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个有参考价值的社科类论文

几个有参考价值的社科类论文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刍议文化对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作用来源: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小类:社会大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简介: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

认为:文化在人类各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世界发展最快的时代总是在文化的大繁荣之后。

指出:在当下,必须大力繁荣中国文化并发挥它的灵魂作用,以中国文化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详细介绍: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

认为:文化在人类各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世界发展最快的时代总是在文化的大繁荣之后。

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事实发现:在古代,中华民族因文化繁荣而国家昌盛;近代却因文化衰落而国破家亡。

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分析以及查阅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论述发现: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查看更多)•作品专业信息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目的:论证文化在人类民族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灵魂作用,研究中国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探讨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思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性作用,通过对比说明西方“人欲”文化主导下的现实社会的不足,论证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及其对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和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文化角度出发,提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讨论文化对人类民族历史发展变化的影响。

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指出西方“人欲”文化的不足与缺陷,突出中国文化的优异性,认为中国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针。

探讨中国文化对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以及怎样依靠中国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研究世界民族兴衰史上开辟一新领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言献策。

作品摘要文化在人类各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性因素,世界发展最快的时代总是在文化的大繁荣之后。

在古代,中华民族因文化繁荣而国家昌盛;近代却因文化衰落而国破家亡。

以致于当今,社会上出现了全盘西化、民族文化死亡论等思潮。

而诺贝尔奖得主们却一致认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原因是“人欲”文化主导下的西方世界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却产生了诸如世界大战、人伦道德丧失等严重问题,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中国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更是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针。

经历史之世、致以为今日之用,同时面对当今西方反华势力鼓吹“中国威胁论”等丑化、西化中国的行径。

无论历史经验的启示还是现实的紧迫需要,都要求繁荣、发扬中国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下,大力繁荣中国文化并发挥它的灵魂作用,无疑将会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更可以借世界对中国文化的需要来引领世界的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的崛起。

(收起)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未曾发表,在学校第九届“创新杯”比赛中获第二名。

参考文献[1]刘桂生张步洲.《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9 [2]谭卫华、阎缨《论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张力》.云南:《思想战线》[N].2001.6 [3]陈勇勤.《从“文化力——管理力”角度审视历史上中西“思维模式——经济政策”》[N].《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1期[4]周瑾.《冯骥才:文华是一个民族的灵魂》[N]《人物素描》2005.10-28. [5]刘延东.《伟大的文化推进伟大的复兴》[N].北京:《人民日报》2005.10-13. [6]杨叔子.《弘扬民族文化推进自主创新》专题报告会.南宁[7]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90-391. [8]宣兆琦《论齐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山东淄博:《管子学刊》,2005.4. [9](法)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A].一个自由人的崇拜[M].太原: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10]乐黛云.《多元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及文学可能做出的贡献》中国文化研究.2001春之卷(收起)调查方式向涉及该领域的老师、同学请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年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想。

当前,无数海内外华人学者为此从经济、政治、军事、地缘战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章传家和颜晓峰的《民族复兴之路的回望与思考》、北京大学门洪华的《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叶自成教授的《中国大战略》等等。

但从文化方面研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学者相对来说比较少,或是只研究了文化的一般性作用,而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深入讨论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影响力。

如:湖南师范大学方华刚硕士的《江泽民的文化思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曾小华的《文化•制度与社会变革》、巴蜀书社出版的《扩张与交往:区域历史文化简论》等等。

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灵魂作用,继而从战略高度研究中国文化对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对我们现在的启示。

关于对大一新生大学适应性及个人预期的调查报告来源: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小类:社会大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简介: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初中以来的新教育改革的影响之下,在湖南省2010届的大一新生的心理和思想上,他们会用怎样的心态和行为把握大学生活呢?并且他们对自己将来的择业问题以及自己的专业问题有着怎样的预期?详细介绍:研究的背景:1、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2、湖南省第一届教育改革的实施;3、西方思想的影响加强。

研究对象:首先在研究对象上,我想说明一下。

在以往对大学生的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比较高年级的研究比如大三、大四以及以毕业但待业的大学生。

而在本文的研究对象中。

我决定放弃对传统的研究对象即对大三、大四或者未就业的毕业大学生的研究,而专注于对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方法:在...(查看更多)•作品专业信息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目的:为了了解本届大一新生最新的关于择业方向和专业认同感地思想和心理动态以及目前他们的大学适应度问题。

基本思路:本次调查报告以了解本届大一新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为主要目的,其中是想通过了解他们的个人预期来作为了解他们思想动态的主要切入点和考察点,因此会偏多的社会分析法比如假设法。

同时也把了解他们目前的大学生适应度来作为辅助考察点。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科学性:2、调查对象:共涉及到英语师范等教育类专业、金融等方面的管理类专业、生物科学等生物科学类专业、高尔夫等体育类专业、园林园艺等艺术类专业等,共6大类专业,12种小专业。

独特之处:新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抛弃了以往的大三、大四或应届未就业的毕业生等传统对象的研究,专注于对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新领域: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大学生个人预期,据我所知,是很少有人涉足的新领域。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实指导意义:可以通过对大学生个人预期的研究,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尤其是本届2010年入学的大一新生,因为他们经历了湖南首届教育改革和完全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分析出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和所拥有的积极潜能,以便能够更早的发现并为更好地解决目前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提供建议作品摘要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07年增加85万,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破纪录的611万,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以每年50万的数量递增,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初中以来的新教育改革的影响之下,在湖南省2010届的大一新生的心理和思想上,他们又是怎样把握大学...(查看更多)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本作品于2011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获得校级二等奖。

参考文献作品中大部分数据均来自网上搜索,当时未有记录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亲身体验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对于大学生的调查或者这么说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在国内有很多,而且多集中在对大学生现实就业状况或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研究,而在国外则多集中在多大学生的心理学的研究,并且就国内来说,对大学生的研究对象或主要也多集中在比较高年级的研究比如大三、大四以及以毕业但待业的大学生。

因为对低年级的研究对现实就业问题的解决似乎没多大直接意义,同时大学生的观念也存在着极大的变数。

因此很少有人把注意力专注于对低年级的研究比如大一。

更没有人会把研究的课题定位大一新生的预期问题。

因此在调查报告中我也写到了这次调查的困难度要比以往的对大学生的调查要大的多,这不仅因为本届大一新生的特殊性,而且还因为这次课题的特殊性。

因此在写调查报告时,我不得不一次次的为调查结果感到惊讶,因为它不停地冲击了我所熟知的传统观点。

项目名称: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湖南省高校的调查研究来源: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小类:社会大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简介:本次调查在湖南省各大高校广泛开展,包括: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以及其它高校等。

本调查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访、亲临实践、文献研究以及咨询老师等多种调查方式,分地域、分户籍,分性别和分年级,多角度地总结了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结构与特点,旨在提出兼具可行性与科学性的对策,合理地解决大学生精神消费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幸福感,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详细介绍:现今社会,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也在逐步提高,而科学与健康的精神文化消费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同时,也提升着个体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其整体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现今社会,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也在逐步提高,而科学与健康的精神文化消费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同时,也提升着个体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其整体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精神文化消费对大学生个人心智的健康成长、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并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工作乃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完善,恰恰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催化剂。

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引下,大学生应提升精神文化消费素质,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2010年9月20日至2011年3月5日,本次调查在湖南省各大高校广泛开展,包括: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以及其它高校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