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技能
一、名词解释
1.动作
答:动作是指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
动作带有社会性,它受前辈人和当代人所创造的对象所制约。
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
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而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完整的和有目的的运动系统。
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达到自动化的地步。
2.动作技能
答: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或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
如书写、打字、弹琴、体操、操纵机器等。
动作技能主要借助于骨骼、肌肉和与之相应的神经过程实现,是通过练习和实践而逐步形成、巩固起来的。
3.开放性动作技能
答:开放性动作技能是指动作随外界情境变化而作相应变化的技能,如打乒乓球、篮球、排球等。
开放性动作技能要求人们具有处理外界信息变化的能力和对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
4.动作准确性
答:动作准确性是指肢体的动作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
不论其预期的要求如何,凡能达到预期要求的动作都是准确的动作。
动作准确性对于完成任何职业活动都是必要的,它是构成各种职业技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心理运动能力
答:心理动作能力又称知觉能力,是指知觉能力,在动作技能领域是指个体对刺激情境的准确感知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知觉能力是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的组成因素。
6.练习曲线
答: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变化的图解。
从练习曲线上不但可以看到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动作速度和准确性变化,而且还可以看到各种技能在形成过程中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
练习曲线有上升型和下降型。
二、问答题
1.什么叫技能?技能、熟练与习惯有什么区别?
答:(1)技能的含义
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技能包括通常所说的狭义的技能和广义的熟练技巧。
前者是指技能的初级阶段或初级水平,后者是指技能的高级阶段或高级水平。
(2)技能、熟练与习惯的区别
熟练是高级水平的技能,它是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
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二者之间的区别有:
①习惯与人的主观需要、情感有关;熟练则不同,它本身不是一种需要,而是实现与需要相适应的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种动作方式或手段,不一定与机体的需要直接发生联系。
②熟练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练习而形成的。
虽然有的习惯也可以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练习而培养,如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但不少习惯都是在无意中由于多次重复某种动作而形成的。
③熟练水平有高低之分,但无好坏之别。
而习惯则可以根据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分成好习惯和坏习惯。
④技能是由任务始动的,而习惯则是由一定情境始动的。
所以习惯是被动的,而技能则
是主动的。
⑤熟练的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或者别人的示范,或者技术指标,或者活动的产品作对照,而习惯则不然,它只和先前动作方式作对照。
习惯是保守的,而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模式趋近。
2.说明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基本特征。
答:(1)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①认知阶段
动作技能形成的初期为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动作技能的性质和复杂程度。
动作技能愈复杂,其认知阶段也愈长。
②练习阶段
学习者通过练习把已掌握的局部的、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
但各个动作之间的联系尚不紧密,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即实现动作转换时,常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
在这个阶段,由于动作联系的建立,视觉控制作用逐步减弱,而肌肉运动感觉的调节作用逐步增强,并能运用来自效应器官的反馈信息调节其自身的动作。
在这个阶段,动作相互干扰减少,紧张程度减弱,多余动作消失,发现和矫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增强。
③自动化阶段
在自动化阶段,各个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
各个动作相互协调,动作能够依照准确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
在执行动作时,意识的参与减少到最低限度,只对同时进行的许多动作中的一项起着直接控制作用。
学习者的紧张状态和多余动作都已消失,注意的范围扩大了,并能根据情境变化迅速、准确地调节其动作,以有效地完成活动任务。
(2)动作技能的基本特征
①动作的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肢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或所完成的动作的数量。
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长或所完成的动作次数多,则表示动作速度快,动作熟练或技能水平高,反之,则表示动作速度慢,动作不熟练或技能水平低。
②动作的准确性
动作的准确性是指肢体的动作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
不论其预期的要求如何,凡能达到预期要求的动作都是准确的动作。
动作的准确性对于完成任何职业活动都是必要的,它是构成各种职业技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③动作的灵活性
一般认为,动作技能的灵活性系指动作技能的各要素能随主客观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是动作技能各要素在操作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综合表现。
因此,它是评价动作技能水平的一个最主要的指标。
动作的灵活性,不仅体现在人的动作速度和准确性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操作者动作时所能达到的频率,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动作所重复的次数。
动作技能的灵活性随其熟练程度不同而不同。
3.说明动作技能的构成成分。
答:一般认为动作技能由以下三种成分组成:
(1)动作
动作包括反射动作和基本动作两亚类。
其中,反射动作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如膝跳反射、抓握反射等都是反射动作。
基本动作是指由一系列反射动作的结合而形成的固有的动作形式。
如跑、跳、推、拉等都是基本动作。
(2)知觉能力(心理运动能力)
知觉能力,在动作技能领域是指个体对刺激情境的准确感知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弗莱希曼运用因素分析方法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技能的形成与下述知觉能力有关。
控制的精确性、四肢运动协调能力、定向反应能力、反应时间、手臂运动速度、速度控制能力、腕手灵活性、手指灵活性、臂手稳定性、腕指速度、瞄准。
(3)体能
体能是指人体各种器官的运动能力。
体能是学习者学习动作技能不可缺少的条件或基础,因为掌握技能的程度不仅受体格、感官灵敏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而且也受耐力、力量、柔韧性和敏捷性的影响。
4.什么叫高原现象?形成高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1)高原现象的含义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练习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又称高原期现象。
这一现象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出现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
(2)形成高原现象的原因
①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
②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
③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
④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
⑤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⑥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
⑦自满情绪;
⑧缺乏高科技手段。
5.影响练习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练习效率的因素有:
(1)明确练习的目标
①明确的练习目标可以激起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练习经常处于意识控制之下,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因此,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若能依据练习的进程,不断提出练习目标,积极鼓励学习者争取达到预期目标,就能加速技能形成的过程。
②练习的目标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两种。
近期目标对提高练习效率有更大的作用;目标越明确具体,练习的效果就越好。
③练习的目标还有难易之分,它们对练习的效果有不同的作用。
确定目标的难度成功率在50%以下时,对练习的作用较大;过于容易或很难实现的目标,不易激励人们去进行练习。
(2)练习的速度和准确性
不同职业的人,在技能形成过程中,速度和准确度方面也有差别。
研究表明,电话接线员由于工作性质要求,快速比准确性更重要。
因此,在熟练形成的最后阶段,速度仍有增加,但准确性却没有增加;又如铁路调度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他必须把准确性放在首位。
所以在熟练过程中,速度一直保持平稳而准确性却有增加。
(3)练习时间的分配
练习时间的分配有两种,即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集中练习是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每次练习中间不安排休息;分散练习指相隔一定时间间隔进行的练习,各次练习之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