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铁口岗位安全作业应知应会手册」、“应知”部分(一)岗位名称及作业任务(二)危险介质理化特性及主要技术参数(三)岗位主要危险源点情况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风险等级设备点检、维护、开口操作、更换开铁口钎子、卸钎子等作业煤气泄漏中毒二级操作不挡,工具烘烤状况爆炸二级进入铁口区域作业,确认泄漏煤气点燃中毒/窒息二级操作不挡,喷溅铁口烫伤二级烘烤铁口,操作不细烧伤二级更换开铁口钎子不挡拉伤三级捅铁口不挡烫伤三级在走梯、平台上滑倒、平台栏杆损坏摔伤四级铁沟高温辐射灼烫四级临时线路漏电触电四级煤气区域救助伤员时防护不当中毒四级烧铁口工具确认烧伤三级(一)作业程序及异常状态处置措施1、出铁水作业程序(1)开口机操作1、开口前检查开口机是否能运转正常,并装好风钻,启动液压泵2、按规定铁口角度对准中心线钻铁口,先用风钻分次逐步钻进,钻入500-600mm后换钢钎子,钻开铁口后,要迅速退回开口机,并关液压泵,拆下钎子及钎尾3、发现铁口内有铁时改用钎子打或氧气烧铁口,严禁用钻头钻,以防钻头损坏开铁口操作的要点是:无论铁口深浅,都要烘烤干,其中还要注意开口钎子铲的大小和铁口的潮湿状况。
(2)堵铁口操作铁口出现喷溅状况敲钟堵铁口。
依次是清理铁口两侧的喷溅杂物,拿起手锤敲钟操作,通知泥炮工堵铁口,通知主控室出铁完毕,打开冷却水阀门,打水冷却开口机设备堵铁口操作的要点是:无论铁口状况如何,铁口两侧杂物必须清理干净2、异常状态处置措施(1)开口机设备损坏的紧急处置1.1通知通知主控室;通知检修跟班人员1.2确认开口机损坏部位,通知点检人员准备好损坏部位的备件和物品,以便赢取更换时间;1.3接到更换备件时间短,不影响正常出铁点,及时联系可以适当延迟出铁时间。
1.4接到更换备件时间长,及时组织炉前人员迅速做好人工开铁口准备。
1.5准备好大锤、长度2 米的开口钎子1.6钎子一头对准铁口部位,一头用大锤轮流敲打钎子1.7开到铁口深度差不多的时候,用圆钢将铁口捅开(2)铁口漏的紧急处置2.1铁口漏铁时及时用泥炮堵住铁口,出铁时铁口大喷2.2铁口是否出净渣铁,是铁口深度一个指标2.3铁口孔道直径、铁口孔道的工作状态是出铁正点率的一个指标(二)处理异常失控状态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1、出铁口难开事故应急处置1.1原因1.1.1炮泥过硬,强度大。
1.1.2渣铁未出净,带铁堵口时夹杂渣铁、焦炭。
1.1.3炉缸不活跃,铁口过深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2.1措施2.1.1使用质量合格的炮泥。
2.1.2出净渣铁,铁口适当喷射。
2.1.3适当减少打泥量,备有长钎子。
2.1.4用氧气烧开出铁口。
2、铁口连续过浅事故应急处置2.1原因2.1.1渣铁未出净,炉缸内积存大量渣铁。
2.1.2开口操作不当,铁口孔道过大。
2.1.3“闷炮”开口操作。
2.1.4潮铁口出铁。
2.1.5炮泥质量差。
2.1.6下渣量大,渣流把铁口拉浅。
2.1.7打泥量少(包括大量跑泥)2.2措施2.2.1出净渣铁,增加打泥量,及时加高沟帮和沙坝。
2.2.2减小开口铁口孔径。
2.2.3改进炮泥质量。
224长期铁口浅,堵死铁口上方1〜2个风口。
改高压操作为常压操3、铁口过深应急处置3.1原因3.1.1打泥量过多。
3.1.2高炉小风操作或铁口上方风口的堵塞。
3.2措施3.2.1依铁口深度控制打泥量。
3.2.2铁口过深时,开口操作勿使钻杆损伤泥套上沿。
4、铁流过小应急处置4.1、原因4.1.1开口处理不当。
4.1.2开口钎子铲小。
4.1.3铁口孔道渗铁。
4.2、措施4.2.1在铁沟内做临时沙坝,来铁后再推开。
4.2.2孔道渗铁,使用无水炮泥的高炉可以二次开口, 特殊时候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闷炮,闷炮前必须保证过道眼通畅, 同时加高沟帮沙坝,闷炮时应结合铁口深度等情况。
5、潮铁口应急处置5.1、原因5.1.1铁口周围冷却壁漏水。
5.1.2铁口深度增加过快。
5.1.3出铁时间间隔短。
5.1.4炮泥水分大。
5.1.5打泥量多。
5.2措施5.2.1提前开口并间断用压缩空气吹.5.2.2检查冷却壁,杜绝水源。
5.2.3固定间隔正常出铁。
5.2.4稳定打泥量,提高炮泥质量6铁水流出后又凝结应急处置6.1原因6.1.1炉温低。
6.1.2铁口深开口孔径小,没有完全打开出铁口。
6.1.3捅铁口时,粘钎子将铁口凝结。
6.2.2铁口过深应控制打泥量。
6.2.3开口孔径适宜,有小流铁及时用捅棍捅开铁口。
6.2.4凝结后及时用氧气烧穿。
7出铁放炮应急处置7.1原因7.1.1铁口没有烘干、潮湿。
7.1.2冷却设备漏水。
7.2措施7.2.1烘干后出铁。
7.2.2使用无水炮泥。
7.2.3加强设备检查,发现漏水时,及时堵炮,休风更换冷却设备8出铁跑大流、跑焦炭应急处置8.1原因8. 1.1 上次未出净,或本次晚点出铁,渣铁量多。
8.1.2铁口深度过浅。
8.1.3风钻钻入太深,致使铁口孔径大。
8.1.4潮铁口出铁8.1.5闷炮造成跑大流。
8.1.6炉况不顺,铁前憋压或悬料。
8.1.7炮泥质量差与泥包的脱落。
8.1.8冶炼强度高,焦碳质量差。
8.9.2.2加高沟帮和沙坝。
8.2.3抓好正点出铁率,出铁流过大,适当减风降压出铁。
8.2.4改善炮泥质量,加强对铁口泥包的维护。
8.2.5小沟工应把包适当多留一些高度。
9封不住铁口应急处置9.1原因9.1.1泥套破损,烧坏炮头。
9.1.2泥炮故障,不能顺利打泥。
9.1.3堵口时,铁口前凝渣抗炮。
9.1.4铁口中心线偏移。
9.2措施9.2.1开口时钻头应对准出铁口中心。
9.2.2捅出铁口时,于铁口前架横梁。
9.2.3堵口前清理铁口前凝渣。
9.2.4时刻保持铁口泥套完好,铁中发现泥套破坏,应减风或休风堵铁口10退炮时渣铁跟出应急处置10.1原因10.1.1铁口过浅,渣铁又未出净。
10.1.2退炮时间早。
10.1.3炮泥结焦性能差。
10.1.4上炮时跑泥,打泥量少。
10.2.2堵泥应软硬适宜,不装冻泥。
10.2.3液压炮打泥缸不得漏油。
10.2.4堵口时,泥炮内应留有备用泥量。
10.2.5做好炮窝,防止跑泥。
11铁口自行漏铁应急处置11.1原因11.1.1铁口过浅渣铁未出净。
11.1.2炮泥质量差。
11.1.3炉内风压高,炉缸工作活跃。
11.1.4上次铁未出净即堵铁口。
11.1.5退炮早。
11.2措施11.2.1在渣铁未出净,铁口浅情况下延迟退炮时间。
11.2.2如渣铁出不净可减风控制料批,待下一次铁出净。
11.2.3提高炮泥质量,保持铁口泥套完好。
11.2.4发现铁口漏铁,及时堵上,具备出铁条件及时出铁。
(三)本岗位应急设备和器材的检查及使用1、空气呼吸器日常检查内容(1)使用前的检查气瓶压力是否符合要求,部件是否齐全完好,空气呼吸器应始终保持完好状态。
(2)常规功能检查(每月进行一次,由车间安全工程师负责): 气瓶的压力、部件的完好、气密检查(系统和面罩)、正压测试、报警哨测试。
气密检查:①系统检查,打开气瓶阀,使系统充满压力,再关闭气瓶阀, 观察压力表指示值,1分钟内压力下降不超过1MP②面罩检查,戴好面罩,关闭气瓶阀屏气10 秒钟,仔细听有没有泄漏声,并观察压力表,看压力值是否下降,测试后请立即打开气瓶阀。
正压测试:佩戴好空气呼吸器,用一手指扒开面罩一条缝,供气阀是否连续不断向面罩内供气。
报警哨测试:系统内充满压力后,关闭气瓶阀,用手旋转与供气阀相连接的红色旋钮,缓缓放出余气,观察压力表,压力降至红色警戒线时,报警哨响起,余气排出后复位。
2、空气呼吸器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必须检查气瓶压力,低于20 兆帕不宜使用。
(2)危险区域内,任何情况下,严禁摘下面罩。
(3)听到报警哨响起,应立即撤出危险区域。
(4)进入危险区域作业,必须两人以上,相互照应。
如有条件,再有一人监护最好。
(5)呼吸器及配件避免接触明火、高温。
(6)呼吸器严禁沾染油脂。
三、“应知应会”重点内容解读和补充说明部分(一)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规定1、上岗前正确穿戴劳保用品,帽带、衣襟、鞋带“三紧” ,开捅铁口时,佩戴护目镜。
2、开口机检修、检查或在开口机运转区域内作业,应断电、挂牌。
在人员撤离、摘除检修牌、发出报警信号(鸣铃或敲钟)后,再执行操作。
3、开口机运转期间,注意周围是否有人,防止“误操作”伤害;开口机区域作业,当心泥炮“误动作”伤害。
4、出铁前确认铁口、主沟、小坑、沙坝,要挡高、打实、烤干。
铁水包要对正出铁嘴,开口机设备要运转正常。
5、接触铁水的工具(钎子、勺子、耙子)必须烤干,防止放炮伤人。
严禁潮铁口出铁,铁口潮必须烤干后再出铁。
6、用氧气烤铁口时,手不准握胶管与铁管结合处,氧气管必须拧紧,防止倒火;严禁用氧气管捅铁口,防止铁水倒流。
7、开捅铁口时,严禁正对铁口,要注意后面有无行人及障碍物。
铁口对面不得站人,以免渣铁大喷造成烫伤。
8、换钢钎时,禁止用手直接接触钢钎,必须用钩子操作。
9、出铁、出渣时,严禁横跨铁沟、渣沟,以免滑倒烫伤。
10、禁止湿手摸电器开关,不得往电器上打水,以防触电。
11、必须认真如实填写安全检查表,发现安全隐患和各类安全信息,及时反馈。
(二)岗位人员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1、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2、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3、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5、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6、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7、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如实向事故调查组提供所知的相关情况。
(三)事故案例9.19 煤气中毒死亡事故一、事故简单经过2004 年9 月19 日8 点10 分,作业长安排煤气净化工刘xx 处理3# 干除尘3#除尘箱体煤气超标,8点30分死者刘xx和周xx、张xx、史xx四人将进、出口阀门关死,上人孔、放散打开进行凉箱。
13 点05 分左右,热喷工区煤气净化作业区甲班班长刘XX独自一人到3#干除尘3#箱体作业时,于13点25分左右除尘工王xx 上到3#干除尘3#箱体处,发现刘xx 倒在箱体内,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下午15 点40 分死亡。
二、原因分析1、刘xx 作为安全员在安排工作时没有安排互保人,同时在煤气区域作业也没有携带报警仪,违背了炼铁厂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第一条“煤气区域必须挂有明显标志牌,在煤气区域工作必须两人以上,站在上风向操作,并携带一氧化碳报警器及第六条“进入箱体作业,要对箱体内的一氧化碳和氧的含量进行监测,防止中毒和窒息”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