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烧焓的测定物化实验

燃烧焓的测定物化实验

燃烧焓的测定-物化实验————————————————————————————————作者:————————————————————————————————日期:图1 量热氧弹实验四 燃烧焓的测定冷向星 2010011976 材03班(同组实验者:李琦)实验日期:2012-4-5 带实验的老师姓名:陈春1 引言有机化合物的生成焓难以直接从实验中测定,然而有机化合物易于燃烧,含碳、氢和氧等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从有机化合物燃烧的热效应数据也可以估算反应热效应。

通常燃烧焓在等容条件下测定(即称为“氧弹”的不锈钢容器中燃烧),所得数据为值,经换算后可得出值。

1.1实验目的1.使用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焓。

2.了解量热计的原理和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

3.掌握热敏电阻测温的实验技术。

1.2实验原理当产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在反应过程中只做体积功而不做其它功时,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此过程的热效应,通常亦称为“反应热”。

热化学中定义: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一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成指定产物的焓变,称为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摩尔燃烧焓,记作ΔCH m 。

通常,C 、H等元素的燃烧产物分别为C O2(g)、H 2O(l)等。

由于上述条件下ΔH=Q p ,因此ΔCH m 也就是该物质燃烧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 p 。

在实际测量中,燃烧反应常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如在弹式量热计中进行),这样直接测得的是反应的恒容热效应Q V (即燃烧反应的摩尔燃烧内能变ΔC Um)。

若反应系统中的气体物质均可视为理想气体,根据热力学推导,ΔCH m和ΔC U m 的关系为:p V Q Q nRT =+∆ (1)测量热效应的仪器称作量热计,量热计的种类很多,一般测量燃烧焓用弹式量热计。

本实验是用氧弹式量热计进行萘的燃烧焓的测定,结构如图1。

实验过程中外水套保持恒温,内水桶与外水套之间以空气隔热。

同时,还把内水桶的外表面进行了电抛光。

这样,内水桶连同其中的氧弹、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便近似构成了一个绝热系统。

将待测燃烧物质装入氧弹中,充入足够的氧气。

氧弹放入装有一定量水的内桶中,盖好外桶盖。

以电控部分各开关控制搅拌并实现燃烧点火,用热敏电阻作为测温元件,用电子自动平衡记录仪连续记录内桶水温度的变化。

当某样品连同辅助物质棉线、金属丝燃烧后,下式成立:V V V rmQ K T Q m Q m M ••=•∆--棉线棉线点火丝点火丝 (2) 式中:m ——为待测物的质量,kg ;r M ——为待测物的摩尔质量,kg·mo l-1 ;K ——仪器常数,kJ·℃-1 ; T ∆——样品燃烧前后量热计温度的变化值;V Q 棉线,V Q 点火丝——分别为棉线和点火丝的恒容燃烧热(-16736和-3243 kJ/kg)m 棉线,m 点火丝——分别为棉线和点火丝的质量,kg;先燃烧已知燃烧焓的物质(如苯甲酸),标定仪器常数K,再燃烧未知物质,便可由上式计算出摩尔燃烧内能变。

2 实验操作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弹式量热计1套;热敏电阻1支(约2k Ω);自动平衡记录仪1台(0—20mv);温度计1支;2000ml 容量瓶1个;1000ml 容量瓶一个;容积大于3L 装水盆1个;镊子1把。

压片机、镍丝、棉线、万用表、台秤、分析天平、刷子、氧气瓶公用。

分析纯的苯甲酸和萘。

2.2 实验条件(实验温度、湿度、压力等)温度:18.0℃ 湿度:28.5% 气压:101.31Kpa2.3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1,样品准备取镍丝两根和棉线两根分别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重。

在台秤上粗称0.8g 苯甲酸,在压片机上压成片状,取出药片并轻轻去掉黏附在药品上的粉末,用称好的棉线绕在药片上,将镍丝穿入棉线挂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

将苯甲酸片上的镍丝紧拴在氧弹的两根电极上。

用万用表检查是否通路,旋紧弹盖。

通入氧气至真空表不再有变化。

充气后再检查是否通路与漏气,然后将氧弹放入内水桶内。

打开计算机,选择数据采集,双击进入。

2,仪器准备打开数显温度计热量计控制器中的电源,将铂电阻温度计探头放入外水套,测量外水套水温。

用水盆打一盆自来水(体积>3L),调节水温,使水温低于外水套温度0.7℃左右,用容量瓶量取3L 水倒入内水套桶中,将电极插在氧弹上,盖上盖子,打开搅拌,将铂电阻温度计探头放入内水套桶中。

3,燃烧单击计算机界面中开始。

观察温度显示,当温度没有变化,走过一段平稳的基线后(2分钟左右),按下点火键,如果点火成功,过半分钟左右温度应升高。

温度不再升高后,继续记录一段水平线,再将铂电阻温度计探头放入外水套中,直到温度没有变化(温度曲线为水平状),单击完成,并命名存盘。

4,测量未知样品取萘约0.6g,重复上述操作。

2.4注意事项1,称取样品不可过量,否则会升温过高,记录信号超出量程。

2,氧弹充气后一定要检查确信其不漏气,而且要再次检查两电极间是否通路。

3,将氧弹放入量热仪前,一定要先检查点火控制键是否位于“关”的位置。

点火结束后,即将其关掉。

4,氧弹充气操作过程中,人应站在侧面,以免意外情况下弹盖或阀门向上冲出,发生危险。

3 结果与讨论 3.1 原始实验数据表格 1 苯甲酸和萘燃烧焓测定实验数据记录苯甲酸萘 棉线质量(g ) 0.0162 0.0154 镍丝质量(g ) 0.0392 0.0472 燃烧后镍丝质量(g) 0.0351 0.0393 燃烧的镍丝质量(g) 0.0041 0.0079 药片+棉线+镍丝(g)0.8435 0.6616 药片(g) 0.7881 0.5990 外套水温(oC ) 18.750左右 19.105左右 摩尔质量(g/mol )122.12128.17内外套水温在变化中,故所记录温度不为精确值。

3.2 实验数据处理1.利用实验室计算机处理选择并双击物理化学实验,选择并双击燃烧焓测定,输入镍丝、棉线、剩余镍丝、总质量及标准只样品和被测样品的摩尔质量,点击打开,选择并打开文件,交替移动光标1和2到点火前一段平稳的基线位置,点击线性拟合1,交替移动光标1和2到完全燃烧后温度不变的位置(水平线位置),点击线性拟合2,交替移动光标移动到外套水温曲线位置,点击线性拟合3,移动光标,将绿色光标放在拟和曲线3与升温曲线的交点上,蓝色光标放在升温曲线上的任何位置,点击计算△H ;如果线性拟合交点不理想,点击刷新,移动光标重新拟合。

确定后,点击提交,峰高值就会显示出来。

两条曲线都处理完成后,点击计算处理,就可以得到被测样品的燃烧焓值。

经计算机处理得Q V =-5362.0667k J/mol ,p V Q Q nRT =+∆=-5367.0240k J/mo l2.利用Origi n 处理数据将苯甲酸组的数据作图并拟合,得到:图2苯甲酸数据处理图将萘组数据作图并拟合,得到:图3 萘数据处理图可得到苯甲酸曲线峰高127.83mv,萘曲线峰高147.41mv。

3.2计算的数据、结果将数据代入公式:V V V rmQ K T Q m Q m M ••=•∆--棉线棉线点火丝点火丝,其中: m=0.7881g, Mr =122.12g,Q V =-3326.0 k J/mol, m 棉线= 0.0162g, m 镍丝(燃烧部分)=0.0041g; 由公式:p V Q Q nRT =+∆ 6522215()()7()3()2C H COOH O CO H O +=+固气气液 可以求得Qv = -3324.8 kJ/m ol。

得到K =-170.08J/mv 。

再将K 值代入公式,求萘的燃烧焓 m =0.5990g , Mr =128.17g,m棉线= 0.0154g , m 镍丝(燃烧部分)=0.0079g ; 得到 QV =-5303.91kJ 。

反应方程式为: C 10 H8 (s ) + 12 O2 (g) = 10 CO2 (g ) + 4 H2 O(l) ,mol n 2-=∆p V Q Q nRT =+∆=-5308.87kJ/mol 。

3.3讨论分析3.3.1数据分析比较萘摩尔燃烧焓的文献值为-5153.9 kJ/mol (298.15K,101325Pa ):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的结果为-5367.0240k J/m ol,相对偏差为4.14%;运用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为-5308.87k J/m ol,相对偏差为3.01%,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结果相似,误差均在5%以内。

3.3.2误差分析测量值与理论值出现了一定的误差,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应温度(外水套温度)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无法精确测量,故计算的摩尔燃烧焓的实际值与文献值略有差异。

2,燃烧焓的定义中要求燃烧前后温度不变,实验中却是需要利用内水桶水温的升高来进行曲线峰值的计算,属于非等温反应系统。

在计算方法上进行了简化,认为温度近似不变。

3,尽管内水桶与外水套之间以空气隔热但系统并不能做到严格绝热,热交换是存在的,具体表现为外水套的温度点火后会升高。

为了减小热交换的影响,内水桶点火前水温应调节成比外水套温度低0.7℃左右(这样测量过程中的吸热量会近似等于放热量)。

但是由于在内同水倒入的过程中温度会发生变化,故温差会减少。

在本次试验中两组实验的温差都小于0.7℃,导致曲线峰高变大,导致测定的燃烧焓偏大。

4,操作方面不严格,例如在制作药片时应该带手套,徒手操作对样品的质量测量会带来误差。

5,氧弹中除了氧气外还有一部分空气,空气中的氮气也会燃烧放热,但在本实验中并未校正。

3.3.3异常现象分析无异常现象。

4 结论4.1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的结果为萘的燃烧焓=-5367.0240kJ/mo l4.2运用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为萘的燃烧焓=-5308.87k J/mol5 参考文献《基础物理化学实验》(贺德华 麻英 张连庆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附录6.1 思考题1.本实验中如何考虑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环境通过哪些途径热交换?这些热交换结果影响怎样?如何校正?内水桶以内为系统,具体包括氧弹、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近似为绝热系统。

内水桶以外的外水桶和水为环境。

系统和环境通过内外水桶之间的空气对流进行热交换。

这些热交换使得环境吸收系统的热量,系统升温变慢。

可以通过雷诺法校正。

2.使用氧气时要注意那些问题?(1)气瓶应专瓶专用,不能随意改装,各种气压表一般不得混用;(2)气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氧气是强助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5 米;(3)搬运气瓶时要轻要稳,放置要牢靠; (4)操作时氧气瓶严禁油污;(5)不可将气体气瓶内用尽,以防倒灌;(6)开启气门时应站在气压表的一侧,不准将气瓶总阀对准头或身体,以防万一阀门或气压表冲出伤人。

相关主题