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美术史重点

中外美术史重点

综合重点(填空选择)威尼斯画派:乔尔乔尼《入睡的维纳斯》完美体现了灵与肉的统一,《暴风雨》迷恋的自然风光、《田园合奏》;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健康生命的美和诱惑力《酒神节的狂欢》、《花神》龙山文化(代表:黑陶)红山文化(玉龙)良渚文化(玉琮)马家窑代表新石器中晚期文化代表(舞蹈彩陶盆)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希腊建筑柱式-----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希拉神庙典型模式--------围住式中世纪美术四个发展阶段:1、早期基督美术(以《圣经》为题材“巴西里卡”教堂2、拜占庭美术最显著的成就是教堂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大《圣马可教堂》3、罗马式美术11、12世纪的美术被成为罗马式美术是整个中世纪非写实风格的高峰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和新面貌教堂建筑结构采用罗马时代的拱圆和梁柱结构体系并与蛮族时代的夸张变形相结合着重渲染了宗教精神的崇高与神秘代表建筑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圣马可大教堂》法国《圣塞尔宁教堂》西班牙《圣地亚哥》4、哥特式美术是指公元12C至13C世纪那些蛮族哥特人创造出来的艺术样式这种样式以教堂建筑上高直、拱圆有肋的圆顶和精致繁琐的装饰为标志代表建筑《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意大利《兰斯主教堂》哥特式最大建筑文艺复兴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为代表的一批美术家进一步完善了15 C意大利人的探索,是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美术品中获得了完美统一,是形式与空间关系获得了高度和谐,从而为再现性美术确立了一种经典样式。

达芬奇(见下文)米开朗琪罗作品以力量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

他真正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

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完美的英雄巨像《大卫》《摩西》《创造亚当》拉斐尔(见下文)17、18世纪欧洲总体风格“巴洛克”美术(17C美术的总称。

气势宏大、充满动感,强调戏曲效果和煽情力量大)和“罗可可“美术(18C美术的总称。

它是对巴洛克的反驳,它追求可爱、轻松、纤巧的效果,把愉悦感当做一种目俄罗斯美术:画坛初日——布留洛夫《庞贝末日》30、4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巴·安·费多托夫《少校求婚》19世纪60年代核心领导人物克拉姆斯柯依《无名女郎》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彼罗夫《送葬》;普基谬夫《不相称的婚姻》19世纪80年代,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把批判现实主义推向巅峰。

苏里柯夫:《禁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佐娃》美丽的俄罗斯风光:列维坦《弗拉基米尔道路》、《金色的秋天》、《三月》、《墓地上空》五代山水:北方: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南方:董源《潇湘图》,巨然《秋山向道图》汉画像石:以山东的“郭巨祠”“武氏祠’为代表。

青铜器先秦《司母戊大方鼎》。

北宋山水李成《读碑窠石图》范宽《溪山行旅途》《雪景寒村图》郭熙《早春图》唐书法楷书;欧阳询“欧体”《梦奠贴》颜真卿“颜体”《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柳体》草书: 张旭草圣号称”张颠”《古诗四贴》、怀素的)风格分析见下文名词解释外国:1、巴洛克风格:文艺复兴枯萎,失去原有的风采,这种凋残之态我们称之为“巴洛克”。

它是变化的艺术,从中感觉到的是情趣的力量,在样式上,追求厚重敦实的形体,在建筑上追求庞大厚重。

这些与文艺复兴的优美轻巧成对比。

它气势宏大,充满动感,强调戏剧效果和煽情力量。

2、罗可可:18世纪罗可可指的是小石子和贝壳作装饰图案的一种装饰材料。

它是对巴洛克的反驳,它追求可爱、轻快、纤巧的效果,把愉悦感当做一种目的。

3、印象主义画派:印象主义属于19世纪60年代,它继承库尔贝等让美术面向现实生活的创作态度,是作品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

以直接写生的方式捕捉种种生动的印象,描绘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光线和色彩。

4、后印象主义:是巴洛克风格的发展,是写实主义视觉的延伸,是文艺复兴以来“再现性”传统绘画发展的极致,它是20世纪现代主义美术的各种主义的源头,对表面设计、色彩内涵、及装饰性的重视,对表现性变形的自觉应用。

5、巴比松画派:与米叶,也与柯罗关系密切的一批风景画家,生活和工作在巴黎东南方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专心描绘平凡的法国乡村风景,这批风景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

中国:1、海上画派:指活动在上海和浙江地区的画家群体,属文人画派。

他们大多以花鸟、人物为题材,画境纵逸隽雅,风格清新独特。

他们的创作受书法碑学影响巨大,作品追求金石趣味。

代表画家:“三任”(任熊、任熏、任颐)“三熊”(张熊、朱熊、任熊),张大千、黄宾虹、吴昌颐等。

2、吴门画派:明代中期的艺术市场急需一种雅俗共赏的、文静细腻的画风。

于是,苏州出现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的画家群,共同致力于明代新画风的探寻。

他们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中坚力量,带动了很多文人画家包括职业画家的创作,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画派,成为当时画坛主流,史称“吴门画派”。

3、扬州画派:是对清乾隆年间活动在扬州的一批革新派画家的总称。

因其不合于传统,不合于正统,艺术表现形式奇特,所以被目之为“怪”。

他们主要靠卖画为生,受市场需要的影响,在花鸟、人物等题材上进行了多种开拓,对写意传统作了大胆的突破。

4、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世称元四家。

四人绘画具有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征:重意境,重情趣,重自然之理,重书画结合。

又各具特色: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简淡荒疏、吴画沉郁湿润。

5、清四王:是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四位画家。

他们继承董其昌的绘画理论,注重对文人画集古临摹,继承发展了我国古代山水画技法,对我国传统山水画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我。

但只重临古,忽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体验,绘画缺少生气和创意,有走程式化的趋势。

作品分析:外国1、达维特:新古典主义宗师,《马拉之死》在深暗的朴素背景前,马拉僵硬的身体展示在他工作的环境中,宛如受难的基督。

作者有意抑制感情宣泄,尽力冷静描绘这一可怕景象,种欲扬先抑的做法,避免了浅薄的夸饰和无益的伤感,强化了悲剧气氛。

严谨的造型和构图,赋予它有力的纪念碑效果。

2、安格尔:致力于纯化造型语言的画家,以高傲的态度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坚持捍卫新古典主义的理想。

他确信描绘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绘画才是最高的艺术。

《大宫女》线条的处理总是那么流畅和谐,富于韵律感。

《泉》妩媚而不甜谷,其清纯之境有如古希腊雕像。

现实美和古典着相结合的典型。

3、毕加索:《阿维尼翁的少女们》标志着立体主义的起点.这幅杰作的主要贡献在于明确打破了传统透视这面镜子,创造了一种异质空间,使从不同视点同时观看对象成为可能。

4、达芬奇:把自然科学知识引美术,他把对客观世界的精确认识与诗意感觉结合在一起,金字塔式的人物组合,人对空气作用的认识,对整体的感觉,以及他富于创造性的明暗过渡,“薄雾法”,使活的终于生活在活的空间中了。

《最后的晚餐》选择了最富戏剧性的一刻来描绘,每一位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都是那么真实生动,充分展示了这一题材的深刻内涵,展示了美与丑的对立。

《蒙娜丽莎》这种像现实生活一样复杂丰富、让人一言难尽的感觉,恰是最伟大的文艺作品特有的品质。

5、米勒(叶):过着真正的生活,把整个心灵和生活同农民融为一体,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终生描绘他们那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存中的艰苦、欢乐、希望、劳动,表现那时活生生的真实农民形象。

《晚祷》在田地中劳动的年经夫妇静心祈祷,他们的期望、他们的生活体验,似乎都融化在这沉静的场面中;黄昏的暖色调加强了这一动人时刻的感染力,我们似乎体会到洋溢在他心中的万千思绪。

《拾麦穗的妇女》在秋天的田地里,三位妇女专注地捡拾着辛勤劳动的果实,他们沐浴在黄昏光线中的身影,组合得错落有致,同时又非常真实,极富说服力。

6、拉斐尔:流畅的线条、优美的人物、形与空间的和谐以及纯净明丽的情调,纯洁,明朗,单纯,自然的情韵,他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量,把感性的美和谐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

《西斯廷圣母》温柔的圣母就像人间的母亲一样,洋溢着温情的人性,兼有人类保护者的气势。

《雅典学派》人物的组合、空间的处理,均达到完善和谐的境界,充分体现出人文主义的理想,达到高度完善和谐的境界。

他的艺术风格是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

中国1、《清明上河图》:①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墨笔淡着色,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②内容结构分为三个段落: a,.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

b.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船车运输,手工业和白商业贸易活动。

C.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选择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高度历史文献价值;③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选择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④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而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部分,种种矛盾,构成全卷的高潮,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⑤ a.内容的异常丰富改天,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作品;b.画家对于城市社会生活,尤其是“市井细民”的生活,具有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精到的了解;c.画家饱满的创作热情,持久不懈的努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艺术想象力的丰富及艺术表现的周密不苟,在绘画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2、《庐山高图》直接呈现了王蒙的体格。

这幅作品属于“细沈”一类,其分章布白,与王蒙的大幅山水类似,繁密严谨,图作高山大岭,山峦重叠,有飞泉直下,古松倚壁,云奇雾谲,洋溢着勃勃的生机。

山石主要用短披麻皴,干湿互用,层次关系更加分明。

山峦没有学生险绝之感,而是增添了几分温雅柔丽,这是沈周个人的特色。

3、《步辇图》专门描绘了唐太宗乘着坐舆召见吐蕃丞相相禄东赞的历史场面。

在这幅具有重要艺术和文献价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当时的化夷观念和等级次序。

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神写形”的强化和夸张。

4、《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这幅画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论述题:1、赵孟頫:元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

书法篆、隶、行、楷、草诸体无所不工,而以行、楷最精。

书写碑刻很多,圆转劲丽,人称“赵体”。

赵孟頫是一位绘画全才。

山水、人物、鞍马、竹石皆精。

受其影响的元代画家很多,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传世书法作品有《洛神赋》等。

并有《秋郊饮马图》画作传世。

《洛神赋》书风华美圆润,活脱潇洒,笔力深厚扎实,笔势雄健纵放。

《秋郊饮马图》写秋郊景色,林木萧疏,色质浓重。

一位马官身著红衣,驱使着群马临溪而饮,动态各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