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模板 (169)《田家四季歌》教学参考

经典模板 (169)《田家四季歌》教学参考

《田家四季歌》教学参考教材解析《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儿歌,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民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

学习本课,既可了解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常识,又能感受辛勤劳动带来的愉悦。

课文共4小节,抓住农家生活特点,依次写了四季农事。

春天草长莺飞,麦苗嫩、桑叶肥;夏天养蚕插秧,农事繁忙;秋天稻谷成熟,丰收在望;冬天新雪初霁,赶制年衣。

四季时令鲜明,富有浓郁的田家生活气息。

儿歌共4小节,每节3行,长短句交错,一节一韵,好像一首自然纯朴的民歌,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儿歌语言文白相间,许多语句都是从古诗文中演化而来的。

如“田家”指农村人家;“花开草长蝴蝶飞”令人想起高鼎《村居》中的“草长莺飞二月天”;“采桑养蚕又插秧”似从翁卷《乡村四月》演化而来,描绘了夏季忙碌的农事;“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又似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名句“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本课4幅插图,色彩淡雅,意境优美。

第一幅是“流连戏蝶时时舞”,第二幅是“戴月荷锄归”,第三幅是“鹅湖山下稻粮肥”,第四幅是“瑞雪兆丰年”,呼应儿歌内容,有助于课文理解。

教学目标1.认识“季、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会写“季、吹”等10个字,会写“四季、月光”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

“场”大多数情况下读第三声,表示“处所,能适应某种需要的较大的地方”,如“操场、球场、广场、菜场、农场”等。

本课中的“场”读第二声,专指“平坦的空地,多半用来脱粒、晒粮食”,如“打场”。

教学时,可结合第二小节的教学,借助插图理解“秋季里,稻上场”,区分第二声和第三声。

“了”也是多音字,“一年农事了”,表示一年农事全部结束,读liǎo。

建议学生利用构字规律等方法识记字形,并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识记生活中的常用字。

(1)图文结合识字。

“蝴蝶、麦苗、谷粒”可以通过观察图画,把识记字形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2)加一加识字。

“季、苗、肥、虽、辛、苦”都是合体字,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蝴、蝶、粒、苦”是形声字,可以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

(3)联系生活经验识字。

儿歌中有不少生字是生活或口语中常出现的字,如“季、肥、农、辛、苦、虽”,可以引导学生组词,比如,“四季、肥胖、农民、农家”,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说话,比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农民伯伯辛苦地劳动”“虽然今天下大雨,但是小朋友们还是按时到校”。

(4)结合课后题识字。

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都是关于农事的词汇,包含了不少生字,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后题,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农事,并开展相应的识字教学。

比如,“积肥”是指收集和贮存肥料,给农作物增加养分,“肥”特指“肥料”;“插秧”是指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或指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可以看看图片,做做动作。

2.写字。

本课要写的10个字,上下结构3个,如“季、辛、苦”,多横的字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横画的距离和长短;左右结构4个,如“吹、肥、忙、归”,重点指导左窄右宽;“戴”是本课书写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用部件组成识记字形。

本课10个字书写要点:“季”字书写要点“吹”字书写要点“肥”字书写要点“农”字书写要点“事”字书写要点“忙”字书写要点“归”字书写要点“辛”字书写要点“苦”字书写要点“戴”字书写要点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成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春季、吹牛、化肥、农活、连忙、回归、辛苦、爱戴。

二、课文学习1.朗读指导。

正确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首儿歌一共4小节,每一节结构相似,形成了长短句交错的明快节奏。

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节奏。

如: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采桑养蚕/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冬季里,雪初晴,新制棉衣/暖又轻。

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第一小节押“ei”韵,朗读时要注意“吹、飞、肥”三字的吐字正音。

朗读难点是“花开草长”的读音,教学时可结合图片理解儿歌描绘的是春天里小草长高、花朵开放、蝴蝶翩飞的画面。

“麦苗儿、桑叶儿”两处不应读成儿化音。

第一小节以描写春景为主,朗读节奏舒缓。

第二小节押“ɑng”韵,朗读时要注意“忙、秧、光”三字的吐字正音。

第二小节朗读节奏可略加快,如“采了……又……”,“早起……归来……”,体现农事的忙碌。

第三小节押“ɑng”韵,朗读时要注意“场、香、洋”三字的吐字正音。

朗读时节奏欢快,“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句末语调要上扬,体现农民丰收的喜悦。

第四小节押“ing”韵,朗读时要注意“晴、轻、盈”三字的吐字正音。

“了”在这里读“liǎo”,表示结束的意思。

朗读时,节奏舒缓,结尾“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可略放缓节奏,体现进入冬天后,农民丰年有余的生活场景。

2.理解运用。

这首儿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可能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或引导学生上网查询,或询问家长,初步了解田家生活,四季农事。

第一小节要引导学生感受春天万物生长、草长莺飞的季节特点,结合图片认识麦苗、桑叶,感受麦苗的鲜嫩,桑叶的肥美。

还可结合插图理解“花开草长蝴蝶飞”的春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

在此基础上理解第二小节“采桑养蚕又插秧”,指采桑叶喂养蚕,把秧苗分插于水田中使其茁壮成长。

第一、二小节以麦苗、桑叶的变化引出春夏两季田家的主要农事。

教师可借助课后第二题,适时补充夏季的农事活动,插秧后,农民伯伯还需施肥、耕田、除草,从儿歌的“农事忙、早起、勤耕作、戴月光”等词句,感受夏季农民的辛苦忙碌。

“戴月光”可以结合插图理解,夜幕降临,月光洒遍田野,农民伯伯扛着锄头,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身体虽然疲惫,但心情却是愉悦的!第三小节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情景。

稻子已经完全成熟,可以翻晒脱粒进仓了,“谷像黄金粒粒香”写出了稻谷颗粒饱满,色泽金黄。

教学时,可以结合插图或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悯农》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受农民伯伯的艰辛劳动和丰收带来的喜悦,理解“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第四小节描写了岁末年关,雪后初晴,田家轻松闲适的生活场景。

“一年农事了”指一年农事全部结束,可以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农民伯伯和家人们此刻坐在家里干什么,聊什么?从“笑盈盈”一词感受农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之情。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读出节奏。

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插图或填空形式,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第二题安排了一组四季农事活动的词语。

此题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理解积累关于农事的词语,进一步了解农家生活。

学生可能对其中的“耕田、打谷、积肥”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图片,结合讲解:“耕田”大意是指用犁把田土翻松;“打谷”是指用连枷或脱谷机给稻谷脱粒;“积肥”是指把各种肥料收集、积攒起来。

这些农事活动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教师提供相关图片或视频材料,帮助理解。

除了给出的农事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农事活动。

教学设计举例生字教学片段1.借助插图理解“戴月光”。

学生:“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戴月光”是什么意思呢?教师:你的问题提得非常好,可以联系插图想一想。

学生:我从插图中看出来,“戴月光”就是农民伯伯回来的时候很晚了,月亮已经升到半空啦!教师:“戴月光”就是指月光洒在了农民伯伯的身上。

一起读一读,再想一想:我们平时生活中还“戴”过什么东西?设计意图:“戴月光”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先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来理解,再联系生活经验积累关于戴的词语,区分常用字“戴”和“带”,并积累“披星戴月”,进一步理解“夏季里,农事忙”,最后指导书写。

2.辨析对比“戴”和“带”。

学生:戴红领巾。

学生:戴项链。

学生:戴围巾。

学生:戴面具。

学生:戴手表。

教师:像这样把东西戴在头上、脸上、脖子上,都用这个“戴”。

如果把东西随身带着,就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带”。

读一读,辨一辨,下面句子中应该用哪个“dài”(出示选词填空)。

3.联系上下文体会“农事多”。

教师:“归来戴月光”,就是指农民伯伯披着星光,顶着月亮,披星戴月地辛勤耕作。

读读第二小节,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这份辛苦。

学生:夏季里,农事忙,说明夏季里的农事很多很多。

学生:采了蚕桑又插秧,就是刚摘好桑叶养蚕,又要去田里插秧,真忙啊!教师:是啊,除了采桑、插秧,农民伯伯还有许多农事(出示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借助拼音读读这些农事,看看农民伯伯还要干哪些农活。

学生:农民伯伯还要耕了农田又除草。

学生:农民伯伯还要割麦又打谷。

教师:是啊,农民伯伯真忙碌,干完这件农活又忙着干另一件,诗人翁卷就写过一首诗《乡村四月》,其中就有:乡间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朗读“采了……又……”的时候要读得紧凑些。

学生:“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我从“早起、月光”看出农民伯伯早出晚归,真辛苦啊!教师:其实养蚕、耕种田地都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常常要早起晚归。

再读读这一小节,读出农民伯伯的这份忙碌。

4.观察对比书写“戴”。

教师:我们来写写这个有意思的“戴”。

仔细观察,“戴”字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戴”字是由“十、戈、田、共”4个字组成的。

教师:是的,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小朋友写的“戴”字,哪个更漂亮?学生:第一个。

第二个“戴”字右边的斜钩,写得太短了。

教师:观察得很仔细,“戴”的主笔是斜钩,书写的时候要突出这个主笔,起笔高,收笔低(学生再次书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