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配套作业(解析版,新课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配套作业(解析版,新课标)

[专题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完成1~2题。

图Z2-1
1.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
A.4月B.6月
C.7月 D.8月
2.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我国杭州某茶园从日本进口了一批大功率的茶园风扇,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曲线为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

据此回答3~4题。

图Z2-2
3.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
A.初秋午后 B.初秋清晨
C.初春午后 D.初春清晨
4.图中的电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其作用及其原理分别是( )
A.防鸟;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可干扰鸟群在茶园啄食而破坏茶叶
B.防冻;风扇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C.增湿;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
D.除虫;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啃噬茶叶,防止害虫繁殖
下图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

图Z2-3
5.此季节南亚盛行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6.图中甲地气压值可能为( )
A.1 000 B.1 005 C.1 010 D.1 015
下图是40°N亚欧大陆的1月和7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图Z2-4
7.下列各地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冬季降水较夏季偏多
B.B地内河航运发达
C.C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D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8.有关D地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首都所在地
B.位于黄河流域
C.春旱、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
D.水稻是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9.图中D地年较差大于E地的原因是( )
A.山地地形的影响
B.沿岸寒流的影响
C.大气环流的影响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图Z2-5为某年9月23日12时某海域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甲、乙两点分别为图示气压中心9月21日12时和22日12时的位置(以上时间皆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10~11题。

图Z2-5
10.此时有一艘轮船行驶到朝鲜半岛最南端,船上旗帜飘向(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11.按此移动速度,24小时后该气压中心最先到达( )
A.鲁 B.苏 C.台 D.闽
读某城市某时刻天气系统图,回答12~13题。

图Z2-6
1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地气压最低 B.②地风速最大
C.③地气温最高 D.①地风向为西南风
13.关于②③两地间锋面剖面图的绘制,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Z2-7
二、综合题
图Z2-8
14.2012年初,欧洲西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极地冷空气沿大西洋东岸侵袭欧洲西部地区。

气象专家认为,极寒天气与北极涛动以及拉尼娜现象有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极涛动指的是北极地区的气压变动情况。

通常情况下,控制北极地区的气压为________压(填“高”或“低”),下图中能反映正常年份北极地区大气运动状况的是____________。

A B C D
图Z2-9
(2)图中1月份0℃等温线在①处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②处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等温线今后可能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

(3)简析欧洲西部地区地形对极地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4)简述极寒天气给欧洲带来的主要影响。

15.读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Z2-10
(1)说出图中甲、乙两个区域日照时数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说出图中乙区域西海岸的气候类型及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说出乙区域夏季大气环流的特点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专题限时集训(二)
1.D 2.A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知7月份该地辐射差额最大,但8月辐射差额为0,7—8月仍为正值,因此8月气温最高。

第2题,气温除了受该地辐射差额影响外,还通过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等方式与其他地区进行热量交换,保证了该地的热量平衡,使温度不至于持续降低。

3.D 4.B [解析] 第3题,茶树为亚热带地区的农作物,根据该地区气温季节变化及图示气温数值与逆温特点判断,图示时刻多出现在初春清晨。

第4题,初春清晨,近地面温度较低,风扇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可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5.D 6.B [解析] 第5题,结合气压场分布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

第6题,甲地位于南美大陆,此时为夏季,气压较低,其外围等压线为1008,根据闭合等值线的判读,甲的取值范围为1 002<甲<1 008,根据选项即可得出结论。

7.D 8.C 9.C [解析] 第7题,结合经纬网知A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终年降水稀少;B位于日本,河流短促,内河航运不发达;C地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8题,D地位于华北地区,春季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春旱、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

第9题,D、E两地分别受季风和西风带影响,D地年较差大于E地。

10.C 11.B [解析] 第10题,图示天气系统为北半球气旋,朝鲜半岛最南端位于气旋的北部,盛行东北风,船上旗帜应飘向西南。

第1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判断该天气系统向西北移动,依据甲乙间距离判断出速度后可知,24小时后该气压中心最先到达江苏。

12.C 13.D [解析] 第12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四地中④气压最高;②地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③地接近低气压中心且位于暖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最高;结合锋面分布知①处为西北风。

第13题,②③两地之间为暖锋,②位于锋前,③位于锋后,据此判断出结论。

14.(1)高 C
(2)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盛行风北
(3)北部山脉呈南北向分布,中部平原广阔,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南部有多列近东西向山脉,阻挡极地冷空气进一步南下。

(4)极寒天气使欧洲越冬作物遭受冻害,牧草减产;通信和电力供应中断;交通运输受阻;建筑物被摧毁;民众面临食品紧缺甚至冻伤、冻死等。

15.(1)甲地日照时数较少,原因是全年盛行西风,降水较多;乙地日照时数较多,原因是夏季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

(2)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不利影响:夏季降水少,水分不足。

(3)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