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颌骨骨折的护理查房

下颌骨骨折的护理查房


.
5
•(五)肌肉萎缩
•(六)潜在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周围血管功能障碍、周围神经受损、外伤性骨性关
节炎、骨折部位感染、肺部及泌尿道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脂肪栓塞和压疮
等。
•除以前称为愈合期。骨折处理后2~3天,肿 胀和疼痛减轻,无特殊禁忌,即可开始康复治疗。
骨折恢复期的护理
李颖
.
1
一、概述
• (一)骨折的定义

骨折是指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断裂。
• (二)骨折后长期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骨折在治疗中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固定受伤部位,甚至限制卧床,但
长时间制动可引起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关节内粘连、韧带退变等,造成骨
折虽愈合,但肢体遗留功能障碍。
• (三)骨折分类
• 1.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是指没有移位或移位很小的骨 折;不稳定性骨折是指一般的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多段骨折、粉碎性骨 折或伴有骨缺损的骨折,这一类骨折复位后容易在移位,不用特殊治疗难以
保持骨折的对位。
.
2
• 2.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是指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这 种骨折不易发生感染,愈合较好。开放性骨折是指附件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破 裂,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
• 3.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由各种外伤引起的骨折称为外伤性骨折。由 于骨骼本身的疾病破坏了骨骼原来的正常结构为病理性骨折。
• 4.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完全性骨折是指整个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全部中断,不完全性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部分中断。
• 5.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受伤3粥内的骨折属于新鲜骨折,3周以后称为陈 旧性骨折
(3)肢体骨折涉及关节面时,可每日定时取下固 定物,做受累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或采取CPM仪 进行持续被动运动,运动后再固定。
(4)骨折固定制动期间,注意维持正常肢体功能, 避免因卧床引起并发症。
(5)物理治疗:高频电疗、超声波治疗有助于骨
痂形成;红外线及各种热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消肿、止痛。
.
7
(1)骨折处的近端和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所有活动轴位的运动,主 要是主动运动和助力运动,注意上肢肩关节、掌指关节与拇外展的活动范围训
练;下肢踝关节正常活动范围训练。
.
6
(2)等长收缩练习:骨折复位固定后,以不影响 伤区稳定性为前提,进行有节律的肌肉等长收缩练 习,可防止肌肉粘连、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
•⑥、连续观察2周,骨折断端不发生畸形
.
4

③和⑤项测定时需慎重,以免发生骨折。
• 具备上述临床愈合的所有条件,且X片显示骨痂通过骨折线,骨折线小时 或接近消失,皮质骨界限消失,即为骨折骨性愈合。
•3.骨折愈合时间(见康复护理学280页表7-7)
•二、主要功能障碍
•(一)疼痛 •(二)局部肿胀和瘀斑 •(三)畸形 •(四)关节粘连
.
3
•(四)骨折愈合
•1.骨折愈合过程
分为血肿机化期(伤后4-5小时)、骨痂形成期(骨折后
一周)、骨性愈合期(骨折后8-12周)和塑性期四个阶段。
•2.骨折愈合的判定
•①、骨折断端无压痛
•②、无纵向扣痛
•③、骨折断端无异常活动
•④、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
•⑤、外固定解除后,上肢能向前伸手持重1kg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平地步行 3分钟不少于30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