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式4七年级上册导学案22份-历史册第18课三国鼎立55

模式4七年级上册导学案22份-历史册第18课三国鼎立55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
一、自学引导






单元概述:本单元开始学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主要特征:政治上封建国家的分裂,经济上江南经济的开发和民族关系上的民族大融合。

我的
疑问
二、课堂探究
活动一:官渡之战中曹操有三四万人,曹操却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有曹操有二十多万人,但结果却失败。

讨论分析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活动二:1.制作《三国鼎立示意图》。

包括政权名称、建立者、时间、都城。

2.试分析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3.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活动三:“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当时涌现了诸多历史人物,你知道的有谁呢与他们有关的有哪些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喜欢?让我们一起来评说历史风云人物。

1.有人称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有人说是“英雄”。

依你之见呢?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杜甫对谁的描述,你怎样看待这位英雄?
3.根据以上所学,你认为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的标准有哪些呢?
三、当堂检测
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年 B.222年 C. 220年 D. 263年
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 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 诸葛亮
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
A.台湾
B.海南岛C西藏 D. 广州
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材料中的“周郎”指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那一位?
(4)试评“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写出两点即可)
(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6)三国时期,英雄辈出。

你最喜欢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四、学后反思
(试用一种局面、二大战役、三个政权、四个人物、五个时间来概括本课内容。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