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饲用微生态制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饲用微生态制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前, 国家还没有针对微生态制剂做出一个标准,而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导致微生态产品的活菌数标注五 花八门,其标注量从几个亿到几百亿不等,而实际产品的 活菌数量远远不能达到效果添加量, 致使添加产品后无 效果。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研制的微生态制 剂的标注量则是根据动物的肠道特点, 制定出最优菌群数 量,不同菌种用于不同动物剂量不同,除了测定活菌数之外 还要考虑代谢产物的作用。 笔者可根据客户需要提供检测 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可信。 5 添加量不够,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责任编辑:栗 林)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开发研制的微生 态制剂所采用的菌种均是自主研发, 是从上千株动物肠道 菌中,根据菌种所产酶系的消化能力、菌种产生的细菌素的 抗病能力而筛选出来的,再优化组合配方而成,并且它们之 间能够互利共生无颉颃作用。采用动物肠道原籍菌,能保持 同源性,菌株的黏附性强,原始菌种采用超低温真空管保存 技术,保证原始菌种活性,且使用菌种每 5 年更新 1 批,即 生产菌种限代使用,以防菌种变异、退化、突变,从而保证产 品质量的稳定。 2 菌种单一,缺少配伍使用
目前市场上微生态产品良莠不齐, 很多微生态产品 的生产方式停留于原始的固体发酵状态, 且是靠天吃饭 式的原始晾晒, 没有能力进行液态的深层发酵技术,这 就从源头上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和使用效果的不 明显。
内蒙 古 农 牧 业 科 学 院 动 物 医 学 研 究 所 研 制 的 微 生 态 产品首先采用单菌株的液态深层发酵, 液态发酵技术的 采用对酸度、还原糖、溶氧、温度、转速等关键点能有效 控制, 可保证菌种的纯度和高密度生长, 液态发酵采用 低温真空冻干机干燥, 可保证菌种高存活率, 储存周期 长。
国内大部分微生态产品菌种比较单一, 不能同时发挥
收 稿 日 期 :2011-01-28 作者 简 介 :王 浩 波 (1958—),男 ,副 研 究 员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动
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多种有益菌协同互补作用,产品使用效果不明显,对于不同 动物的使用效果差别较大。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研制的微生态制 剂产品均采用复合菌种,根据不同动物、不同的年龄阶段、 不同肠道菌群状态,根据动物的状态进行配方优化组合,充 分发挥不同有益菌的优良作用, 发挥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 作用,发挥产品的最大化优势。 配方应选定厌氧菌和兼性厌 氧菌共存的复合制剂生产产品 (国内外的试验证明当厌氧 菌 和 兼 性 厌 氧 菌 两 者 共 存 时 抗 病 效 果 最 佳 ),保 证 产 品 效 果 显著。 3 菌种针对性不强,常将 1 种产品用于不同动物
作为一种好的微生态制剂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针 对上述问题,笔者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 1 无自主菌种,多为采购,且菌种反复使用,致使菌种退 化,失去优良特性
缺乏原始菌种的保藏技术,不限制生产传代次数,菌种 长期使用,就会导致退化、甚至变异,从而失去菌种的优良 特性,无自主研发的企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其产品质量出 现不稳定可谓是家常便饭。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研制的微生态制 剂的添加量则是根据长期的试验总结, 给客户提供一个性 价比良好的产品。 6 饲料加工、运输和贮存中菌株活性下降
进入消化道后,多数有益活菌不易耐受胃酸和胆酸,难 有足够的数量到达肠道或定居肠道发挥作用, 在与肠道内 寄生的微生物竞争中难以获得优势地位, 不能有效抑制有 害菌。 有的活菌制剂对外界条件非常敏感,有益活菌对饲料 加工、运输、贮存、胃酸、胆酸、金属离子、抗生素等很多条件 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如果在菌种的筛选时没有解决这些 问题, 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微生态制剂的效果不明 显甚至无效果的现象。
目前,微生态制剂已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79
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所采用。 但是因为成本问题,微生态添 加剂的添加量一直是困惑饲料和养殖企业的头疼事, 而厂 家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事实,片面地减少添加量(活菌必须 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后才能发挥其效用),导致产品不能达到 应有的效果。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产品为通用型, 即 1 种产品多种动 物用,其产品使用没有针对性。 那么这些产品的一个最大缺 点就是没有根据不同动物的不同肠道菌群特点设计, 没有 考虑不同动物的不同阶段其所要求的菌群组合是完全不同 的,进而不能充分发挥产品的最大优势,也就是说其使用效 果会出现不明显、不稳定的现象。
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功效,作为一种可望取代抗生素的天然生物活性制剂,是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
剂。但是在我国由于使用不规范,致使应用效果不明显,作用或正或负,给养殖户普遍留下了负面影响。随着对微生态制
剂的深入研究,可开发利用的菌种不断增加,微生态制剂配方日趋复杂化和生产加工技术日益改进,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畜牧与饲料科学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11 ,32 (2 ):78-79
饲用微生态制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王浩波,敖 明,哈 斯,程 超,李巧贤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
摘要:微生态制剂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药物残留,具有保健、促进生
微生态制剂厂家没有给客户推荐一个明确的使用方案, 也就是说有些微生态制剂厂家没有做过这些颉颃共生 试验。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研制的微生态制 剂选用市场上常用的添加于饲料中的 12 种抗生素,对人们 目前使用的菌种做了互利共生试验, 将一些对抗生素敏感 的菌种淘汰,挑选对抗生素不敏感的菌种作为种子菌株,以 便消除抗生素对其影响,从而发挥微生态制剂的良好作用。 10 缺乏一套固定的菌种筛选程序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产品,虽然具有多功能性。 但不是一 种神药,所以不可能什么样的问题都能解决。 片面夸大微生 态制剂的效果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因此,必须客观认识微生 态制剂,不能盲目听信片面之词,从而造成微生态制剂使用 效果的负面影响。 9 采用的菌株不能有效和抗生素联合使用
目前我国的养殖模式还是以散养为主,这就导致了饲 料企业抗生素的添加不能减少,所以饲料企业在使用微生 态制剂的同时也使用了抗生素,没有了解其使用的抗生素 是否能够和微生态制剂协同使用,若两者颉颃,则出现效 果负效应, 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进一步推广, 究其原因是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研制的微生态制 剂的菌种利用芯材、壁材、多糖、蛋白质、油质等多层包被, 能够提高存活率、耐酸、耐氧、耐高温性,为微生态制剂的稳 定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存活率由单纯的微胶囊包被的 10%提高到 90%以上,且菌种经过了多步筛选:①菌种生化 试 验;②菌 种 共 生 试 验 ;③菌 种 诱 变 、驯 化 、γ 射 线 、耐 氧 试 验 ;④菌 种 黏 附 性 试 验 ;⑤ 菌 种 消 化 力 试 验 ;⑥ 菌 种 耐 酸 碱 、 耐胆盐试验; ⑦菌种耐金属离子试验; ⑧菌种耐抗生素试 验 ;⑨菌 种 耐 温 试验 ;⑩菌 种 代 谢 物 检 测 试验 ; 11 菌 种 的 安 全性试验; 12 菌种鉴定。 研究人员从 1 000 多种有益菌中通 过这些筛选试验,逐步淘汰弱势菌株,保留黏附性强、耐受 力强,且能互利共生、协同发挥作用的有益菌株,以保证产 品的效果和稳定性。 7 应用缺少针对性,较少考虑作用对象、使用目的和使用 环境
内蒙古农牧业科 学 院 动 物 医 学 研 究 所 研 制 的 微 生 态 制剂所采用的菌种均采集自同源动物, 保证菌株的良好 黏附性和肠道适应性,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动物、不同动 物的年龄阶段、不同肠道菌群状态进行配方优化组合,充 分发挥不同有益菌的优良作用, 发挥他们之间的优势互 补作用,发挥产品的最大化优势。 提高免疫力、防病、治疗 消化道疾患效果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生产性能效 果显著。 4 菌种剂量和浓度不够,没有达到作用剂量
生物技术产品要有良好的技术基础, 从基础研究到应 用研究再到开发研究, 要根据不同动物不同时期的不同用 法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和依据。 首先要筛选到良好的有益 菌或基因工程菌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之后是配备先进 的发酵生产设备和控制条件,确保菌种发酵产品的质量,严 格按照生物制品的生产要求进行生产。 同时,根据不同品种 动物的需求特点, 进行微生态制剂配方的优化组合设计和 原料组合,辅助客户采用正确的使用方法,跟踪客户的使用 效果,配备技术服务队伍,才能确保生产出绿色环保的肉、 蛋、奶等食品,为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做出 贡献。
目前,市场上很多的微生态产品均为通用型,一种产品 多种动物使用,没有针对一种动物开发特定的专用产品,且 没有明确的使用目的,这就导致产品使用效果不明显。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研制的微生态 制剂则根据不同动物、 不同的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发了不 同的产品, 以保证产品有针对性的使用进而充分发挥作 用。 8 片面夸大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液态发酵后再根据不同动物制定不同的配方进行复 配,复配后进行固体发酵,以得到最多的代谢产物。 固体的 发酵则是针对不同菌种选择不同培养基和固体发酵基料, 以保证好的活菌数和生产最多有益的代谢产物, 其干燥工 艺则采用国家专利技术设备进行低温负压脉冲气流干燥, 保证了产品中活菌的高存活率。 12 技术保障(要有国家行业标准)
范围将继续得到扩展,产品将日趋稳定和完善。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饲用微生态制剂;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 图 分 类 号 :S816.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顺 序 编 号 :1672-5190(2011)02-0078-02
目前,我国微生态制剂厂家众多,品种繁多,产品质量 良莠不齐, 且由于我国特殊的养殖模式, 再加上使用不规 范,致使应用效果不明显,作用或正或负,给养殖户普遍留 下了负面影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自主 筛选的目的菌种, 缺乏原始菌种的保藏技术, 多为采购获 得,且菌种反复使用,不限制传代次数,致使菌种退化,失去 优 良 特 性 ;②菌 种 单 一 ,缺 少 配 伍 使 用 ;③ 菌 种 针 对 性 不 强 , 常 将 一 种 产 品 用 于 不 同 动 物 ;④菌 种 剂 量 和 浓 度 不 够 ,没 有 达 到 作 用 剂 量 ;⑤ 添 加 量 不 够 ,不 能 达 到 应 有 的 效 果 ;⑥ 饲 料加工、运输和贮存中,菌株活性下降;进入消化道后,多数 不易耐受胃酸和胆酸, 难有足够的数量到达肠道或定居肠 道发挥作用, 在与肠道内寄生的微生物竞争中难以获得优 势 地 位 ,不 能 有 效 抑 制 有 害 菌 ;⑦ 应 用 缺 少 针 对 性 ,较 少 考 虑 作 用 对 象 、使 用 目 的 和 使 用 环 境 ;⑧ 片 面 夸 大 微 生 态 制 剂 的 作 用 ;⑨采 用 的 菌 株 不 能 有 效 和 抗 生 素 联 合 使 用 ;⑩ 缺 乏 一套固定的菌种筛选程序; 11 缺乏合理的发酵和干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