉是孩子学习中常见的毛病,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一个过程的。

孩子磨蹭的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疲塌无奈,能拖就拖;二是“慢性子”,行动迟缓,紧张不起来;三是缺乏时间观念。

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家长要采取不同的办法。

缺乏兴趣的,要在激发兴趣,加强辅导,增强自信方面下功夫。

后两种情况,家长可以加强专项训练。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计时训练,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布置的任务。

(一定要保证质量)一旦孩子完成了,要给与奖励。

如和孩子玩一个她喜欢的游戏,多给他一点玩耍的时间,允许他看自己喜欢的电视等。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能出尔反尔,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否则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另外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前完成了任务而临时增加任务,这样会让孩子认为提高效率的结果是换来更多的任务,还不如磨蹭呢,要让孩子尝到提高效率的甜头。

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做,开展小竞赛,效果会更好。

4 按计划完成任务。

“订计划容易执行计划难”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要想培养孩子按计划完成任务的习惯,首先帮孩子制订可行的计划。

有的孩子制订的计划中,几乎没有玩的时间,除了做作业、练琴就是看书,这样的计划能执行得下去吗?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没有玩耍的时间,孩子的天性受到束缚,他的学习热情能被调动起来吗?制定好了计划,家长要督促孩子按计划执行,尽量不要和孩子的计划冲突。

5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曾经有个家长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在楼下玩,他问:“作业写完了吗?”孩子回答:“写完了,就剩一篇作文等你回来了。

”说这件事的时候,家长有点无可奈何。

不辅导吧,孩子就完不成作业,辅导吧,孩子容易养成依赖性。

其实,辅导孩子功夫要下在平时,不要等老师布置了再去做。

平时带孩子出门,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明白道理,积累写作的素材。

有时候,孩子对某些事情视而不见,家长如果稍加引导就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能要求孩子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对孩子作文素材的积累是非常有好处的。

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动脑,学会使用工具书,遇到疑难问题时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能包办代替。

6 及时复习和预习的习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孩子每天学到的知识,不能孤立的存在于大脑中,只有把所学的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网络,才能真正掌握。

复习能促进知识间的整合,而预习能预知将要学习的内容,对于建构知识体系是有好处的。

培养孩子复习和预习的习惯,一方面可以制定学习计划,留出复习、预习的时间,督促孩子按计划执行;对年龄小的孩子可以通过让孩子复述一天的学习情况来引导孩子复习,复述的过程就是复习的过程,家长在听的时候还能了解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指导,避免孩子出现知识上的漏洞。

有的老师要求孩子列出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

不能一说复习就让孩子做大量的习题,机械重复的练习只能使孩子厌烦。

三培养习惯的方法教育是有规律的,培养良好的习惯也是有方法的。

1、和孩子一起成长今天的孩子是在信息时代长大的,不像我们小时候,父母、老师、教科书几乎成为我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我们的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太丰富了,电视、网络、各种报刊。

所以,我们不能只想着教育孩子,也要向孩子学习,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为了孩子,家长要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因为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榜样。

调查显示,知识分子,尤其是有所追求的知识分子家庭,平时选择电视节目大多倾向于与知识、信息、时事相关的节目,一般工人、农民家庭更喜欢看武打、歌舞、杂谈之类的节目。

受父母的影响,孩子的爱好也存在这样的差别。

父母爱读书,孩子一般也爱读书;父母经商的,孩子谈起经商之道往往也是一套一套的。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氛围,和谐、宁静、有规律的生活,会使孩子心情愉悦,对学习、生活和习惯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2、尊重规律,讲究方法据美国科学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这21天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

所以,周士渊先生认为,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

同时还总结出习惯培养的七个秘诀:真正懂得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非典时期,人们都重视卫生习惯和运动锻炼,为什么?认识到了重要性。

制定可行性方案。

所谓可行性,就是制定计划要符合实际,让孩子稍做努力就能完成。

只有找到切合实际的可行的办法,才能完成习惯的培养任务。

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需要培养的习惯很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统筹安排,每个阶段着重培养一个习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

每天前进一点。

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过于心急。

可以要求孩子每天进步一点。

比如有的孩子做作业不专心,经常找各种借口出来。

家长就可以在孩子开始做作业之前提醒他做好准备,包括喝水、上厕所等,然后和孩子商量整个写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出来几次,然后慢慢提高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