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气象基础知识
谈到气象,大家就会想到每天的天 气预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 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气象, 特别是每天的天气预报,不管是城市的 人们,还是广大农民朋友们,一到晚上 7:35分,都会准时坐到电视机旁,看 一看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好根据天气预 报安排自己第二天的事情。
我们在观看电视 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时 候,看着节目主持人 三言两语就把未来两 天的天气娓娓道出, 显得轻松自如。其实, 这短短几分钟的节目, 凝聚了我国数万气象 工作者乃至全球气象 工作者的劳动心血。
前言---气象信息员工作的背景
气象信息传递工作的重要性
• 全球变暖导致天气气候极端事件频发、重发,造成日益严重的 社会、经济和生态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 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2006年1月12日正式印发的《国 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 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 全,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 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受台风、暴雨 (雪)、干旱、沙尘暴、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重大气象 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 总值的1%~3%。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警报服务,提高全 社会防御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 产的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南京南京年初冰冻灾害导致:电网瘫痪、工业停产、 交通受阻、农林业受损,严重影响群众生活
全省受灾,68.2%的县冰冻持续时间突破历史记录 直接经济损失南京X亿元,一季度经济负增长2%
(3)2007年暖冬
2月份平均气温与常年相比异常偏高,偏高 幅度为6.3(南京)-7℃(南京)之间,已 达到特高标准 。
南京市主要气象灾害
• 南京市气象灾害种类多、頻率高,气象部门 按照“管天为民、追求卓越,尊重规律、 天人和谐,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有预则 立、防重于抢,依靠科技、准确及时,趋 利避害、积极转化”理念,加强气象灾害 的监测和预警工作,积极地为各级政府和 社会各界、各行各业提供防灾减灾的气象 服务。
气候特点
(4)森林火灾
南京南京年X月X日 至X月X日初受暖冬 气候影响,我市共发 生火灾火警南京X起, 其中最多的一天发生 34起。X月X日南京 南京发生火灾,南京 人死亡。
火灾现场
应急 保障
(5)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
强对流性天气是我市春季和夏初高发的气象 灾害,带来强冰雹和强阵性大风灾害。
冰雹(风雹灾)
南京年X月X日、X月X日、南京日等日我市各 地均不同程度遭受暴雨袭击,局地强暴雨 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象防灾减灾 基础知识
2014年4月
主要内容
• • • • • • 前言 气象基础知识 主要气象灾害 气象预警信号类别及含义 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气象信息员职责
前言---气象是什么?
• 气象:是指大气的状态和 现象,如冷、热、干、湿、 风、云、雨、雪等。 • 需要观测的气象要素— • 状态:气温、湿度、气压、 降水量、风向与风速、云 量、能见度等 • 现象:降水、云状、雷电、 等。
X 年X 月 X日南京 遭受冰雹 大风袭 击,图 为吹断 的大树
07年4月1日南京南京司遭受冰 雹袭击,部分油菜绝收
(6)暴雨洪涝
气象上暴雨的划分标准规定为:若24小时内的降水量达 到50.0~99.9毫米,称为暴雨,100.0~199.9毫米,称为大 暴雨,≥200.0毫米,称为特大暴雨。
暴雨洪涝是对南京省国计民 生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气象 灾害之一。主要体现为降水 时间集中,即雨强大,降水 总量大,极易引起山洪暴发 造成洪涝灾害,还可引发山 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造成江河水位陡涨、水库垮 坝、低洼地区积涝等,暴雨 若持续时间较长,则更易引 发严重的洪涝及次生灾害。
(1)持续干旱
(2)20Leabharlann 8年初凝冻在南京,俗称凝冻或“桐油凝”,学名:雨凇。具体表现为: 在冬季受冷空气入侵影响出现低温阴雨天气时,常常出现在 电线、树枝、地面上形成坚硬的冰层。
• • • •
南京年X月至X月, 我市出现了连续24-26 天的冻雨天气。最大 电线结冰直径达到南 京 • 毫米,属于八十年一 • 遇的罕见凝冻天气。 •
雨<100mm ,大暴雨<250mm ,特大暴雨>250mm

留心的人会发现,在今年的天气预报版图 上,同时出现了多种极端天气,包括江西、 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出现的暴雨,湖北、 贵州、云南等地遭受的风雹灾害,华北、 东北出现的大范围降温,西南部分地区依 然持续的旱情,新疆、甘肃遭遇的沙尘暴, 哈尔滨出现的暴雪等等。极端天气一齐登 场,几乎波及整个中国版图……于是, “反常”、“异常”、“奇怪”成为很多 人对今年天气气候的切身感受。将目光移 至全球,情况亦如此。
说到极端天气,人们会联想到去年的一部 电影《2012》。电影中大量的场景虚拟了地球 上各种极端的天气,于是有人担心,是不是到 2012年真的会出现大毁灭。中国气象局郑国光 局长解释说,虽然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增强是一种 趋势,但是还不至于出现《2012》电影中出现 那种情景,但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 除全球变暖外,不少学者认为“人为”因素 也造成了极端天气的“常态化”,是自然生态平 衡被破坏的结果。“从农业产生的背景看,人口 剧增、生态环境变化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胡锦涛总 书记、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分别就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 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也明确指出 “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设立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 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据 统计,气象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98%以上发生在农村, 农民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大的群体。正是这个群体,一 方面不能及时方便地得到气象信息,另一方面即使获得 气象信息也很难有效利用。因此,为积极实施科学的气 象灾害应急管理,在负责气象灾害预测预报预警的气象 部门与广大社会公众之间建立一座畅通的、双向的信息 桥梁,通过它将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 社会公众,同时将各地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时上报反 馈到气象部门,是一件十分必要而且需求迫切的工作。
常见气象用语
• 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
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而气候则是指长时期内(月、季、 年、数年甚至数百年以上)天气的平均或统计状况,通常由某
一时段内的平均值以及距平均值的离差值来表征,主要反映一
个地区的冷、热、干、湿等基本特征,即地球上某一时段各种 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 •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气候离差值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 著变化,如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 及极端天气事件等的变化。人们常说的全球变暖就是气候变化 的重要表现之一。 • 雨量等级:小雨<10mm,中雨<25 mm ,大雨<50mm ,暴
灾害分布受地域影响
• 全市各地受地形影响,灾害天气的分布不 一样,南京、南京、南京相对较冷,凝冻 灾害比其他区域重; • 南京、南京温度较高,高温和干旱灾害相 对较重; • 南京的大风天气相对较多; • 受河流、湖泊的影响,中部以南的南京、 南京、南京冰雹灾害相对较重。
近三年南京主要 天气气候事件
• 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占整个自然灾害的比 例则高达85% •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南京市气象灾害呈 现加剧的趋势 • 据统计,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已占GDP的3%—6%。
• 对于我市来说经常出现的有 南京种灾害性天气。
南京市各种灾害性天气易出现的时段
• 洪涝和暴雨 :主汛期(5-9月份)、局地强暴雨(3-4月份) • 干旱:伏旱(7-8月份)、秋旱(9-11月份)、伏秋连旱(711月份)、春旱(3-5月份) • 大风:西南大风(3-4月份)、雷雨大风(3-5月份) 强对流天气:雷电(2-10月份)、雷暴大风(3-5月份)、强 雷雨(3-8月份)、冰雹(2-5月份)、飑线(3-6月份)等 • 低温冻害:秋风(8-9月份);秋绵雨(9-11月份);倒春寒 (3-4月份);凝冻、雪(12-2月份);霜(11-3月份) • 高温(7-8月份) • 大雾(全年)
• • • • • • • • (1)持续干旱; (2)凝冻; (3)暖冬; (4)森林火灾; (5)强对流天气; (6)暴雨; (7)大雾天气; (8)秋风。
好年景仍 有气象灾 害!!!
干旱是指水资源的收与支或供与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它接影响着地 表径流、地下水、土壤水分的短缺程度及作物、人类社会等对水 分需求的满足程度。 • 20南京年南京月至20南 京年X月我市遭受特大秋 冬春持续干旱,稻田开 裂,水库干涸,南京X. 南京万人,南京.南京万 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因 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南 京X亿元,南京、南京出 现县城供水局面。
前言---气象灾害的具体定义和特点
• 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 接的损害,被称为气象灾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气象 灾害的特点是: • ①种类多。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 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7大类20余种,如果 细分; 可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 ②范围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气象灾害;无论在高山、平原、高 原、海岛,还是在江、河、 湖、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 ③频率高。我国从 1950-1988年的38年内每年都出现旱、涝和台 风等多种灾 害,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涝灾5.8次,登陆我国的热 带气旋6.9个。 • ④持续时间长。“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 出现。例如, 1951一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 连旱的年份有14年。 • ⑤群发性突出。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 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 流性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 • ⑥连锁反应显著。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 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 ⑦灾情重。联合国公布的1947一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 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