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路公路改造工程给水管道迁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施工单位:中诚智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日期:二O二0年八月五日目录一、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范围 (2)1.3编制原则 (2)2.1工程简介 (2)2.2管网现状 (4)三、施工原则 (7)四、地下管线探查 (7)4.1地质雷达探测 (8)4.1.1 探查方法简介 (8)4.1.2 探测试验与参数标定 (9)4.1.3 数据处理与资料分析 (9)4.1.4 图象解释 (10)4.2人工开槽 (11)4.3地下市政管线核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11)五、管线保护及迁移方案 (12)5.1管网改迁 (12)5.1.1 给水 (13)5.2地下管网保护 (15)5.2.1 开挖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15)六、迁移过程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材料保护 (15)七、施工过程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5)八、管网保护应急预案 (18)8.1成立管网应急抢险领导小组 (18)8.1.1 领导小组职责 (18)8.1.2 管网抢险应急电话: (19)8.2报告程序 (19)8.3工具、设备、器材清单 (19)8.4应急预案 (20)8.4.1 施工现场给水管爆裂应急预案 (20)一、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简称我院)签订的关于“拨改租”第一批、第二批-农村公路改建提升工程农村富民公路(以下简称“本项目”)相关合同。
(2)《关于下达刘白路等3个富民公路项目建设任务的通知》。
(3)《关于下达成都天府新区刘白路等3个项目施工图勘察设计任务的通知》。
(4)《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规划建设国土局2018年第6次交通运输专题会议纪要》(天成管规建土阅[2018]174号)。
(5)《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规划建设国土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及农村富民公路建设太平街道现场会议纪要》(天成管规建土阅[2018]197号)。
(6)《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附:《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和《四川省乡通村公路技术指南(试行)》。
(7)《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经济运行和安监局关于刘白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8)项目总体组编制的天府新区农村富民公路建设项目技术指导书及作业计划。
(9)《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郊区公路设计导则》(试行)。
1.2 编制范围本方案内容给水管网保护迁改的主要施工措施、技术保证措施、安全质量保证措施等内容。
1.3 编制原则1.3.1 文明施工原则。
避免因野蛮施工损坏管线,给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不便。
1.3.2 科学规划原则。
从节约出发,能就地保护的尽可能就地保护,避免迁改量过大,发生过大的迁改费用。
1.3.3 优化施工工艺原则。
避免因爆破振动速度超标给地下管网造成损坏。
二、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本项目位于太平镇小堰村、前进村境内,与东山旅游廊道连接,利用原路进行改扩建,路线长度为2.421Km,新建段0.263Km。
(刘白路长1.195Km;刘白路1还建段为k0+022.36-k0+875.5该段只实施沥青路面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上面层+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下面层和交安工程,长0.853Km;刘白路2长0.126Km)。
路面宽度为4.5m/6.5m,设计时速20Km/h.桥梁概况:桥梁上部结构跨径组合采用10米实心板、20米小箱梁。
结合类似已实施项目,及本项目的实际地形、地质情况,为方便施工,对路线桥梁跨径进行了归并,结合实际地形及线型条件,下部桥台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桩柱式桥台、重力式桥台,柱式台釆用中1.5m桩基础。
桩基采用C30水下混凝土.在刘白路公路工程幺堰坎桥桥台、清平中桥桩基位置,刘白路1护肩墙和衡重式挡墙,刘白路路基有市政自来水管通过,影响桩基施工和桥梁施工以及护肩墙和衡重式挡墙施工,必须迁改,由于施工场地有限现目前采取临时迁改和永久迁改。
工程量见下表:刘白路DN160(钢管)DN160(钢管98米)DN160(钢管98米)DN108*6(钢管108米)2.2 管网现状给水管道主要分布在路基左侧,主给水管为焊接式DN160钢管以及DN100PER管,分支管管径为DN32PER管在分支路口分别存在过街管道。
管网分布迁改图详见《刘白路已建段地形管线图管探图》与《现场实物图》。
三、施工原则1、管线迁改保护原则对于沿线影响施工管线,将采取盖板沟、吊等保护和临时永久搬迁相结合的办法予以处理。
2、先按图查清管线布置和走向,再用探测仪进行全面探测,最后对所有管线并进行有效保护和迁建。
3、根据现场情况和不同材料的管网,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和迁改方法。
4、先建后拆,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5、尽量利用已有设施,少建临时过度工程,尽量集中施工,充分利用和发挥机械设备效率。
6、管线保护程序根据管网线路图进行标识→地质雷达进行物探并标识→开挖沟槽、暴露管线→邀请相关各方现场察看→制定管线保护迁改方案→办理相关手续→进行管线保护迁改技术交底→执行保护迁改方案(调整方案)四、地下管线探查在施工准备期间,在现有设计提供管线资料及保护迁改方案基础上,会同业主、监理和相关单位一起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各种管线进行调查和复核,核实地下管线的类型、规格、埋深,并经有关部门或单位确认,然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拆迁、改移或采取措施进行悬吊或支托保护,当发现与设计所提供地下管线现状图不符的管线,及时报告有关单位,并请其进行复核。
核对后,确定处理方案并进行处理。
管线探查方法主要有地质雷达、红外探测、人工开槽等方法进行地下管线探测调查工作。
4.1 地质雷达探测4.1.1 探查方法简介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公司类似的施工经验,管线探查工作使用地质雷达探测方法。
地质雷达方法是向地下介质发射一定强度的高频电磁脉冲(几十兆赫兹至上千兆赫兹),电磁脉冲遇到不同电性介质的分界面时即产生反射或散射,地质雷达接收并记录这些信号,再通过进一步的信号处理和解释即可了解地下介质的情况。
从物探角度来讲,地质雷达信号的处理和解释在方法上与众所周知的反射地震法大体相同,只是它所涉及的波型和物性不同。
地质雷达采用的是时间域脉冲信号,将宽频带的脉冲发射到地下介质中,通过接收反射信号达到探测地下目标的目的,雷达系统向被探测物发射电磁脉冲,电磁脉冲穿过介质表面,碰到目标物或不同介质之间的界面而被反射回来,根据电磁波的双程走时的长短差别,确定探测目标的形态及属性,结合理论分析达到对埋藏目标的探测与判断。
在这个探测的过程中,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界面的反射系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相对于地质雷达所用的高频电磁脉冲而言,通常工程勘探和检测中所遇到的介质都是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
在这类介质中,反射系数和波速主要取决于介电常数,具体施工原理示意见下图。
4.1.2 探测试验与参数标定由于地质体变化的复杂性,针对具体场地,需要进行探测试验与参数标定,以便保证探测结果解释的精度。
在本场地选择勘察钻孔所在地段,进行探测试验,以勘察钻孔揭示地层情况为标准,进行了地球物理参数标定和该地典型地层单元雷达信号标志的确定。
4.1.3 数据处理与资料分析数据与资料的处理基本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将记录数据处理成图象进行巡视,然后会诊、查实、确认标志层与异常,确定突出异常的相关处理参数和使用程序。
二是用雷达专用软件程序包进行正式处理,资料处理的流程见下图4-2。
经过室内数据处理、分析、解释,地层非密实区、空洞等被准确、迅速识别。
这项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快速连续地获得地下介质的图像剖面,然后可据此研究较复杂的地下目标体(团状、点状或线状目标体)的空间特征。
图4-1 探测原理示意图 地面地层 目标 测点点距测点点距 测线 测磁波4.1.4 图象解释探地雷达的图象解释是一项“多学科的专家系统”,它包含了高频电磁波技术、材料、力学、数学、地质、地理、工程和建筑施工等多种学科和行业的知识与经验。
判读雷达扫描图象,首先是对图形与图象的正确识别,然后才是相关计算与解释。
图4-2 雷达资料处理流程图探地雷达所接收的是来自地下不同电性界面的反射波,电性界面包括了地质层界面和有限目的体的界面。
探地雷达透视扫描提供的二维彩色图象,是由多种色彩组成的,不同色彩反映的是电磁波反射强弱的变化,即反映了不同介质的电性差异。
探地雷达扫描图象的正确解释,是建立在探测参数选置合适,数据处理得当,有足够的模拟试验对比,以及阅图经验丰富等基础之上。
4.2 人工开槽人工开槽是沿改造道路横向每30m,纵向一条开挖2m深沟槽,使地下原有管线暴露出来,若未发现管线,改为机械开挖,再进行管线保护和改移。
4.3 地下市政管线核查的主要工作内容4.3.1、制定详尽细致的核查计划和核查方案:施工前组织专门的管线调查小组;4.3.2、对设计单位及业主提供的管线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和确认:对照业主提供的管线资料,进一步确定在工程影响范围内有无未显示管线情况;4.3.3、走访施工辖区影响范围内所有管线的业主及产权或主管单位,搜集施工影响范围内主要的管线资料,对地下所有管线进行探察和确认;4.3.4、准确探察和测定施工区域内所有管线的种类,位置、埋深、形状、尺寸等,并将核查结果报相应部门确认。
必要时,到现场进行人工挖槽探测;4.3.5、向有关部门确认各类管线的容许变形量;在管线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以下方法确定各类管线的允许变形,并与有关单位协商确定后报监理工程师备案。
对管线适应变形的能力重点分析长管的适应性与接头管(即管线采用管节构造接头)的适应性,对管线的适应变形后能力主要采用“允许曲率半径”来进行判断,两种管线的允许曲率半径可分别采用以下两式进行计算:长管: 接头管: 其中::管道允许曲率半径; :管道的弹性模量;d:管道的直径; :管道的允许应力;p L :管节长度;p D :管道外径;[]∆:管节接缝允许张开值;上述两式较为关键的两个值分别为管道的允许应力和管节接缝允许张开值,可依据管线类别、材质和相关的规范确定;4.3.6、将经过确认的所有地下管线的资料标注到平面图及剖面图上;4.3.7、向监理工程师及有关部门提交一份完整准确的地下管线核查报告;在调查清楚后,编写详细的地下管线保护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批准后,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方案进行施工。
五、管线保护及迁移方案5.1 管网改迁本工程给水管道为钢管和PE 管,节头多,易断裂,开挖时不可能保护得了,因此需对开挖范围内的给水主管进行改建和迁移。
需改迁的[][]p p p d E R σ2/⨯=[][]∆⨯=/P p p D L R []P R P E []p σ给水管道主要分部在刘白路左侧K0+800-K0+898段,刘白路1清平中桥段和刘白路1幺堰坎桥段,需拆除的钢给水管长达670m,主要管径有DN160,需拆除的PE给水管长达510m,主要管径DN110、DN32,给水管道按以下设计说明进行改迁:5.1.1 给水(1)废除原有清平中桥段现状给水管道,将零时改迁至原有清平中桥旁钢便桥上接入现有给水管道内;(2)废除原有幺堰坎桥段给水管道,将现状给水管道零时迁改至施工方建设的临时便道边上接入现有给水管道内;(3)废除刘白路1左侧K0+890-K1+010段现状给水管道和阀门井,将现状给水管道零时迁改至道路右侧接入现状的给水管道内;(4)废除刘白路左侧K0+800-K0+898段现状给水管道和阀门井,将现状给水管道零时迁改至道路右侧接入现状的给水管道内;废除改迁水管线详见《平面图》5.2 地下管网保护5.2.1 开挖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对在开挖范围内以及靠近开挖线的管线,又不便于迁移的,要重点在施工中加强保护,采取措施为:1)开挖时,应重点对开挖过程中新出现的管网进行核准,并与业主协商,以确定迁移位置及相关走向;2)开挖过程中,尽量小心施工,以避免施工中对管线的破坏;3)开挖过程中,根据管网埋设的深度,对相应开挖基槽边坡进行安全支护,以确保施工安全;4)在开挖施工时,若遇见积水,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后再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