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环境

地球的环境

第十五章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环境地质目的要求地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境,如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人类自身会毁灭自己。

目前我们面临着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不断的污染,人口过量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只有推进科学技术与民主的不断发展,正视环境问题的存在,规范人类自身的行为,使人与环境协调起来,人类才可能持续发展。

课时:2学时授课内容一、环境的概述(一)环境与自然环境(地质环境)(二)环境与人类二、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一)大气环境正在恶化(二)水圈严重污染(三)森林面积锐减,土地资源正在丧失(四)人口膨胀,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三、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本章应将授课重点放在人类对环境的认识,以及人类面对存在的环境问题上的正确选择上。

本章多为认识问题,较容易理解。

学生可以根据前面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认识、理解。

教学方法采用论述的方法,可用大量的数据和实例加以说明。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概述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土地、岩石、矿产、森林、山脉、动植物等周围事物的总称。

环境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二个方面,具体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物质与精神之间等各种关系。

其范围是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扩大。

自然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可及的岩石圈的总称。

人与其它生物一样,都是地球上环境演变产物。

它随环境的继续演变而进一步发展。

因而具有适应环境的生理特点。

但人类与其它生物不同之处在于,人类多了一个自己的社会,而且他所直接威胁到的生存压力经常是来自社会。

人类作为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环境的支配,其中气候、水、土壤、地形以及相关的动植物等都是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几种因素。

二、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人类是地球自然资源的掠夺者和破坏者,也是地球上物质与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

自人类有史以来,文明愈发展,能力愈强,对环境所起的正面和负面作用亦愈大。

近几年来,环境问题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

我们对环境了解越多,就越感到形势的严峻。

当前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大气环境正在恶化1、气候灾害增多、加剧2、酸雨遍布3、臭氧空洞的出现4、温室效应加剧(二)水圈严重污染水是生命之源,无水则无生命的存在。

水资源的问题表现在二个方面:1、世界淡水用量迅速增加水圈中最大的问题是淡水资源不足,淡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已成为一些国家持续发展的障碍。

水圈被污染已威胁着部分人类的生存。

2、水圈的严重污染造成水和水体的污染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在工业发展中化肥、农药以及生活中大量化学制品的使用,才使水圈污染到现今的危害程度。

(三)土地破坏,沙漠化与森林的消失地球表面三分之一是陆地,陆地上仅有五分一的地区可以耕作。

人类的生存空间十分有限。

人类文明的建立,是从砍伐原始森林开始的。

森林减少除人类砍伐以外,酸雨和火灾也是不能低估的因素。

森林是维系整个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枢纽,其它植物也有类似的作用,而以森林的效能最大。

失去森林,整个生态系统将被破坏,水土会严重流失,气候变得干旱,加上风的吹蚀有时还加上盐碱化,土地终将变成荒漠(见图11-1)。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耕地只有这么多,生存空间十分有限。

但严重的问题还在于人口仍在继续增长,人均土地正在迅速减少之中。

全球每年有数以百亿吨的表土流失,致使1/3以上的耕地肥力降低,超过40%的陆地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

荒漠的规模已和森林不相上下。

然而森林还在缩小,荒漠还在扩张,其中以非洲最为严重。

对地面水不合理的处置,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滥采矿藏随意放置未经处理的废弃物,对土地不合理的占用等行为,都使土地资源受到破坏,目前还有加快的趋势。

有的地区为了弥补耕地不足,毁林开荒,侵占草原湿地,破坏生态环境,结果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我国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的1/3。

而且耕地的56%在山地、丘陵和高原上,其中1/5受到污染,因此保护土地特别是耕地,是我国国情所需,尤为重要。

(四)、矿产资源的枯竭人类从自然界中开采的各种矿产资源,是动力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产物。

它们大都是经过数百万、数亿年的时间,是极为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当一年矿区从它被发现之日起,随着资源的开发,其数量就会日益减少,直至采空。

地球上被采空的矿区不计其数,经过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已经有不少资源日趋耗尽。

人类正在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特别是能源危机),一种资源危机的恐慌正在席卷全球。

例如,目前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1×1010吨,天然气储量也只有9×1013 M3,每年消耗的石油为3×109吨,不计算消耗增长率也只够用30年,天然气也只够用50年。

据计算煤也仅够用150年,铁也只能用150年。

数十年以后,我们已经没有油、气留给我们的后代了。

我国已探明的矿产储量约136种,其中煤1.44×108吨,石油1010吨,天然气34.5×1010M3。

但按人均拥有量只过世界人均水平的1/2,俄罗斯的1/7,美国的1/10。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大踏步前进,资源的消耗赿来赿大。

特别和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加之资源观念和法制观念不强,资源浪费极为严重。

资源危机已经对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了威胁。

资源的匮乏必将导致生产原料的不足和技术成本商品价格的增高,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全球性的工业崩溃。

综合上述,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社会愈来愈富了,地球却愈来愈穷了。

难道人类走进文明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必须记注,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后果是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三、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在在自然的恩赐中繁衍。

但自古以来,人类除了只知道利用地球资源和任意践踏地球之外,从来未想过要保护地球。

今天,经过千百年来大自然的一次次的报复和警告,终于认识到人类正在毁坏自己的“家园”,众而提出了保护环境的课题。

1972年6月,113个国家的代表首次会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了人类环境会议。

会议宣言指出,现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

20年后,各国首脑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集会,再次提出,保护环境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人类正处在关键的位置。

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就今天的科学技术,环境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解决的,这已在一些地区得到证明。

(一)、控制人口增长人口也是可以控制的,增长的势头已经放慢,20世纪60年代全球人口增长率为2%。

90年代末下降到1.33%。

我国已低于平均值,降到1%左右。

(二)、没有破坏的发展从全球来看,通过努力,在可预计的未来,资源足以支持整个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现代化,并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因为新资源的开发、废旧物资的再利用和代用品的使用,相当多的品种还绰绰有余。

近年来许多资源的相对价格都在下降就是一个明证。

从全球来看,人类拥有的各种能源储量与几十年前相比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

由于海水淡化的成本已开始大幅度降低,在21世纪水资源短缺的沿海城市可以首先受益。

森林破坏可以再造,这在欧洲表现明显。

开采矿藏被破坏的地面也是能够改造、复垦的。

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可以处理,固体垃圾可以作为资源利用。

燃煤是主要的污染根源,但它逐渐被其它“干净”的能源所代替。

停止使用氟利昂、含铅汽油的国家也愈来愈多。

(三)、资源的节约有限的资源合理开采,综合利用以提高资源价值是当前最重要的途径。

在资源问题上,日前采取的对策是扩大资源范围,合理开采利用,提高资源价值,资源回收等途径。

(四)、人类只能自己拯救自己综上所述,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价值及出现的危机已经受到了关注,大量的工作也在进行,环保工作已经取得了某些成效和。

但利己主义的掠夺和目光短浅的资源开采仍然是今天的现实,地球环境仍在恶化之中。

尽管当前环境问题还比较严重,但仍有解决的办法。

我们不能用减缓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甚至用零增长的办法来解决环境问题,而应以高新科学技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虽然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太阳活动,人类还无法阻挡,但可以寻求适当的途径来减少损失。

人类的前途虽然是光明的,但需要全人类的一致行动,用科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要达到全球的统一,不免存在许多困难。

但各国首脑都同意:人类处于同一个生物圈内,空气和水应该共享和共管。

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尽管还处在发展阶段,但仍然投巨资治理污染,维护生态环境,不仅在管理上,而且在法律上给予保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等就是明证。

如何能做到协调一致去维护人类的家园?如果大家都能对人类所处的环境形势有科学的认识,站在对人类负责的态度,做出正确的选择,世界就大有希望。

提倡科学、民主精神,不靠迷信,这不仅是中国的治病良方,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

人类只能自己拯救自己本章小结自然环境,人类面临的四大环境问题,破坏环境、生态失衡、资源危机;维护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只能自己拯救自已。

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和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2、自然灾害与人类有何关系?3、当前人类面临哪些环境问题?应如何去克服?4、人类可以维护好自己的家园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